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瓜:我有故事,你有酒否?

 高氏艾坊高樂樂 2019-11-04

木瓜,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就有记载,《诗经·卫风》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见证了远古时期的纯真爱情。《尔雅》(西周至西汉期间,有争议)又曰:“楙,木瓜。”两晋时期郭璞(276年—324年)郭璞注云:“木实如小瓜,酢而可食。则木瓜之名取此义也。或云:木瓜味酸,得木之正气故名。亦通。”可见远在秦汉时期木瓜已经做为食品美味。三国魏(213年—265年)吴普《吴氏本草》曰:“木瓜生夷陵”,今湖北宜昌附近;北魏《水经注》(386年-534年晚期)记载“鱼复县地多木瓜树”,鱼复县在现今重庆;唐时李白(701年-762年)又有《望木瓜山》:“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木瓜山在湖南或者安徽。宋代《太平御览》(983年)转《虎丘山疏》曰:“山三面悉有木瓜”,虎丘山在苏州。明代《本草纲目》(1578年)曰:“宣人种时尤谨,遍满山谷”,宣城在安徽;以上凡见木瓜产地均为我国原产木瓜,而非热带地区的木瓜。

三国魏(213年—265年)《吴氏本草》载木瓜“生夷陵”,位于今天的湖北宜昌地区,或知在秦汉时期以湖北所产为当时的道地药材,及至800余后宋代药学家苏颂《本草图经》(1057-1061年)说:“宣城者为佳。”此时则认为安徽宣城所产胜出。目前比较有影响的主要包括资木瓜、川木瓜、宣木瓜、淳木瓜等,因烫晒干燥后皮面多皱褶,故又称为皱皮木瓜。武汉大学药学院王有为等采用活性组分测定和亲缘关系分析对木瓜道地起源及产区的形成进行了解析,认为资木瓜为木瓜药材的道地起源,以此为源点,向东形成目前的宣木瓜和淳木瓜产区,向西形成了云木瓜产区,向北形成了目前山东临沂与荷泽木瓜产区,至于川木瓜,由于地理位置与木瓜道地起源中心临近,因此可能是最受资木瓜影响的产区。湖北长阳、宣恩、湖南桑植所产木瓜总有机酸、总黄酮及总皂总含量均较高而且比例稳定,这符合传统中医对道地品种的品质要求。

我国木瓜有5种,其中4种原产于我国,分别为:皱皮木瓜、光皮木瓜、毛叶木瓜、西藏木瓜,1种原产于日本为日本木瓜。皱皮木瓜为药用基质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光皮木瓜。光皮木瓜因其果实加工干燥后皮面无褶皱而得名,光皮木瓜的果型通常显著大于皱皮木瓜。《本草经集注》木瓜实条下言:“又有榠楂,大而黄”榠楂即为光皮木瓜,进而说:“古亦以楂为果,今则不入例也。凡此属多不益人者也。”可知远在魏晋时期就认识到光皮木瓜不及皱皮木瓜质佳。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含有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琥珀酸、抗坏血酸等多种有机酸,有机酸是木瓜的药用主要功效成分之一。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晓棠等人对皱皮木瓜及光皮木瓜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尽管两者总有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皱皮木瓜含量高于光皮木瓜,且老树的皱皮木瓜总有机含量大于刚挂果的幼树的木瓜,也为自古至今历代本草以皱皮木瓜作为药用基质来源提供了佐证。

《名医别录》(南朝,约492-500年)木瓜实条下载:“味酸,温,无毒。主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药典》(2015版)载木瓜:“酸,温。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暑湿吐泻,转筋挛痛,脚气水肿。”古今皆同,两者功用无异。木瓜味酸温,可去湿除痹,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北京王之术先生创有白芍木瓜汤验方,本方由:白芍30g,木瓜12g,鸡血藤15g,威灵仙15g,炙甘草12g组成,随症加减,为风寒湿痹之颈椎病、腰突、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良方。唐代唐临所撰《脚气论》又载有鸡鸣散验方,具有行气降浊、化湿通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肿脚气之痛风、肝硬化腹水、心衰水肿、慢肾水肿等。木瓜含有凝乳酶,具有通乳作用,故为产后缺乳良药。木瓜15克,鸡血藤15克,当归15克,黄芪10克,王不留行10克,可用于产后各种类型缺乳。

民间盛传木瓜能丰胸,该说法起源恐怕还是由于木瓜丰满的外形,给了人们“以形补形”的想象,完全为意会之说,纯属扯淡!不否认,在古代社会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古人多有意会臆想生义,诸如有“人参禀天宿之光华,钟地土之广厚,久久而成人形,三才俱备,故主补人之五脏。”“寄生得桑精之气,虚系而生,故治腰痛”等等糟粕之说,而现代社会蔓延此说岂不可笑?更何况,古代本草压根不见该种说辞,也更无现代研究支持此说。又可笑的是也有人诡辩说丰胸的是番木瓜,岂不知番木瓜同样也不能丰胸,更不要提什么古籍记载与现代研究了。

参考资料:

朱海兰,董丽芬.木瓜种类及其用途.陕西林业科技,2005年01期

刘晓棠,张卫明,等.不同种类木瓜样品的总有机酸含量测定.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王有为,何敬胜,等.木瓜道地起源与道地产区形成研究.中华中医药学会会议论文集,2008年

王之术.白芍木瓜汤治疗骨质增生症的体会(附160例疗效分析).新中医,1980年01期

于福江,李世杰.鸡鸣散溯源考.中成药,2001年07期

梅松政.产后缺乳用木瓜.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8月30日,第005版

附录:

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别名:贴梗木瓜、铁脚梨。

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别名:榠楂。

毛叶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别名:木桃。

西藏木瓜Chaenomeles thibetica;藏药名:赛亚

日本木瓜Chaenomeles japonica;别名:倭海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