分享

虚伪与自欺

 人老颠东 2019-11-03

图片来源:《心灵捕手》




你好,学术星人

微信公众号:学术星球

作者:拙棘

本号原创首发

  编辑:吴伟

 
   
你明明不忠于某个团体,但却为了得些实惠而发誓效忠,这自然是虚伪的表现。最简单的虚伪形式就是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且真实想法与表现出来的样子、试图让人以为的样子正好相反。
   
但还有一些虚伪形式比较模糊,我们甚至很难判定其到底算不算虚伪。
   
有不少学生,在保研面试时,甚至在读研过程中,都声称自己热爱学术,不过但凡是有点眼力的人都不难发现,这些人其实没有什么坚定的个性、执著的热爱,而总是在什么圈子就追求什么圈子的认可,在什么领域就接受什么领域的标准,在什么时代就追逐什么时代的潮流。
   
他们可能会有很多疯狂的表现,但永远会安全地把这些疯狂放置在生活的边缘位置上,作为自己的“个性”修饰。在关键的时候、重要的事情上,他们永远会清醒地追求最实在的东西。
   
他们常常还会陷入自欺,否则在心理层面,他很难忍受这种表里不一、人格分裂。他并不那么了解自己,他甚至没有真正的自我,他的灵魂是由一堆社会意见杂乱组合而成的。
   
这些学生在研三时都会痛彻心扉地表演一段与学术生活的诀别,然后结束学生时代的“玩闹”,进入期待已久的社会世界。
   
这种类型的虚伪当然复杂多了,搞不好我们还会冤枉真正面临痛苦抉择的老实人。要判断是否真的存在虚伪表现,我们不能停留于一时一事,而必须结合行为人的各种表现判断其真实品格。
   
还有一类虚伪甚至更难判断,因为这类虚伪者表现出来的样子和他的真实想法并非截然相反,而是同“质”的,他只是夸大了“量”。他同样会陷入自欺,以至于面对虚伪指控,他甚至还会真正地愤怒。
   
也许我们都见过这类人:
“等我考完研,就投入真正的学术研究”;
“等我申上博士,就投入真正的学术研究”;
“等我刷够论文找好工作,就投入真正的学术研究”;
“等我评上副高,就投入真正的学术研究”……
    
一般有这种想法的人,永远也不会把主要精力留给真正的学术研究——如果他侥幸还能把握住混学术体制和做学术之间的区分的话;在他眼里,永远都会有更紧迫的生计问题不断出现。似乎也不能说他虚伪,他确实是热爱学术的;但他也确实是虚伪的,因为这种爱被夸大了,在需要牺牲的时候学术总是被第一个牺牲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