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化学,我的问题出在哪?|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昵称32937624 2019-11-05
化学学的吃力的同学,往往会问老师:怎么样才能学好化学?老师会说:

学好化学,不靠记忆,而靠理解。

同学接着问:那么我还需要背书吗?老师会说:

该背的要背。

同学继续询问:我常常感觉自己对知识点和题目理解不够,该如何解决?老师回答:

要多刷题,但是不能只刷题,还要进行归纳。

到底是背还是不背,是理解还是背;是刷还是不刷,是刷还是理解?都是玄学。同学到最后还是不清楚自己具体该如何提高。

学好化学到底要记忆什么?要怎么理解?要不要刷题?刷什么题?该怎么归纳?

让我们换个思路,先来看看,高中化学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同学面对的不同问题

学习化学,我的问题出在哪?|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 ◆ ◆

不同层次的同学,面临的问题不同

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基本认识:划分不同层次同学化学水平的依据只有一个,就是分数。

我的分数也许并不能反映我的问题所在?我可能只是粗心或者没读懂题意,但是我其实是会做的?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粗心和没读懂题意等理由背后,实质都是你没有充分掌握知识体系。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根据同学平时考试所处分数段可分为三个层次。接下来我们来逐次分析不同层次的同学化学学习中的核心问题。

第一类:75分以下

75分以下,意味着知识掌握的不全面,不成体系。

为什么可以下这个定论?

因为每一份化学卷子的分数组成,都可以简单的分为主观题客观题两部分。客观题既有选择,也有填空,是对知识点的直接考核。主观题往往是一些看似开放性的问题,但实质上,考核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深度思考和对题型的熟悉程度,常见的问题形式诸如“你认为XX,为什么/简述理由”“优点”“目的”等等。

客观题丢分,意味着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有细节没考虑到,或者有遗漏。主观题丢分,不一定是你不熟悉知识点或者梳理的不够,也有可能是你的答题细节处理的不好,缺少对题型的思考、归纳。

那么,两部分的题型,在一套试卷中的比例是多少呢?任何一套100分的卷子,可以明确,客观题不少于85分,主观题不多于15分。这样来看,如果考虑了一定的失误率,那么低于75分的同学,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一定是有问题的,缺少在体系化的框架下完整的知识梳理,更不用谈对题型的归纳和答题模板的整理了。

第二类:75分-85分

分数处在这个阶段的同学,一般卷面体现为:客观题整体情况不错,但失误率较高,不稳定;主观题能得一些分,但分数并不理想。

我们先说客观题不稳定的原因。原因很简单,掌握的知识虽然是全面的,但其实缺少点与点的联系,所以当题目的问法比较刁钻,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时,往往会把握不准,导致失分。

主观题的失分,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同学往往还没有认识到站在标准答案的角度思考答题方式的重要性,还停留在“我会这个知识点就做的对”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中,很少考虑“这种问题我要回答哪些方面,怎么回答能拿高分”。如果没有在做题时进行这样的思考、整理、归纳,那么主观题得分率低会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第三类:85分以上

如果同学常年分数在85分以上,说明基础其实相当扎实了。这个时候,如果想更进一步,其实需要解决的是一些细节的问题,其一是提高主观题得分率,其二是提高客观题的稳定性

学习化学,我的问题出在哪?|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 ◆ ◆

各层次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一类:75分以下

对于75分以下的同学,最重要的问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完整,这直接导致后续所有整理性的工作与刷题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在梳理知识点前,具备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

这个阶段的同学,在刷题前,应该先梳理一下思路,看看自己的知识板块是否存在比较大的漏洞;如果确实存在问题,那么现在要做的事情就不是刷题,而是回顾所学板块的知识,同时逐步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进行钠元素知识的梳理时,先整理一个基本框架,大体上应包含以下几部分:钠元素部分涉及哪些物质每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我们熟知的用途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来源、工业应用涉及这些物质的实验(制备、性质探究)与现象这些元素涉及的重要结论...............

在一个系统的框架下,再相应地进行知识点填充,当知识点填充完毕后,属于你的知识体系正式搭建完成,之后才是通过刷题检验、丰富和巩固知识体系的过程。

搭建体系这个过程,对于75分以下的同学来说往往是一种挑战,原因是过去很可能没有形成这样一个科学的做归纳整理笔记的习惯,所以在搭建体系初期会比较吃力。但是客观的说,这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如果没有打好这个基础,高三通过刷题提分,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希望这一层次的同学能耐下心来,把根基打牢,后面的提升空间非常大。

第二类:75分-85分

对于75到85分的同学,首要的工作还是梳理体系化的知识框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同学在梳理知识框架的时候,重点在于挖掘和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实现对知识点认识的深化。

例如,在归纳钠单质的工业应用时,你发现工业上一般用钠单质去置换制备一些金属单质,你会去思考:用活泼金属去还原制备其它金属单质的方法是不是具备普遍性?相比使用其它资源提取的方法到底有什么好处,又有哪些局限性?...............

当你把这些点进行挖掘和深入后,你对什么类型的资源,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提取,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些你挖掘出来的知识点,往往是很多比较刁钻的问题的答案,也是强化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关键。

第三类:85分以上

对于85分以上的同学,一方面需要进行主观题的题型和答题模板的梳理,另一方面需要降低客观题的失误率。

具体如何操作呢?先说主观题,除了必要的针对题型和答题模板的整理归纳外,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赋分训练。比如,“站在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XX”这类问题,往往一个小题2分,涉及两个角度,那么平时进行训练的时候,同学就可以尝试把这道题当做3分分别对应3个角度来做,然后结合标准答案进行答题角度的优化。

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当拿到一道类似的主观题时,同学就能很快想到有哪些角度是可以答的,这时候再结合题干信息,进行相应回答即可。又因为赋分训练时往往会进行更高分值的练习,所以实战时主观题的得分完整性就能得到尽可能的保证。这是主观题提分的核心策略。

另一方面,如何降低失误率呢?同学们总是认为,失误总是在所难免的,只能尽可能提醒自己,不要粗心,再认真一些。这就是一个思维误区。如果给同学们足够长的时间去完成一套卷子,同学们的卷面上一定不会出现非知识性的错误。但是为什么考场上这样的失误往往就不能避免呢?

答案非常直观,其实失误率的来源是解题的效率不够高。如果你平时对练习的解题速度有尽可能高的要求,那么你的解题速度就足够适应考试的要求,这时你的非知识性失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增加平时训练的强度,即在对不同题型(比如选择题)进行训练的时候,进行限时训练。比如,如果你平均做一道选择题的时间是5分钟,那么你就可以要求自己,限时40分钟认真完成10道题。一开始可能你会无法完成,但这样的训练长期做,你对强度的适应性会越来越高,同时你也会越来越适应考场紧张的做题状态,失误率自然逐渐降低了。

学习化学,我的问题出在哪?|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 ◆ ◆

高中化学学习的常见误区

化学的学习,到底要不要背书记忆呢?

要,但是必须在完整的,体系化的框架下进行记忆积累,并且不断的强化知识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才行。这个积累的过程,同时对同学做笔记归纳整理的习惯有一定的要求。

化学学习,刷不刷题呢?

刷,但是在没有搭建完整的体系化知识框架前,刷题的功效甚微。

什么样的题刷起来才是提分最快的呢?

主观题。客观题原则上说只需要进行强度训练。

学习化学,我的问题出在哪?|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 ◆ ◆

高中化学学习的综合认识

知识积累阶段(高一,高二)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牢根基,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首先通过对笔记、知识点的整理搭建好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在这个基础下,不断填充知识点,并持续进行梳理和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强化。当一个板块的知识点填充完毕后,可以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检验和巩固掌握情况。

复习强化阶段(高二末期,高三)

这一阶段,体系化的完整知识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毕,需要开始进行对题型的系统归纳,梳理答题思路、角度,整理标准化的答题模板(这里强调,模板不是生搬硬套,是指引你进行标准化思考用的),最后不断进行强度的训练,提速,降低失误率。

学习化学,我的问题出在哪?|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 ◆ ◆

越努力,越幸运

高中化学知识点分散,内容繁杂,但考题考察非常全面,往往在一道题目中就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化学的知识点铺开来无穷无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知识体系框架抓住化学知识的骨架脉络,将各个主要知识点联系起来,认清本质,学会举一反三。这决定了一套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在化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你的基础有多牢,你的分数就有多高

所以无论对于哪一个层次的同学来说,构建体系化的知识框架都是首要任务,但这也是花费最多时间、最多精力、最需要耐心的部分,以至于很多同学急于求成、半途而废。

然而学习化学没有捷径,只有通过量变的积累才能收获质变的飞跃。实际上,前期基础工作的铺垫提高了后期刷题和总结的效率、为你节省了更多的时间,使得你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巩固自己薄弱的科目,是真正意义上的先苦后甜。

最后,天道酬勤,越努力,越幸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