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关节炎”存在哪些误区?“动与静”结合治疗很关键~~

 醒真 2019-11-04

说起类风湿关节炎,疼痛是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但是治疗和康复方法很多人却是各持己见。

有些人认为,得了这个病,就要卧床休息,尽量避免外出运动;可还有些人却认为想要好得快,就得多运动!双方各执一词,但是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治疗过程中,很多类风湿患者询问,“有的医生强调多活动,加强功能锻炼;有的医生则叮嘱注意休息,减少关节活动。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其实以上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应当辩证地对待。

功能锻炼是避免肢体残废的重要环节

类风湿关节炎是主要累及运动系统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是避免或减轻肢体残废的重要环节。

古人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脾主肌肉四肢,肢体活动减少,久之脾胃功能减弱,气血化源不足,运行迟缓,肌肉筋骨营养缺失。

西医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肢体缺少活动,生命将失去活力,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骨质疏松。

目前存在的误区

目前在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过程中,存在过度休息和过度活动的倾向。特别是在急性期多强调关节制动、休息,结果当病情稳定之后关节损害虽不严重,但多留有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

若活动锻炼过度,必然“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消耗体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并加重关节的负荷,摩擦过度,不利于关节炎症的控制,或使关节炎症状加剧,加速关节破坏,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所以,类风湿患者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活动过度或不活动都是不正确的。

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当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处于活动期(表现为疼痛、疲乏、食欲下降、发热、血沉增快等),病人要求既能控制病情,又要改善功能,这是一对难处理的矛盾。若要改善功能,必须加大运动量,甚至借助于牵引、推拿外力。

但是,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要控制疾病,除了加强内科治疗外,病人应减少活动量,注意休息,甚至卧床。但是这样反而会加重功能障碍。

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一般在辨证辨病基础上,采用分阶段处理的治疗方法。

第一阶段加强内科治疗,以控制病情活动为主。活动量控制在既能保持现有的关节功能,又不至于加重病情为度。即使在急性期,关节肿痛明显时,每日也要主动或被动地活动几次病变关节,以便在病情稳定后,能保持更多的关节功能。

第二阶段加强综合疗法,以改善关节功能为主。当病情相对稳定后,在不放松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活动量,甚至借助外力。以既能改善关节功能,又不加重病情为度。以此循序渐进,多数病人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