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景山哥的交流(1)1)关于易县王家的情况调查冬梅贤侄女:写了一部关于父辈的纪实性文章,涉及到易县王家,有些别人提供给我的资料和我父亲自己填 写的名字似乎不太相符,而在和景忠、和平堂弟的电话联系中,他们对长辈、尤其是有关爷爷辈的情况了解甚少,所以不得不把根据别人告诉我的情 况编写的有关家庭情况和我父亲自己填写的有关家庭情况一并发送给你,给你父亲、也就是我景山哥看看,因为所有易县的亲戚都说那些情况只有你 父亲清楚。真实情况如何,麻烦你父亲回忆一下,把爷爷辈和我们这一辈的关系列一个表,或者写一个说明,通过你发给我,最好能快点。谢谢了。 与景山哥的交流(2)2)下面是我根据别人提供的资料编写的王家的情况我们从大槐树迁移到河北省保定地区易县紫荆关大盘石村的老王家到了 我爷爷那一辈有弟兄仨个,分别是:老大王常云、老二王凌云和老三王登云;王氏家族的大排行一共有弟兄七人,分别是:王维富、王维时、王维坤 、王维顺、王维伦、王维凡、王维海。这其中王维坤、王维伦、王维海三个是亲弟兄,他们的父亲是王家老三王登云;另外的四个都是亲弟兄,他们 的父亲都是王家老二王凌云;可是因为王家老大王常云没有孩子,所以按照北方的规矩,就将王家排行老大的王维富过继给他大伯。王家男人除了团 结一致,都很能吃苦耐劳,祖祖辈辈精心耕耘,也有了些家产,就是后来王家三兄弟分了家,也还是在土改的时候被评为上中农。王家三个爷爷都是 老老实实的庄稼人,父辈也多在家里务农。只有王凌云家的老二、总排行也是老二的王维时抗战期间就已经报名参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牺牲了,所 以我的名字才会叫“念时”。到了解放战争决战的1948年,因为部队要南下,去解放更多的敌占区,建立人民政府,就需要大量的地方干部随军 行动,所以冀中区委决定在各个乡村抽调干部组成南下工作团。因为是第一批,所以条件比较苛刻:第一要年轻,第二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第三最好 是在当地乡村工作过,第四最好是共产党员,还最好没有结婚。虽然解放区参军的政策是一家去一个,可是大盘石村的王家有三户;老大王维富是王 家的长子,自然去不得,老二王维时就自然去参军;这一次要南下,本来可以叫王维坤去,可是他又不符合条件。只有身为王家老四的王维顺从小就 是儿童团长,十七岁就入党,满了十八岁,既是青救会干事,又是乡干部,还没有结婚,又有初中毕业的文化,符合南下干部全部的选拔条件,所以 就非他莫属了。于是,来自于山西太原、定居在河北易县的王家的我的父亲王维顺就成了第一批南下干部,也就有了湖北宜昌我们这个王家。与景山 哥的交流(3)3)下面是父亲履历表上填写的情况在父亲1979年担任宜昌市人大副主任的时候填写的干部履历表上显示的是:籍贯:河北省易 县紫荆关区大盘石公社;家庭状况:有土地10多亩,房子二间;父亲:王锡三,于1968年病故;母亲于1961年去世;哥哥:王维时,于1 951年在朝鲜牺牲;嫂子:吕连桂,在家种田。母亲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宜昌市妇联主任的时候帮父亲填写的干部履历表上将嫂子吕连桂改为“理 家”,增加了一条“叔伯弟弟,王维藩,在家种田”。麻烦景山哥给我一个真实的情况,谢谢。王念时2017年10月6日星期五与景山哥的 交流(4)4)这是王冬梅的微信:叔,从我记事起,我爸就和我说四爷四奶是如何的帮我奶他娘俩,他也是想去看看四爷四奶,14年他自己去北 京买的车票,买完票后给家里打的电话,估计也是四爷四奶身体不好,就没让我爸去,我爸就把车票退了,不过他始终说是要去看看,再后来就是突 然得知四爷去世,我爸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哭,当时我在外面上班,也是后来听我妈说的,就是给您回复的资料里提到四爷四奶时我爸还能哭出声来, 再后来就是得知我四爷去世,我爸更是伤心的不得了,我四爷生前我爸没能见面也是他最大的遗憾。这是我爸当时买的票,他退之前复印的。与景山 哥的交流(5)5)这是景山哥写的王家的情况关于易县老王家情况,下面开门见山介绍给念时贤弟自己小时候听爷爷讲,老爷名叫王老敬,是武秀 才,排行老三,在村里德高望重,被当地人尊称敬之爷。当时老爷上三代是从大槐树迁到河北保定易县大盘石村,当时祖上留下的产业有50--6 0亩地,房屋10间,牛羊成群,家雇有长工、短工,秋后收租。老爷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王常云、家有一女儿、无儿子;老二王锡三有四个儿子, 老大王维富、老二王维时、老三王维顺、老四王维凡;三爷叫王译三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老大王维坤、老二王维伦、老三王维海、老四王维江、 二女王维枝、三女王维连、四女王维芳、王常云家没有儿子,将王锡三的大儿子王维富过继给王常云家。后来王常云、王凌云、王登云三家儿子的大 排行共兄弟哥们八个,老大王维富、老二王维时、老三王维坤、老四王维顺、老五王维伦、老六王维凡、老七王维海、老八王维江,王常云年轻时就 去逝了(景山爸爸王维时、念时爸爸王维顺、景忠爸爸王维凡、和平爸爸王维富,他们是亲兄弟,只不过是和平爸爸是过继给咱们叫大爷王常云当儿 子)。王凌云掌管全家,王登云负责全家经济账,负责往家里收租,后来王凌云、王登云分家单过,由于家地多,干活忙不过来,就雇佣短工,后来 土改,把家里房屋、土地分给穷人了。王凌云家的二儿子王维时在家当老师种地,王维顺在大兴安上高小,王维凡岁数小不能干活,家里就这样生活 。王维顺在大兴安高小,半工半读,只有一身衣服穿,衣服脏了等到天气好时到学校的大河去洗衣服,光着身子等太阳把衣服晒干后穿上再去学校上 课,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十七岁入党,当过儿童团长和青救会干部,在校没毕业就被紫荆关区委抽去蔡家峪村搞土改工作,后来被冀中区委抽调19 48年3月参加了南下干部工作团,踏上了南下的路程。父亲王维时1947年6月由本村入伍参军在部队加入党组织,在华北军区服役,当时部队 驻在北京天坛,后来被部队领导选送到石家庄陆军学院学习司机,毕业后回到原部队,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央军委派他们部队去朝鲜战 场参战,于1951年他们的运输部队被敌机炸掉,当年12月30日在朝鲜战场牺牲,年仅27岁,当时我出生不满十个月,我懂事后看到父亲在 朝鲜战场的照片才知道了爸爸的模样,当我回忆到自己父亲时我的心情是很悲痛的。父亲牺牲后,四叔王维顺给我们家在经济上、精神上给予了很大 的帮助,使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我要把四叔一家对我们的恩德传给我的后代,我视四叔四婶为我的父母亲。1968年爷爷由于脑梗去逝,四叔 带王刚回家为爷爷奔丧,四叔对家人说,念时要是不出事也就一起回老家了,念时很聪明,红卫兵串联去过北京,如果不出事考大学没问题,象棋下 得好,会刻毛主席头像的版,印出来很像,四叔在武汉医院,念时醒过来之后,四叔对念时说,对你的左右胳膊要进行截肢,你看怎样,四叔对家人 说,念时回答是,由爸妈决定。四叔去逝后,我从网上看到念时弟写的守灵日记一二三和当儿子的时候真好,得知四叔在宜昌的工作经历,我已打印 成资料保存,四叔在工作期间德高望重、勤政廉洁、两袖清风,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宜昌人民,党和宜昌的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四叔的,四叔是 一位党的好干部,我有四叔四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好干部感到骄傲和自豪,四叔四婶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不妥之处请指正。愚言愚兄景山哥20 17年10月10日与景山哥的交流(6)6)《一路南下》)(征求意见稿)景山哥:2015年,为了纪念我父亲,曾经写过一篇有关刘邓大军 南下和我父亲从易县到宜昌的纪实文学《一路南下》,现将根据哥哥提供的有关我们老王家的资料改写完成的有关大盘石和我们王家的章节发给你, 请哥哥在万忙中抽空帮着我审阅把关。因为是文学作品,情节是虚构的,语言也是想象的,但文章中出来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实的。第一张照片是1 944年2月八路军收复紫荆关,其他的照片是我的一个保定的同学提供的,2015年他专程开车去过一次大盘石村,给我拍了不少沿途的照片。 景山哥需要审阅的是,注意我们王家的几个长辈的出场是否恰当,有没有什么写作错误,或者有没有什么与当时不相符的地方。等哥哥看过、提出意 见再次修改后,我会将这篇有六万多字的《一路南下》的全文再发给哥哥的。愚弟王念时敬上2017年10月16日与景山哥的交流(7) 7)景山哥关于《一路南下》的反馈念时贤弟:看了您的作品,关于四叔南下三至十章全部,我用心看了三次,您的文学作品结构严谨、构思清晰, 故事情节生动、想象力丰富。我们王家几个长辈出场安排恰当,没有写作错误,写出了我们祖辈的优良传统和良好的家风,真是妙笔生辉、下笔如有 神,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文化写作道德水平很高,是老王家后代的文人墨客,为此,愚兄感到高兴和自豪。有事多联系愚兄景山2017年10月1 9日请看下面增加内容增加有个典故紫荆关前身叫白皮关,乾隆去山西私访路过紫荆关时,满山的荆子花很好看,乾隆问随从人员,这是什么花? 真好看。随从告诉说叫紫荆关,乾隆说,别叫白皮关了,叫紫荆关,从此而得名紫荆关。改为距离北京200公里,距保定190公里,易县西北5 0公里,水量大时流入永定河。大盘石的典故,有个青龙坛,天旱时,农民可以在此处求龙王爷下雨,得个丰收年。日军在大盘石后洼子驻有一个小 队。易县和龙华县(龙华是易县的一个村名,应该把县字去掉)敬三爷土改前得病去逝,定的成分是中农不是上中农开家庭会议是王凌云王锡三主持 的会用荆条编成囤粮食用(加在第四段结尾无论是编炕席,还是编簸箕、提篮等都是拿手好戏后边)与景山哥的交流(8)8)给景山哥的说明景山 哥:你好,反馈已收到,谢谢你的用心和提示,那个乾隆爷的传说很有意思,已经加入,紫荆关与各地的距离也按照你说的改正了,谢谢。还有几点 是我的说明,也需要景山哥给予说明的:一、关于龙华县的情况,查资料的时候得知,1938年,聂荣臻率八路军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 0年7月,易县以易涞公路为界划分为易县、龙华两个县,1946年又合并为易县。二、大盘石村是不是某个地方有什么大石头,不然的话怎么 会有大盘石、小盘石,为什么我父亲原来给老家写信写的都是:大磐石?三、家庭成分是我自己估计的,按照南方的划分,如果家有田地50亩,房 屋上10间,还有长工,不是富农就是地主,所以按照景山哥所说的改正为中农了。四、如果日军在大盘石有驻军,那我们老家在抗战的时候就不是 根据地而是游击区了,解放战争时期才是根据地吧五、关于敬之爷,请说明我们家是他老人家去世的时候分家还是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分的家,关于 土改,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开家庭会议是王凌云王锡三主持的”是不是说那个时候敬之爷就不在了。六、为什么景忠和和永都不记得我们的长辈 中间有一个老八王维江呢,七、有一个保定的朋友告诉我,在蔡家峪的山上可以望见大盘石村,对了,这是蔡家峪白龙潭的照片,我们大盘石的青龙 潭一定很好看吧。八、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大磐石前靠拒马河,后面的大山是什么名字?不得不一二三再而三的麻烦景山哥,因为涉及到老家的人和 事,父亲的个人简历说的很简单,也不像后来南下进入河南以后就有很多人写的回忆录,湖北部分还有书籍介绍,虽然是一份家族资料,可是还是想 写的准确具体一些,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所以谢谢了。愚弟王念时2017年10月20日星期五与景山哥的交流(9)9)景山哥的回复 念时弟:看到您给我写的说明,我们兄弟之间不要客气,现在我回答一下,您要知道的事情。一、关于龙华的情况,就按您查阅资料为准。二、在大 盘石村西200多米公路的左边离公路旁1.5米处,高出地面0.5米一个打谷场是圆形方圆30平米花岗岩大平面白色花岗岩石,是个整体的一 块大平石头。秋天农民在上面打谷子、晒粮食用。大盘石的盘就是这个盘。四、日军在大盘石村西500多米、离公路右侧后洼子驻日军一个小队, 少将马辉带领部分八路军和当地人民一起与日军交战,抗战时是游击区,解放战争才是根据地。五、敬三爷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分的家,土改是在解 放前,家庭会议是王凌云王锡三主持的,那个时候王老敬敬三爷已经去逝了。六、为什么景忠和永都不记得我们的长辈中间有一个老八王维江。(特 向您做一个说明,王维江不到八岁就得病去逝)景忠比我小十几岁、和永比我小二十多岁,所以他们都不知道,我小时候跟王凌云王锡三王登云王泽 三在一起待着听他们说的。七、在蔡家峪的山可望见大盘石村的方位,蔡家峪与大盘石村相隔60多华里、望不见大盘石村。大盘石的龙潭是在一个 平坦的开阔地上,距离大盘石村西有一华里,在公路左侧旁80多米处,两边的花岗石高10米,水平面离花岗石顶面高有7米,这就是大盘石龙潭 ,比蔡家峪的白龙潭规模小。八、我们大盘石的据马河后面的大山是太行山,从清西陵往西开始有山与山西省交界,河北省境内的山都叫太行山,包 括狼牙山在内。谢谢念时贤弟,有事多联系愚兄王景山2017年10月20日与景山哥的交流(10)10)给景山哥的感谢景山哥:你好。现将 经过修改的《一路南下》全文发给你看看,除了有关大盘石村的部分,其实很久以前就写好了,而且经过了一些有关人士的审阅和修改。一直以来就 感觉这篇文章就是大盘石村写得有些虚,多亏景山哥的指点和帮助,才使得那个部分变得丰满和真实起来,谢谢了。《一路南下》仅仅是我们王家自 己的一段历史,也就是为了纪念我父亲从1948年到1950年之间的从大盘石村走到宜昌的南下经历,加上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情节,就是想在发表的时候和让可能会看到这篇文章的我们的后代了解到当时的形式和干部南下的意义。关于我二伯的那一段,原来是我写的一篇文章中的情节,后来被宜昌三峡广电总台看见,认为写的不错,就要我修改了一下,发表在他们公众号上,没有和景山哥进行核实,所以有些失真,但那其中的一些细节都是听我父亲和我自己想象的,所以我始终认为是真的,就让英雄永存吧。如果景山哥想看看原文,我也可以发给你。老一辈都离我们而去,这是历史的必然。为了他们,也为了我们的后代,我们都要好好的、健健康康的活下去。景山哥,《一路南下》有些长,不用着急,慢慢看,就算是送给景山哥下个月生日的礼物吧,祝景山哥健康长寿,代问嫂子好,代问小孙女好。愚弟念时敬上2017年10月23日星期一霜降之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