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是古诗词乃至整个文学史上一个万古长青的主题, 无论是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还是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诗人们都尽量把离别描摹得缠绵悱恻、感天动地, 偶尔有王勃们跳出来喊一声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为离别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但依旧扭转不了它凄凄的主调。 读这类诗词,每一次都感动得稀里哗啦, 可总是这样又不免发腻, 所以诗词君为大家奉上一首另类的、别致的: 浪淘沙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 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 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 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篷底睡。 感谢风儿! ——宋·石孝友 解析 作者石孝友,我们不太熟悉,因为接触的俚俗词不多,而石孝友偏是个以填俚俗词为特色的词人。当然,雅词他也能填,只不过跟俗词比起来就逊色许多,能成为他身上的一个标签的,终究还是那些风趣幽默的俗词,我们今天姑且称之为白话词。 不用多说,这首《浪淘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通俗,简直就是一通大白话,诸如“好恨”,“俺”,“叵耐”(方言,可恨的意思)、“感谢”等字词,根本不给诗词君翻译的机会…… 不过,翻译还是要有的,毕竟八百多年前的白话跟现在还是有差别的。 好恨啊,你这个风儿,非得催俺俩分离,既然你能把船儿吹得跟长了翅膀似的飞奔,为啥子就不能把俺紧皱着的眉头吹开?你这个该死的风儿,真真可恶极了! 还有这船儿啊,得亏你够大,否则就载不动俺这沉甸甸的相思之愁了。船儿啊,你如果真的顾念俺,可怜俺这个孤独的小身板,干脆把岸边那个人儿也一同载过来吧,好圆了俺俩双宿双栖的梦。当然,凭你自个儿帮不了俺,还须风儿助一臂之力,俺在这里先说一声:感谢风儿。 作者的思路是不是蛮清奇的?明明是他自己不得不离开,却无端责怪风儿;明明是他自己愁思深重,眉头紧锁,看不开放不下,却怪风儿能力不足,无法吹散离愁。其实,在古诗词中,这种行文思路并不算稀奇,评家所谓的“无理而有情”、“无理而妙”都是对此类表达的高度评价。 另外,这首词的结构也比较独特。上下两片分工很明确,一写风儿,一写船儿,前者是埋怨的口气,后者充满了感激,看似与离别的主题无关,实则字字都在写离情。从“叵耐风儿”到“感谢风儿”的转变,曲折而生动地体现出作者的复杂心绪,虽言复杂,却人人皆可体悟,这才是本词的动人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