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千里眼和顺风耳:一个很古老的传说引发的思考

 01一线 2019-11-05

文┊01一线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妹,他们各自身怀特殊的能力。哥哥有着一对千里眼,能够看到极远方的微小事物;妹妹有着一对顺风耳,能够听到极其细小的声音。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快乐,一起悲伤。闲暇时候,他们总会跑到后山的山丘上,哥哥眺望千里外的遥远国度对着妹妹述说着那里各种千奇百怪的事物;妹妹聆听微风传来的讯息对着哥哥吟唱着远方教堂传来的天使般的歌声。或许是长时间在一起的缘故,他们爱上了彼此。虽然他们知道这段爱情是不被允许的,但他们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终于他们抛开了一切束缚,开始不顾一切地享受着爱情。然而,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两人的关系被发现了。父亲大发雷霆,母亲以泪洗面,街坊邻居对两人指指点点。两人拼命证明对彼此纯真的感情,但是由于道德观念的枷锁两人终究不被允许,已经无路可走了。

为了证明对彼此至死不渝的爱,哥哥弄瞎了自己的眼睛,妹妹弄聋了自己的耳朵。不为什么,只因为他们认为,既然得不到众人的祝福,那有这能力又有何用?反正他们两人是得不到幸福的一对。很久很久以后,有个音乐家听到了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大受感动,百感交集下,他谱出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曲子。

我偶然间听到了这曲子,不禁悲从中来,真能令人悲叹兄妹两人可歌可泣的遭遇呢! 

很可惜,没办法在这里让大家听到它优美的旋律,我只能就我所记得歌词的部分,POST上来和大家分享,希望你们也能体会出其中的感动。

......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

真奇怪/真奇怪

据说,《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或叫童谣以卡农四部轮唱的方式演绎,有许多种语言版本。法国有《雅克兄弟》(另译《雅克教士》,德国叫《马克兄弟》,英国叫《约翰兄弟》)等填词改编的歌曲。在我国,将第一二句是“两只老虎”,歌词大意也改为这只老虎没有眼睛(或没有耳朵),又或没有尾巴而惊叹其“奇怪”。

这首在我国演绎的动人儿歌《两只老虎》,曲调简洁优美,朗朗上口,甚至在民国时被用来做国歌的曲调。

歌咏单调对两只身有缺陷的老虎跑得快,对老虎不置褒贬只说奇怪,到底寓意何在? 对老虎的评论是超然于事外的“真奇怪”,为什么?

首先,从儿歌本身来看,启迪孩子的心智。这首童谣从精神层面分析,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息息相关。那么,什么阶段的孩子最怕“老虎”?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3~6岁是“恐怖敏感期”,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会对“鬼怪、猛兽”产生莫名的恐惧。有时这种恐惧是非理性的,在大人们看来是无凭无据、没有必要的,但也许正是这种无中生有的和无法自圆其说的想象,使孩子们感到莫名的恐惧。

《两只老虎》中的“老虎”可以视为猛兽的象征。除了童谣之外,一些古代的神话故事中也常有鬼怪、猛兽出没,比如:一条火龙横空出世,一头独角兽威力无比,等等。这些影像会投射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引发令人毛骨悚然的想象。在孩子的感觉中,一些猛兽、妖魔鬼怪似乎真的会威胁到自己的安全。

其次,从引申意义来说,比喻团结或优势互补。这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领域,都能找到活用的地方。老虎是力量的象征,更何况还是兼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两只老虎,比如,突出表现在世界超级大国中,它们或多或少拥有强大的人力资源,或在军事、在技术、在资源、在经济等方面有其优势,一旦强强联合,都能产生不可撼动的力量,所以,在政治外交上,各国都在发挥合作,以共赢创造财富和安全。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美苏两霸控制全球经济状况下,我国提出第三世界理论,团结亚、非、拉兄弟,提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的共同敌人。众多的小老虎,也能成气候,促使大家共度难关。当时从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向现在的多极化转变,第三世界国家一般都为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三世界为了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不被卷入对立双方的冲突,主张团结起来,走和平、中立、非集团和不结盟的道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突出表现:对两极格局的冲击,如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等等。

第三,任何家庭或组织,内部也都希望讲究合作互利互赢。我国古代《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唐代学者孔颖达对这句话解释说:“二人若同齐其心,其钎利能断截于金。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二人同心,这个成语,现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力气出在一起就是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狭义指夫妻、兄弟,泛指组织内部团结合作。等同俗语“上下齐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或多个同事之人,若能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做起事来,就如同锋利的东西能截断金属之类的物件一样,共事的人只要同心同德,同心同行,就会无往而不胜。

可见,这个古老的传说,表面说的是爱情(亲情),实际蕴藏很深的智慧,引得我们思考!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本文中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吉安市制造业信息化指导专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1982年考入江西工业大学(今南昌大学)学习。1986年8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设备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实践。现任某央企信息部门主任。

职场上主要擅长机械自动化、电子信息化、管理标准化和企业文化等专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有十多项科技和创新成果、技术改造项目成果、技术改正重大成果荣获省部级和市级表彰,主要作品有专业论著、科技论文、讲义(课件)、调研(技术)报告、案例、QC成果、科技创新成果。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交流会议和网络媒体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业余爱好旅游、体育、写作、摄影。主要作品有文学杂文、小说、评论、散文、游记、诗词、格言(语录)、评论、新闻及摄影。在报刊媒体发表新文学作品300余篇。在《中国作家文库》等各类书籍、报刊和文学网发表作品500余篇。其中50多篇作品应邀参赛获奖,曾荣获“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中国诗词家”和“当代百强才子”等荣誉的称号。个人辞条已编入《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目前参与全国科监委行业发展战略委员会、全国品牌委行业调查委员会、全国高科技创新品牌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作家(交流)协会等十多个学会团体活动。

作者自述:我的业余只想静守自己的内心,做岁月里的宁静人。平时业余喜欢随笔写点人生经历和感悟文字,用以调理白天强于工科的头脑。记得在我40岁生日那天,一位朋友给我发过一条短信:“你,一口气在人生的跑道上跑了N圈。今天,又到了起跑点。累了吧?休息一下吧。明天你又将开始新的一圈。而我,将一如既往的站在跑道边为你呐喊助威。”我回复朋友说:人生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所有的经历,无论悲喜,都为塑造更完美的自己,待那时,即使青春不再,年华已逝,也终究会遇见最美的自己。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的时光列车。如果按生命83年计,我们的人生时光也就只有3万天。可是,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这些日子,我们没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豪迈之行。感念之余,我回顾了过去,检讨了自己。认定了两点体会:一是要把人生奉献给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因为生命的伟大用途,是要把它花费在比本身寿命更为长久的事物上面。二是要决心为年岁增添生命,因为思想得最多,感受到最高尚的东西,做出最佳行为的人,生活得最丰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