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本来是到庞各庄去的,参观了《中国西瓜博物馆》,又在《中国西瓜博物馆》南面的《众美公园》溜了一圈,正好842车来了,于是便到了履磕村,来参拜这《元碍禅师塔》。这塔虽在村中,但还是不大好找,特别是村里的狗吠声,不绝于耳,真有点不受欢迎之势。我在村里的一位老人家的指引下,才敢走进那狭窄的小胡同,面见这名声远扬的《元碍禅师塔》。现在的《元碍禅师塔》形单影孤地立在那里,四下里全是稠密的农村房院,就是塔下也成村间的一小块菜地,而那曾兴盛过的“灵言寺”早已被现代化的农舍埋没了!我曾问过那位老人家,那座“灵言寺”,是不是也在人民公社化的时候,被生产队拆了,盖生产队的牲口棚去了!因为这样的事,我们村就这么干的,在那个时代,这种现象太普遍了。老人回答,他也说不清,那么这“灵言寺”可能在解放前就没有了。但是这《元碍禅师塔》确实保存下来了,而且保存得还相当不错。
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 榆垡镇
履磕村内西南
级别:2003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元至元九年(1272)建造。
内容特色:“履磕村”原名里河村,“履磕村”位于永定河左岸,辽代成村,明清时属宛平县,1949年划归大兴县,现属大兴区榆垡镇。据传说,清朝年间有一位巡抚骑马路经此地,下马磕了几下马靴,有好事者以此为念,故得履磕之村名,村民习惯上仍称里河村。
“履磕村”内原来建有古刹“灵言寺”。“灵言寺”的西南角处遗留砖塔一座,是名僧无碍禅师之墓塔。这座塔坐北朝南,为六面五层密檐式实心塔,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个部分。塔身置于莲花瓣上,为万字四方窗,莲花瓣以下为须弥座。塔身上部为密檐六层,每层檐下施单翘三踩斗拱,从下至上逐层内收。塔顶为一莲花瓣,上置石质葫芦型塔尖。这座实心砖塔建在一座三米左右的高台上,高台新近被用砖块水泥保护性的修筑过。高台下有一块市文物局制作的金属铭牌,上面文字说,该塔为元至元九年(1272)的建筑,是名僧无碍禅师之墓塔,为附近一座古刹灵岩寺的遗存,南面嵌有“无碍禅师塔”石碑就无法看到了。该塔历经700余年,风残雨蚀,1976年又受到唐山地震波及,塔刹被震落。此塔虽因年代久远,损坏比较严重,但还完整,基本保留原建筑的原貌。无碍禅师塔不高,在村外和村主干道上根本看不到塔。2002年,市文物局和区政府出资对此塔进行了修缮,并重新安装了仿制塔尖,为了保护塔基,在塔的周围建起了“护塔平台”。安装塔尖后,塔高大约10米半,算上2.90米的塔基,总高超过13米。
这无碍禅师,何许人也?有材料上说是宋朝时期的禅师,也有材料上说是明代的和尚,没找到确切的定论。不过从“无碍禅师塔”的建成年代推测,这位著名的“无碍禅师”应是元代元至年间的十分有声望的佛教大师。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找到这位“名人”的相关材料,写一篇完整的《元碍禅师塔》!
交通:运102到定惠桥北换967到鸿益驾校,换842到履磕村
阴霾下的众美公园:















履磕村的胡同,满街都有狗吠,这胡同真惨人,那塔就在里面,要不是那位老人,我还真不敢进去!

终于来到这座《无碍禅师塔》前:



《无碍禅师塔》的文物保护碑:

塔座:

塔身塔铭:

塔身凹窗:


砖雕:

原来《灵言寺》地址上已变成了农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