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琵琶弦上说相思

 好办法 2019-11-05

弹词名家陈希安先生,92岁高龄离我们而去;但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仍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小时候,我看陈希安,他在台上,我在台下;他是说书先生,我是小小听众。后来,我到电台工作,特别是有一段时间,我搞《星期书会》,他是主持人之一,我是编辑,我们的交往、接触多了,了解也多了起来。

还记得2005年的9月,秋日的北京,天清气朗。正在北京演出的上海评弹团的演员们,与爱好评弹的外交官们进行一场联谊活动。时任国务委员的唐家璇来到会场,看到正在走来的陈希安先生,高兴地上前握住了他的手,亲切地向他问候,问他对北京的气候是否适应,还拉着陈希安的手说,我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时,每逢星期六下午,就到市区听书,经常听周云瑞和你的《珍珠塔》,百听不厌。
陈希安是常熟人,常熟是评弹的“大码头”。从小受母亲的影响,陈希安常随母出入于各个书场,当时去常熟演出的很多“响档”他都听过,无形中给他打下了学习弹词的基础。因为当时“说书先生”很受欢迎,收入也高。于是,14岁的陈希安,就拜师学习评弹。他的先生是有“塔王”誉称的名家沈俭安。陈希安原名陈喜元,师父给他改名陈希安,希望他像自己一样,成为又一个“沈俭安”。后来的陈希安,果然遂其师父所愿。自从1945年与师兄周云瑞搭档以后,一部《珍珠塔》享誉书坛,被誉为“小沈薛”,成为弹唱《珍珠塔》的优秀传人。年纪轻轻便与蒋月泉、张鉴庭、张鸿声等同时成为震动上海书坛的“七煞档”。他的数十年评弹生涯,与《珍珠塔》这部书紧密相联。1995年上海电视台“电视书场”录制的第一部长篇,就是他与“师妹”薛惠君弹唱的《珍珠塔》;不仅如此,2000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的长篇弹词《珍珠塔》,就是陈希安与自己的徒弟郑缨弹唱的。
陈希安虽拜于沈俭安门下,但他的唱腔又深受薛筱卿的影响。在与周云瑞合作的时候,他是下手,所演唱的角色是方卿,运用薛调比较多。后来在与薛惠君、郑樱合作的时候,改作上手。陈希安的唱法在沈调的基础上又糅进了薛调的元素,这个变化也可以讲是他的唱腔的特点。沈俭安因为嗓子不好的缘故,就充分发挥“哑糯”的音色,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沈调。而陈希安有条宽厚、明亮、有磁性的好嗓子,他结合自己的特长来演唱沈、薛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演唱特点。他的《珍珠塔·痛责、哭诉、72个他》及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赵盖山报名》《王孝和·党的叮咛》等都是代表唱段。
仍以《珍珠塔》为例,其中陈翠娥“痛责”一段,是薛筱卿早年盛名时的扛鼎之作。陈希安亦是颇有心得,流畅明快中尽显其口齿伶俐、中气十足的好唱功。尤其是“纵使姑娘欺负你”一连串排比唱句,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和很多优秀的弹词艺术家一样,陈希安不“死学”,而是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根据表现的不同的人物性格,创造性地学习运用。在“方卿哭诉”的唱腔上,陈希安更多地运用了“沈调”特点,在叙事为主的书调上又加强了抒情意味,运腔比以薛调为特色的“痛责”较为委婉,吐字收韵的音色也比较柔和厚实,因此表现的感情比较含蓄。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希安参加了很多现代中篇的演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王孝和》。在这部中篇评弹中,他和蒋月泉在书中起的角色就是王孝和。因为蒋月泉演唱的“写遗书”在听众中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陈希安在演唱“党的叮咛”这段唱时,将“蒋调”旋律融于“薛调”唱法中,同样充满感情,唱出了新意和自己的特点。直到现在,“党的叮咛”这段唱,还是票友门口口传唱的经典唱段。
陈希安喜欢蒋调,自己唱起来也是另有一功,叫用“薛调”来唱“蒋调”。1986年他到香港演出,还演唱过蒋调代表作《宝玉夜探》。他对唱“蒋调”不仅有兴趣,还颇有心得。1989年,他重新加工、录音,演唱《宝玉夜探》,那时,他已花甲之年,居然唱得神情饱满,韵味十足。
陈希安先生没有走,他依然生活在热爱他的书艺的听众们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