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剧太牛X!神局骗中骗,个个是狠人!

 电影攻略君V 2019-11-05

戳影视攻略君一起玩耍吧!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美剧,这部剧的剧情情反转谁都猜不到,神骗局极其考验智商,且人物个个又狠又传奇,镜头无比冷静。

这部剧有人喜欢到逢人就安利,也有人讨厌到怒打一星...

它就是,由米高梅旗下的Epix打造的悬疑剧:《无限恩典有限公司》


美国,某西部。

保罗,是一名无所事事的社会青年,15岁离家后,就一直在外流浪...

事实上,保罗家里很有钱,父母都是牧师,镇上有名的大人物。

最近,这哥们手头很紧,他决定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父母...


他的父母有一个教堂,还有一个基金公司——无限恩典有限公司,基金公司里有400多万美元!

小保想出了一个完美的计划,找一个人,让他把父母骗去监狱待上两周,趁着时间空档伪造二老死亡证明,然后骗走父母的400多万美金!

现在万事俱备只差一个执行的人了。

保罗左寻右觅,当在酒吧里看到詹姆斯的一瞬间,保罗就知道这是他要找的人。


三个月前的詹姆斯,是一名消防员。然而,在一次火灾救援中,他害怕逃跑了,替他上场的队员却死了...

重要的是,这名队员,是11个孩子的父亲...

巨大的愧疚,让詹姆斯惶恐不安,每天活得如行尸走肉...


在保罗的诱惑下,也是为了分到基金里的200万美金,给死去队友的孩子做赡养费。

詹姆斯加入了保罗的计划,一场行骗大戏即将拉开序幕...

好戏开场。

詹姆斯按计划染上毒瘾,然后倒在小保父母回家的必经之路路边。

按保罗说的,保罗的父母经常救助瘾君子,肯定会帮助詹姆斯。

果然,保罗的父母把詹姆斯带回了家,帮他戒毒。


詹姆斯戒掉了毒瘾后,提出帮老夫妻找他们离家多年的儿子(就是保罗),以报答他们的恩情。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得知儿子在墨西哥的监狱里并且病重,老夫妻火急火燎赶到墨西哥监狱。

然后,老夫妻被詹姆斯之前买通的狱警关了起来,按照原计划,他们把保罗爸妈关在墨西哥2周。

这期间詹姆斯冒充保罗伪造老夫妻的死亡证明,再以老夫妻唯一的亲生儿子保罗的身份解散基金公司,拿走400万美金。

计划到这里都很顺利,眼看着百万美金就要到手。

就在这时,发生了几件让詹姆斯卷入一场更大的骗局中...


这部《无限恩典有限公司》是今年6月2日,在美国首播的新剧,豆瓣评分8.4,IMDb7.4。


这部美剧,并不是对每个人都友好,它的剪辑零碎,过去的时空和现在的时空交错,所有的时间,均由字幕提醒...

也就是说,如果你稍一晃神,就跟不上此剧的节奏。


整部剧的风格非常鲜明。

画面色彩上整体采用黄色色调,使得整个画面显得遥远而苍凉,充满西部风情。

而穿插在主线故事中的回忆,则全部是黑白画面。

包括原消防员詹姆斯关于火灾的回忆,原本鲜艳的消防服和炽热的火焰都变成了黑白的。

巧妙的是,导演用两种色调,将此剧的格调往上升了一级。

高质感的黑白色,代表故事的过去,昏黄色,代表故事的现在。

两种色调交相运用,像是缓缓向你诉说一部美国老电影。


而且我怀疑,此剧的摄影师是不是有强迫症,干净、对称的构图,让此剧的画面充满了艺术感。

一个人正对镜头要居中。

一个人背对镜头,也要居中。

一个人侧对镜头,当然也要居中。

两个人构图对称是一个强迫症最基本的要求。

三个人,稳定而对称。

不过正是这种从头到位的极度强迫症形成了这部剧强烈的摄影风格,让人身陷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剧的编剧、导演是名扬好莱坞的:斯蒂夫·康拉德。

也许你对他不熟悉,但他写过的许多作品,你一定有所耳闻:《当幸福来敲门》(豆瓣top250的第23位,9.1分,)、《奇迹男孩》(豆瓣8.6分)、《白日梦想家》(豆瓣8.4分)、《天气预报员》(豆瓣7.6分)...

《当幸福来敲门》的剧照

《奇迹男孩》的剧照

《白日梦想家》的剧照

这里必须提一句,虽然康拉德编剧功底深厚、作品广受赞誉,但故事风格单一,大多数都是以喜剧、励志向为主。

《天气预报员》的剧照

可以说,悬疑剧《无限恩典有限公司》,是他作为导演,踏出舒适区的转型之作...

此外本剧也是演员吉米·辛普森的扛鼎之作,当了配角许多年的,演技老练,不仅沉稳的撑住了这部剧,此外无论是表情的掌控,还是人物的内心戏都演绎的淋漓尽致。

要知道詹姆斯是整部剧最复杂的人物,也是最难演绎的角色,如果给他的演技打分,攻略君会打九分,还有一分也是因为角色的局限性。

《无限恩典有限公司》是一部讲述骗局的美剧,它有很多问题:打戏不够精彩、节奏相对缓慢,但是瑕不掩瑜。

它的画面、情节克制讲究,且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悬念重重,不到最后一刻,你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无辜,谁行骗...


在剧荒季,这部诚意满满的剧,值得一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