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需要知道的8位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

 youxianlaozhe 2019-11-05

我们特邀佳士得中国书画部拍卖主管石嘉雯(Carmen Shek Cerne)为大家介绍八位不可不知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他们颠覆古代书画的传统法则,创作方式有时隐约婉转,而更多的是大张旗鼓。

刘国松(1932年生)

以台北为创作基地的刘国松,被广泛视为当代水墨画艺术运动先锋之一。当时大部分水墨画家沿用水墨与宣纸,延续古代书画传统,刘国松则通过运用鲜明色彩及崭新技巧,一改山水画传统。

1

刘国松(1932年生)《世界屋脊系列之五》(局部)。94.2 x 158.2 cm.。估价:1,600,000-2,200,000港元。将于11月25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国当代水墨拍卖中呈献

石嘉雯解说:“艺术家于1980年代首度踏足西藏,至2000年夏季期间启程前往珠穆朗玛峰基地营。正是此次旅程,为他描绘积雪山峰的手法带来突破。”

刘国松开始实验性地采用不同媒材去创作他的 “西藏系列” 。专家表示:“ 过程包括将一种特制的质感纸张撕成纸条,将其用作勾勒山峦轮廓。持续不断的绘画、以及弄皱纸张并将之撕开成条,刘国松创造出充满氛围的雪山 ‘肖像画’;在深色的西藏天际上,山脉地形通过白色十字形交叉线条呈现出来。”

刘丹(1953年生)

尽管刘丹早年钻研传统儒学和书法,后又于江苏省国画院师承亚明,他的艺术创作直至1981年移居美国后,才开始与传统国画产生联系,那里为他提供了更多从博物馆珍藏国画中研习的机会。在美期间,他亦发展出对地中海古代文物,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的兴趣。

2

刘丹(1953年生)《太湖石》,99.8 x 183 cm.。估价:3,500,000-4,500,000港元。将于11月25日佳士得香港中国当代水墨拍卖中呈献

刘丹《太湖石》是幅文人赏石巨幅画作,采用超级写实主义的仔细描绘手法,呈现奇石高岸嶙峋的外貌,旁有书法题字。

石嘉雯表示:“艺术家对赏石仔细精密的描画,以及错综复杂的墨色浓淡层次,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大师作品作出呼应。作品同时秉承着中国及欧洲的传统,却又非常创新而与时俱进。”

李华弌(1948年生)

1982年,李华弌从中国移居至美国旧金山,并就读于旧金山艺术大学,逐渐加深了对欧洲艺术的认识。石嘉雯指出:“他充满实验性的复杂风景画糅合新与旧的欧洲风格,却又同时蕴含明显的北宋山水画涵韵。李华弌后来回到中国,到访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风景胜地,包括黄山和敦煌,对其后的创作影响深远。

3

李华弌(1948年生)《浮山》,136.5 x 67.5 cm.。估价:1,600,000-2,600,000港元。将于11月25日佳士得香港中国当代水墨拍卖中呈献

李华弌先以泼墨创作出山峦的形态(张大千常运用这种手法), 再以媲美照片的写实手法,用幼画笔仔细加上嶙峋石头和朦胧松树等细节。石嘉雯解释:“李华弌对佛理深感兴趣,驱使他采用大自然为主题。他画中的山石轮廓,有时会呈现达摩的形象。”

徐累(1936年生)

徐累参与了中国的 “85美术新潮” 运动,他的作品于1989年北京的 “中国现代艺术展” 展出,石嘉雯指出:“徐累是掌控能见之物与不能见之物的大师,将如梦似幻的景象徜徉在层层蓝调之中。”

4

徐累(1963年生)《沉没的青花》。78 x 56 cm.。估价:500,000-700,000港元。将于11月25日佳士得香港中国当代水墨拍卖中呈献

《沉没的青花》创作于1997年,以极其写实的细腻工笔笔法描绘出一匹静态的白马伫立于水中,其臀上刺青,是一般会在明清瓷器上看到的青花图腾。石嘉雯表示:“中国成语‘白马过隙’意指时光飞逝,此画添注了一抹神秘色彩,带有一种电影画面的美感。”

吕寿琨(1919-1975)

吕寿琨生于广州,于1948年迁居香港并任职油麻地小轮公司稽查员,工余不忘笔墨,持续不断绘画、教学和写作。

1960年代,吕寿琨成为在香港推动中国新水墨画理论的先锋。2019年是他的百年诞辰纪念,英国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馆于年初为他举行了个展。

5

吕寿琨(1919-1975)《不染》,180 x 97 cm.。估价:800,000-1,500,000港元。将于11月25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国当代水墨拍卖中呈献

石嘉雯表示:“1960年代,吕寿琨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达致其艺术事业顶峰,创作出一系列抽象禅画,都是在绘画同一主题:象征永恒、纯洁以及佛教觉悟的荷花。他独特的 ‘湿笔’ 作画方式,如上图所见,灵巧生动,表达出艺术家的复杂情感。”

徐冰(1955年生)

徐冰生于重庆,现居于北京及美国。他的事业之途一直不断为当代水墨开拓新疆界。

“他自1991年移居美国后,就开创出新的书写系统‘英文方块字’,是一种将中英文两种语言结合再造的创意字体,艺术家藉此表达当时他在全新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到的迷惘,因为他不太会说英语。”

6

徐冰(1955年生)《新英文书法 - 禅诗注(三)》,137 x 70 cm.。2018年11月26日于佳士得香港以1,000,000港元成交

徐冰在他的作品中运用这种新字体,又制作指南教导如何书写 “英文方块字”。

石嘉雯续指:“他通过由其创作的装置艺术,教导观者如何使用这本指南来理解‘英文方块字’。徐冰以这种文字,作为加深不同文化彼此了解的工具,并藉此鼓励大众反思语言、文化及身分认同之间的相互作用。”

王天德(1960年生)

石嘉雯表示:“王天德以上海为创作基地,他的作品充满概念性和实验性,大胆运用各式混合媒材。”

有说某日王天德无意中将正燃点着的香烟上的烟灰弹到宣纸上,纸张燃烧时随意造成的形状令他深深着迷。

专家解释:“王天德受到启发,开始为他的山水画注入变化(通常伴以书法);他以香烟或香枝直接燃烧绘有传统国画仿制品的纸张,制造实质上与概念上的自然随意式解构,而这现已成为王天德最为重要的艺术实践。”

7

王天德 《清谧境》,213.5 x 89.5 cm.。2019年9月21日于佳士得上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以576,000人民币成交

据艺术家所说,他的作品 “由两层交迭而成:底层是以传统水墨绘制的山水和书法,顶层是以香燃烧过的韧皮纸。仅仅通过将两层重迭此概念式行为,山水画与书法即被赋予新的视角与维度,为观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王冬龄(1945年生)

王冬龄现在的国际名声,源于他结合书法、表演以及装置艺术。然而在他的艺术生涯之初,是书法家林散之的弟子,接受各种传统训练。他曾说过:“画笔成为我身体的延伸,书法成为我的使命、人生以及志向所在。”

8

王冬龄(1945年生)《乱书- 龚自珍《梦中作四截句之二》》,96 x 178 cm.。2018年11月26日于佳士得香港以300,000港元成交

“王冬龄既是艺术家也是当代书法的推手,他将书写艺术从平面形式,转化为生动表演。”

(图片来源佳士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