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很平庸,但我不对自己失望

 公众号阿黛小姐 2019-11-04

有时面对真实的自己,比一心追求梦想中的样子还要难得多。

——高圆圆

阿黛|文  网络|图

1

《我,39》

这几天,高圆圆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段自己的纪录片《我,39》,在片中,她分享了在生活、事业、感情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其中,对平庸的看法,十分契合我的口味。

主持人问她,你对自己失望过吗?

我很想要做一个好的演员,自己常常也会对自己不满意。比较早可能会心里觉得我没有机会,是因为我没有碰到那些那么充满着生命力和矛盾感的角色,所以我的表演不够出彩,但真的给了我那样的角色的时候,我其实驾驭的能力是有限的。

比如说在《搜索》里面有一场戏被喊卡,喊了39条还是36条我忘了,我记得有几条就是刚开始说了几个字,导演就已经喊卡了,就已经觉得不对了,那一刻真的觉得完全达到谷底的一个感觉。

我已经入行14年,但还是做得不好,对自己特别失望。那时候觉得自己心里其实是有很多扇门的,我记得每扇门后面都是有很多宝藏的,有一次两次机会试图去打开那些门的时候,你会发现门里面是空的,什么都没有。我觉得当你觉得说你没有进入自己对自己的那个期待,你没有达到那个期待的时候,那个过程你就会觉得自己其实真的是一个很平庸的人,我还是期待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演员。

她说,我发现自己非常的普通,我接受自己的平庸。

其实,我们和她一样,都经历过求而不得的痛苦,也都经历过达不到自我期待和他人期待时的自我否定和失落,甚至,失望和愧疚。

但真正的勇气,是当你认识到自己的平庸之后,还敢继续追求,继续热气腾腾地生活。

2

私企里的农民工

父亲一直瞧不起我的工作,确切地说,他瞧不起私企。相比于在北京的私企年薪过万,他更愿意让我回老家县城,长久地做着工资2200的高中老师。

他有知识分子的开明,更有父亲的保守。

上周五晚上,父亲突然给我来电话说,摸到了门类,能够花十几万在北京某局找到一份工作,从此终老。

我哭笑不得。他让我不用担心钱,只要能进去谋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一切都值得。可我,不愿意倾家荡产地去选择一份我不喜欢的工作。我更不愿意凭借别人的这种门路,从此过着死水无澜的日子。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对事业单位的行政部和公务员素来没有好感,我不喜欢一眼望到底的生活。可是,父亲喜欢啊。所以,一有机会,他都能抓住,然后将其描述成灿烂的未来在我眼前明晃晃地走来走去,即便我每一次都不为所动,也要让我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放弃了大好前程的愚蠢之感。

见我不同意,父亲又迂回地问我,公务员什么时候考试?做公务员也挺好呀,你看,你叔叔做公务员,这几年生活多好。

怒不可遏,但我要逼自己平心静气地跟父亲说,即便我考公务员,我也只能是乡里,或者县里,一辈子工资1500的那种人。我不敢贪,不敢偷,不敢抢,通过当公务员来飞黄腾达,在我这里是不存在的。

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庸之人,这辈子恐怕是无法飞黄腾达光耀门楣了,最为主要的是我并不曾有飞黄腾达的念头。

然而,每次父亲惊喜地询问我的意见时,我都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我非常非常理解父母的心意,明白他们期待我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最主要的是找一份度过余生的稳定工作,好让我衣食无忧。他们绝对最爱我,却也无法奢望懂我。

每次,当我觉得受不了父母双面夹击想要妥协,接受他们安排给我的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光明未来时,我会有一种想要毁灭自我的一闪而过的冲动。

朋友说,我对体制内的工作有偏见,只有试过了才知道是否会喜欢。诚然,尝试过之后,可能我会喜欢上体制内的工作,或者说体制内的工作并非我想象的那般死水无澜。可是,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呀!我明明有自己想要尝试,想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我又为何心不甘情不愿地硬着头皮去尝试一份我厌恶已久的工作呢?

终究,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一个不会让他引以为傲的人。

3

平庸的孩子

比起平庸的自己,父母最不愿意接受的是平庸的孩子。

他们期望我上学能得第一,工作能进体制,一切看起来稳定、优雅而体面。正因为如此,他们不愿意接受平庸如我。

当我考第二名的时候,父母会告诉我,第二名和最后一名是一样的,不会被人记住,你为什么就无法赶超第一名呢?难道他不是两个眼睛一张嘴吗?实在不行,就揍他一顿。当然,调侃归调侃,我依然不是第一名。

当我考到第一名的时候,父母会告诉我,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在县城的学校考第一名,你们班才几个人,第一名也没啥值得骄傲的。

这样的话是不是很熟悉,于你而言?我总是被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但从来没比赢过。我甚至记得,小时候被拿出来当着客人的面表演算术,在他们酒足饭饱之后,解答“一斤棉花重还是一斤铁重”的著名智商题。这种关乎智商和名誉的问题,我在私底下偷偷练过很多遍。

也许,是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期许,我太渴望自己是个不平庸的人。以至于,我在成长的路上一直在追求优秀。但优秀的标准是什么,从来没人告诉我。

初中的时候,觉得优秀就是考上高中;高中的时候,觉得优秀就是考上本科;大学的时候,觉得优秀就是考上研究生;研究生的时候,觉得优秀就是考上博士。当下呢,我从初中一路走到今天的硕士毕业,还在为考上博士奋斗。除了能偶尔听到村里人的赞叹之外,我并未觉得自己实现了优秀,或者摆脱了平庸的标签。

大抵,是因为父母一直追在我身后,因此我一直不敢停歇,我想着有一天出人头地成为他们的骄傲,成为满足他们标准的优秀之人。

因此,每次当我失败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对不起每一个对我寄予厚望的人,但唯独,我不觉得对不起自己。第一年考研失败时,是这样;第一年考博失败时,还是这样。不愿意去体制内工作,依然是这样。

比起平庸的自己,我最不愿意接受的是成为父母平庸的孩子。

4

承认平庸

其实,我一直想说,我就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不会一直都是第一名,也不喜欢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只是喜欢任性妄为,喜欢自己走错路,希望你们也能接受我是一个平庸的人。

承认自己的平庸很难。因为承认平庸,代表着我们无法再期盼日后别人仰慕的目光;代表着我们无法再简单粗暴地以成功定义优秀,乃至人生;代表着我们要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不足,日复一日;代表着我们要认可别人对自己的否定,甚至自我否定。

就拿我来说,我也曾认为自己骨骼清奇,能成大事。喜欢画画的时候,以为自己长大了能成为画家;喜欢文字的时候,以为自己未来能成为作家。可事实是,比你优秀的人有很多,那些灿烂的梦想人人都有,但真正成为画家和作家的却寥寥无几。我们都想成为月亮,却最终都会成为星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地明白自己原来就很平庸,只是心中有那股执念和侥幸让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庸,想着也许自己可以和别人不一样,可以走一条别出心裁的路,衣锦还乡,传为佳话。等到我们走过足够长的岁月,面对过足够多的现实,看到足够多的人,足够了解自己的时候,这股执念才会幡然醒悟——原来,我是如此地普通和平庸。

有人说,我永远也不会承认自己的平庸,虽然我早就发现自己不过如此。

多么可爱的人呐!

5

与世界和解

很多人以为,承认自己的平庸,就是承认自己的失败,就是放弃自己的努力。其实,恰恰相反。

承认平庸,是多数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承认平庸,是承认自己能力有所不足,眼界有所限制,天赋有所不同,然后在自己所拥有的能力之上,找准方向,发挥自己的优势,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一刻,我不再与自己为敌,也不再与世界为敌。

我开始变得包容,面对赞扬与批评,面对自我与众生。我开始慢慢地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散漫、贪图享乐和功利心,开始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绪,激进的,极端的,傲慢的,自负的,自卑的。

我开始做饭,开始在菜市场上讨价还价,开始学着做一个喜爱文学的市井小民;开始迷信,开始敬畏鬼神,开始安静地听着隔壁的鸡飞狗跳感受生活的琐碎。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会向这个混蛋的世界投降,我仍然有梦,我仍然有一腔热血。一切听从本心,一切由自己的内心出发。

因此,我承认自己的平庸,但并不对自己感到失望。

6

心灵的安适

之前,知乎上有这样的问题:你是在那一刻接受自己的平庸的?

多数人都描述了自己如何挣扎,如何失败,如何在某一个求而不得的瞬间放弃,然后知道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提到了一种踏实的感觉,觉得在接受自己平庸的时刻,并没有特别的绝望,反而有一种踏实。

有人说,越是平庸越要努力。越要踏实从简单做起。天才妖孽俺比不了,那么就做个努力平凡人呗。不要虚度一生。所以你看,不如索性把自己放低,也不用非要登上山顶成为最牛逼的那位,把每一步做好,你可以在平庸中变得没有那么平庸。

接受平庸,更多地是愿意褪去自己虚设的主角光环,将自己与众人放在相同的位置。因此,接受平庸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努力,而是意味着放弃幻想,真正开始面对生活,跟真实的生活建立联系。「不平庸」属于理想,而我们要面对的是生活。生活比理想更难,也更真实。

正如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所言: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

“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千山万水走到最后,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自己”二字。因此,你当然没有理由去跟你的上一代比,或者为了符合上一代对你的想象而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