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贵州息烽集中营

 01一线 2019-11-05

参观贵州息烽集中营

/01一线

今天2009119日星期一,晴天多云,因为要去参观考察遵义烟厂、贵州息烽集中营,并转往川渝中烟公司重庆分公司参观考察,所以我们早上730起床。800离开了遵义宾馆。830去吃过牛肉(鸡蛋)面,900准时到达遵义烟厂。在那等候的单位领导CHEN热情接待了我们。在遵义烟厂,我们见识了朝气蓬勃的员工,宽敞明亮的车间,先进装备的设备和条理清晰的看板。创建优秀卷烟制造工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较好成效。

道别了CHEN领导,我们随贵州中烟的同志前往重庆,途中我们去参观了贵州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旧址位于贵州省息烽县城南6公里,四面崇山峻岭,古树参天。山里有湖,有洞,地形隐蔽险要。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而设立的关押中共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三大集中营。息烽集中营对内称“新监”或“大学”,对外挂牌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分别称为中学和小学。

沿路听导游讲解,同行参观得知这里的情况。息烽集中营从193811月建立至19467月撤销,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余人,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另有400多人下落不明,幸存者不足100人。著名革命烈士罗世文、车耀先、许小轩、张露萍、黄显声及爱国人士马寅初、陈其尤等关押与此。距集中营本部14公里的玄天洞,囚禁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贞、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全家长达8年。1946722日,息烽集中营撤销,仅剩72人转押重庆。

进入大门后就看到这标语:“抬起头来”。这是当年军统写给关进去的“犯人”看的。“无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这是戴笠留下的字句。前面一大块是特务管理人员活动的地方,有小花园,篮球场等娱乐设施和成天堂。后面集中营共有52间监房,牢房的名字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斋为名,充满了孔孟之道。秘密关押的“犯人”则称为修养人,借以掩盖国民党第一号天牢的黑幕。除关押“女犯”的“义斋”和关押非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的“特斋”在内围墙外,其余几个“斋”均在内围墙内,每堵墙壁上都写满了“天堂人间,惟人自择”、“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勿怨勿忧”等口号。

整个牢房低矮、潮湿,光线非常暗淡,几十个人一起住着的大通铺,离地面只有30多公分。直径有20公分的木头,均匀的围在牢房边上,中间的空隙仅仅只能把胳膊从里面伸出来。这些木头把牢房和外面隔离开来了,也把自由与阳光隔离在外面。放风时,许多人集中到一个木制的笼子里。后边有一天然溶洞,是行刑室,各种刑具摆在那里,称猫洞。那一件件令人心颤的刑具,足见这里的酷刑骇人听闻。据在狱中关押多年幸存的李任夫先生回忆:一般体刑毒打,固属家常便饭,水火交攻(开水烫、烙铁烙)亦时有所闻,还有灌辣椒水、钻刺指甲和上电刑等。但最残忍的是“披麻戴孝”,即是将人打得遍体鳞伤后,在未干的血迹上粘上一层布,然后等干了以后,把布从身上扯下来,让人身心俱裂。据说国民党逃台时,把许多犯人活埋在那里。解放后,在那里挖除了许多烈士遗骨。

《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许晓轩烈士,在这里领导着难友们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许晓轩共产党员身份暴露以后,敌人要他在两棵树上刻“忠党爱国、先忧后乐”两句话时,他只在一棵树上刻下“先忧后乐”四个字后,故意把梯子踩到,跌伤了手,拒绝刻另外四个字。古树尚在,字迹犹存,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宁死不屈的形象。如今,他亲笔刻下“先忧后乐”四字的核桃树仍挺立在院中,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更加郁郁葱葱,令许多参观者在树前伫足凝思。

巾帼英烈张露萍等7名地下党员,冒着生命危险打入军统电讯总台,监听、搜集了大量情报,为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被捕后,他们都关押在息烽集中营,1944年被集体杀害在息烽快活岭下。张露萍烈士牺牲时年仅24岁。

为人们所熟悉的“小萝卜头”宋振中是共和国最年轻的烈士。1940年,他在襁褓中就随父母一起被捕,在息烽的铁窗中度过了童年。这里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阿兰·布罗迪2001年参观时的一段留言:“50年后的今天,这里静悄悄。让我们牢记过去。希望新世纪的儿童,不再经受父辈的痛苦和仇恨。”

还有罗世文、车耀先、黄显声、马寅初等一大批著名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志士,在黑暗的囚牢和敌人的酷刑面前,英勇不屈,正气浩然。他们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忘我的牺牲精神和不朽的革命气节,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使息烽这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城声名远扬,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透过那一幅幅展版、一首首诗歌、一句句遗言、一件件遗物,我看到了我们这些先烈们跳动着的不朽的灵魂。罗世文写道:“故国山河在,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许晓轩在《吊建业烈士》中写道:“十次苦刑犹骂贼,从容就义气如虹;临危慷慨高歌死,争睹英雄万巷空。”宋绮云写道:“我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清白上九霄”,车耀先写道:“喜见东方瑞气升,不问收获问耕耘;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张露萍在《七月里的榴花》中写道:“这七月的红河呵,它也冲尽了民族百年来的耻辱与仇羞,我们在血泊中新生,我们血泊中迈进,在今天,胜利已展开在我们眼前,我们更要准备着更大的流血,去争取前途的光明”。我仔细地默诵这些诗句,内心被英烈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政府,并实行白色恐怖,陆续逮捕了许多有影响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囚于国民党设在南京的“军人监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进犯,南京岌岌可危,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令军统将这批人迁至武汉,不久再迁湖南益阳,最后转移到贵阳息烽关押。

这里被困禁的人员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从各地逮捕来的共产党员,如工农红军第一路总指挥部代表、川康特委书记罗世文、川康特委军事委员车耀先;西北特别支部委员宋绮云;打入军统总部的地下党特支书记张露萍以及韩子栋、许晓轩、刘丕光、文泽等;二是抗日将领和社会各阶级的爱国知名志士,如杨虎成、黄显声、徐林侠、杨醒民、邓演达、马寅初等和去延安路上被拦劫逮捕的热血青年;三是在军统内部犯有错误的特务和所谓的军统内部的动摇分子、被戴笠等奸污后抛弃的青年妇女、有失蒋介石和军统面子的人(蒋介石的胞兄郑绍发等人)以及社会上被军统怀疑泄露集中营秘密的人;四是外籍人员,如俄国白俄中的流浪贵族、军人、神父、捷克进步人士、西班牙商人和世界各地回国参加抗日和探亲的华侨等。被关进集中营的人有的被酷刑折磨致死,或被暗杀,或被集体枪杀。

这里的玄天洞囚禁处深藏于高山峡谷中,系一自然天成的洞穴,洞口成上元下平的的半圆形,有人形容:从远处看,玄天洞像是山张着嘴,在洞内看,似一口反扣着的锅。洞顶最高处15米,最宽处54米,进深130米,洞内面积3400平方米。

玄天洞的出名始于明朝末年,时有四川道人半月(号月天)云游此,见此古洞,认为是一个修仙炼道的好地方,便不离去,就地请人在洞内修建两间小屋,利用剥下的树皮盖顶,取了一个很随意的名字:木皮庵,供奉的是道家祖师之一的玄武大帝(亦称真武大帝),故也叫玄帝庙。自此,玄天洞香火日盛,并不断扩修,最盛时,这个3400平方米的洞内,有玉皇宝殿5间,三官殿(即三清殿)3间,上殿7间,下殿3间,外加厨房、居室等共有大小房屋30多间。洞内供奉神像数十尊,前殿供道家三仙师:玄武大帝、李老君、丘祖(丘处机),后殿供玉皇大帝,玉皇两侧为金童玉女及四大天王。

玄天洞左侧又有一洞,洞内一块钟乳石像一老妇,有人将之尊为地母,在洞前修了一座地母庙。作为玄天洞的配建,山下还有三清宫又称塔脚寺。

玄天洞因其地势险要,岩壁陡峭,偏僻难寻,人迹罕至,便于隐藏,成为国民党军统关押“重要”犯人的秘密所在地,193810月至19467月,杨虎城将军与夫人谢葆真、幼子杨拯中、幼女杨拯贵一家曾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被关押了八年。

位于息烽县阳朗村西北l公里处有张露萍等七烈士墓。1945年,张露萍等七位同志在被捕后辗转囚禁于息烽集中营,被杀害于阳朗村快活岭。1984年迁墓于此,新建纪念碑一座,圆形石砌封土墓两座以及大门、陈列室、围墙、石阶等建筑,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

伴随着阴天,我们此行来到贵州息烽集中营接受传统教育。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帧帧烈士事迹介绍的图片、一首首烈士慷慨激昂的遗诗、一副副敌人严刑拷打的刑具、一条条威逼利诱标语,一股阴森冷峻的气氛始终萦绕胸间。阴暗的天色似乎早已为“息烽”的阴深作了铺垫,然而在这里的所听所见仍然令人毛骨悚然,久久不能释怀。当年蒋介石选择息烽设立集中营,就是想取熄灭革命烽火之意。但是,这烽火永远不会熄灭,它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息烽集中营只是小小的一隅,但正是这小小一隅,却闪烁着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战线对敌斗争的耀眼光芒。也正是在贵州这个偏远的省份,在离息烽集中营近百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历史名城――遵义,中国共产党正是从这里走向胜利,而国民党却从息烽集中营里走向没落。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历史的必然,我由此悟出了胜利与失败的真谛。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在国歌奏响的嘹亮节拍里,仿佛听到了先烈们同节拍一起嘹亮的和声。

2009.11.9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1982年考入江西工业大学(今南昌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自动化专业学习。1986年7月毕业并荣获工学学士,8月听从国家分配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设备技术、企业管理、网络与信息技术。现任某央企信息部门主任,吉安市制造业信息化指导专家。个人辞条列入大型文献《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目前系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作家(交流)协会等十多个学会会员;系全国科监委行业发展战略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品牌委行业调查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科技创新品牌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区域理事长、专家团成员。

日常爱好探索写作摄影,作品主要有专业论著、科技论文、讲义(课件)、调研报告、案例、QC成果、创新成果,文学杂文、小说、评论、散文、游记、诗词、格言、评论、新闻及摄影。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交流会议和网络媒体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报刊媒体发表新文学作品300余篇。在《中国作家文库》等各类书籍、报刊和文学网发表作品500余篇。在专业领域,曾多个年度荣获“江西省青工双增双节建功赛先进个人”、“江西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卓越推进者”、“江西省企业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十多项科技和创新成果、技术改正重大成果荣获省部级和市级表彰。在文学领域,50多篇作品应邀参赛获奖,曾荣获 “中国诗词名家”、“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和“当代百强才子”等荣誉的称号。

作者自述:我的业余只想静守自己的内心,做岁月里的宁静人。起名“01一线”网络昵称,故名我是一线的设备技术、网络与信息化工作者。平时喜欢随笔写点人生经历和感悟文字,用以调理白天强于工科的头脑。

记得在我40岁生日那天,一位朋友给我发过一条短信:“你,一口气在人生的跑道上跑了N圈。今天,又到了起跑点。累了吧?休息一下吧。明天你又将开始新的一圈。而我,将一如既往的站在跑道边为你呐喊助威。”我回复朋友说:人生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所有的经历,无论悲喜,都为塑造更完美的自己,待那时,即使青春不再,年华已逝,也终究会遇见最美的自己。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的时光列车。如果按生命83年计,我们的人生时光也就只有3万天。可是,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这些日子,我们没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豪迈之行。

感念之余,我回顾了过去,检讨了自己。认定了两点体会:一是要把人生奉献给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因为生命的伟大用途,是要把它花费在比本身寿命更为长久的事物上面。二是要决心为年岁增添生命,因为思想得最多,感受到最高尚的东西,做出最佳行为的人,生活得最丰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