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要不要做作业?做多少?我有好办法

 myth360doc 2019-11-04
Maurice Prendergast,Three Little Girls in Red

我们的教育中,有大量的记忆及重复训练,它们相辅相成,重复的量够了,才能形成记忆。每人资质不同,有的孩子重复的量少一点,有的孩子重复的量多一些,但重复是免不了的。
但这块的价值,被低估了,被否认了,甚至妖魔化了。有种天真的想法认为,孩子们可以不经历这些枯燥而艰苦的训练,就可以掌握知识,得到“创造性思维”。这就像不要植物的根,只想得到植物的花。
记忆是学习之母。记忆术是古希腊最早出现的学问之一,古希腊人发现,记忆有规律,形象空间记忆法能大幅提升效率,你每天走的大街有10幢极其熟悉的建筑,你短期内要记住10件事,把这10件事形象化(越夸张越具体越好),分别放在10幢建筑上,很快就能记住。当我偶尔需要马上记住事情时,会使用这个方法。当然,我重复得不够,训练得不够,水平很低。在记忆术上下了苦功的人,能很快记住几百件事,上千个单词。为了得到记忆术,也离不开大量的重复训练。若轻视重复训练,记忆能力就低;记忆能力低,空空的素材库,思维创造不起来。
中文很特殊,不像英文,有构词规律,和发音契合,存在着推理空间,中文那几千个常用字,脱盲更难,只能硬记,多一横不行,少一点错字,这注定中文教育在早期的重复量及记忆量都大,开始很辛苦,但这个苦就像怀胎的苦,不吃这苦就没有婴儿,逃不了的。就是算术入门,数字也得一个一个记,背诵乘法口诀表也是小孩的“灾难”,哭哭啼啼都难免。废除重复训练与记忆任务,那是自断经脉。如果减负教育把这块禁掉,可以想见,接下来的就是教育质量的滑坡。虽说改错了以后可以改回来,但很多孩子可能就成了牺牲的小白鼠。
当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作业量过大,影响了孩子的休息与运动,我也觉得,这是合理的担忧。作业多少才合适?老师与家长常有不同的看法。
说实话,我天然站在老师这边。首先,因为他们是专业人士,把孩子送给他们教育,不信任他们的专业,他们就无法开展工作。其次,根据当天的教学实践布置相应的作业,他们是一线的,最能对症下药。

如果老师错了呢?水平低呢?不负责任呢?这事情存在,这怀疑也无法消除,但是对策并非一刀切,把重复训练及记忆任务禁掉,这一刀切掉了家长暂时的焦虑,也切掉了许多老师负责任的、高水平的工作,为了照顾鸡的高度,把鹤的腿裁短了。
不需要剧烈地左右摇摆,折衷的对策是有的,那就是老师照样按照自己的专业判断布置作业,但是做不做,做多少,选择权交给家长,你觉得自己水平更牛逼,可以少做,可以不做;相信老师判断的人,严格监督孩子作业,配合老师的各项任务。各取所需,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谁也不要勉强谁,不是没有对立吗?不是很好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