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绝今古的3首古诗词,让人拍案称奇,佩服古人才气

 真游泳的猫 2019-11-04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喜爱。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文化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和我一起欣赏妙绝今古的3首诗词,让人拍案称奇,佩服古人才气。

第1首,《公无渡河》: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二十三弦何太哀,请公勿渡立徘徊。下有狂蛟锯为尾,裂帆截棹磨霜齿。神椎凿石塞神潭,白马参覃赤尘起。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温庭筠。这是一首古体诗,“公无渡河”的典故来源于一段往事。古代有个人似乎疯癫了,大早上散着头发提着葫芦,进入乱流之中。而他的妻子在后面追赶着让他不要渡河,却来不及了,那人最终被河水淹死了。

于是那个妻子就弹着箜篌唱了一首《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个故事因为悲剧而流传很广,因此有各种乐府诗歌《箜篌引》或《公无渡河》流传。温庭筠这首《公无渡河》,可以说是其中相当经典的一首。他虽然借用了“请公勿渡立徘徊”的意思,但是整首诗的意思和主题却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写黄河水的奔腾气势。

开篇一句“黄河怒浪连天来”,颇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味道,而接下来半句用声音来突出黄河水的奔腾壮观。第3和第4句都是用夸张的语气来写黄河,借用这种豪放的语言体现黄河水的不可小觑。而第5和第6句照应诗题,劝阻人不要去渡河,实际上还是突出河水的难以冒犯。

而诗歌最后几句,写渡河的人最终渡过了河,而且跃马扬鞭,日行千里,恍如神仙中人。这其实是对前面渡河结果的一种浪漫想象。正因为黄河水如此奔腾,所以一般人无法渡过,但如果渡过之后,那就可以领略“灭没高蹄日千里”的豪迈心情。换句话说,后面几句其实还是衬托黄河水的壮观。总体而言,这首诗诗风豪迈,读来很有气势,令人佩服不已。

第2首,《春日使府寓怀二首其一》:一想流年百事惊,已抛渔父戴尘缨。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道困古来应有分,诗传身后亦何荣。谁怜合负清朝力,独把风骚破郑声。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薛能。从诗歌题目可以看出,这是春天的时候,薛能的一种感触。感触什么呢?主要是感触年华老去。

前两句用《楚辞》里面渔父的典故,说自己为红尘所累,一不下心过了这么多年,想起诸多事情都是觉得心惊不安。

中间两句则是形容青春易去的千古名句,叠词运用得妙绝今古,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青春时光公然背离我而去,白头发像欺负人似的屡屡生了出来。”这种感慨,只有经历过老年的人才懂。少年人为赋新词强说愁,而老年人才明白日薄西山的无奈和伤感。

第5和第6句是说诗人写诗主要是传道,而不是为写诗而写诗。因为诗人感叹当时的诗坛都是耽于声色的“郑声”,所以诗人想要扭转这种风气,但是呢人单力薄,不免有“谁怜合负清朝力”的感叹。

而这种感叹恰恰也是因为诗人年纪大了,心态变了,才会有的感慨。如果诗人此刻还是壮年,那当然就不会有这种伤感的表达了。不过从这种孤独无奈的感慨中,也可以看到诗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底线,虽然年老了,却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诗歌理念。

这样的心态,值得我们学习。而诗人“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这两句千古名句,则很值得我们背下来。哪怕现在不理解这种心境,但是多年以后,相信我们都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第3首,《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秋天的时候最适合旅游,而满山红叶真是鲜艳夺目,比二月花更加有看头。杜牧这首诗千古流传,确实很厉害,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也十分贴近生活。

尽管很多人会错误理解“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甚至会想歪了,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停下马车是因为喜欢枫林晚上的景色。”所以也请大家不要想歪了哦。

大家还知道哪些好诗呢?你们自己有创作过诗词吗?欢迎留言哦。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