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济南版七上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
2019-11-05 | 阅:  转:  |  分享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合理密植(2)间作套种(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4)提高光能及光照时间
使作物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冬季,温室大棚可用电灯补光来延长光照时间。如施加有机肥;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冬季温室大棚的
通风合理密植的意义一、光合作用的产物——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A暗处理B部分遮光C去纸片D脱色E漂洗F染色G冲洗H
观察一、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方法步骤:1、暗处理: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2、
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4h;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1昼夜?答:这样做是为了
让天竺葵把叶片中的淀粉转走和耗尽,以说明后面实验中颜色的变化不是由实验前叶片中储存的淀粉引起的。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
盖起来?答:是为了作对照实验,看看有光照的部位和无光照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4水酒精33、去黑纸片:剪下遮光处理过
的叶片,去掉黑纸片4、酒精脱色:把叶片浸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注意大烧杯里是水
)酒精为什么要用酒精浸泡叶片进行脱色?为什么要隔水加热?答:叶绿素是一种有机物,可以溶解在温度较高的酒精中,这一步是使叶片中
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起到脱色的作用,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后便于鉴定淀粉遇碘后的颜
色变化;因为酒精蒸发太快,温度太高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太好,尤其酒精容易挥发,直接加热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
脱色后叶片变成黄白色565、漂洗——染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见光处变蓝,遮光处不变
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4、脱去叶绿素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绿色黄白色将
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叶片颜色的变化遮光的部分没有遮光的部分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再用清水冲
洗掉绿色蓝色绿色黄白色黄白色黄白色取出
黄白色叶片后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为什么要用清水冲洗掉碘液?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思考:
洗去酒精和叶绿素,避免对后续实验的干扰洗去碘液,避免碘液颜色的干扰检验淀粉的存在实验原理:碘液遇淀粉变成蓝色。故:可用碘液
来鉴定淀粉这种有机物是否存在。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如何选材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的
场所是叶绿体?提高与拓展银边天竺葵的绿色部分变蓝,银边部分不变蓝。叶片边缘细胞中无叶绿体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绿叶
在光下产生氧气指导2将装置移到阳光下,不久,金鱼藻就不断释放出小气泡。3待试管内液面下降到比烧杯液面低
时,用拇指按住试管口,反转试管口,使试管口向上。1取金鱼藻放在盛满自来水的烧杯中,再反扣一只短颈漏斗。短颈漏斗上再反扣
一只装满水的试管。1、大烧杯里的水应埋没短颈漏斗管口2、玻璃管内的水应灌满。3、本实验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4
、这种收集氧气的方法是:排水集气法检验氧气产生方法:【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1)这些气泡是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其
中是什么气体呢?(2)该气体有何特性?(3)我们怎样收集和检验这些气体呢?(4)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氧气—
—难溶于水助燃,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或卫生香重新燃烧——排水法收集,用带火星的细木条或卫生香。——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产生了氧气。想一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柳树增加的重量是从哪里来的呢?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呢?柳苗重2.3kg
76.8kg增加了74.5kg干土重90kg89.94kg
减少了0.06kg增加的=减少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由
此图说明:二氧化碳逐渐减少,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化学小常识: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如何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
化碳?⒈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⒉请预测实验现象。⒊实验结论:二氧化碳的有无装清水的一组叶片变蓝,装氢氧化钠的
一组叶片不变蓝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光叶绿体(原料)(产物)(储存着能量)从本质上看,光合作用有两个转化:一是物质转化,由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二是能量的转化,由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献花(0)
+1
(本文系风归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