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何处去

 无知一熊 2019-11-05

2018年8月至9月间,有幸随省盟

2次调研乡村治理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幸逢盛世,访古问今,欣慰看到

今天农村翻天覆地的美好变化,

有望扭转农村的衰落局面。甚喜,甚喜,

尤其庆幸自己就是这变化中的弄潮人。

(广东省普宁市粮田村)

(浙江省湖州市芦荻村)

我们去过名不见经传的粮田村和交丙坛村,

那分别是2个普宁最一般和最不一般的乡村;

也去过名声震天的越丰村、芦荻村、鲁家村和余村,

这些是浙江乃至全国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越丰村是乡村三治融合的发源地,

湖州余村更是主席两山理念的诞生地。

(浙江省桐乡市越丰村)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

由不得你不赞美,这些乡村是那样美丽和谐,

无论是普宁乡村还是浙江乡村,是那样令人流连忘返。

遗憾我们是去挑毛病,该死的调研,

让人不能寄身山水,融于人情,忘情乡村!

眼见这一度式微的乡村成为“美丽花园”式“乡城”,

我这出生农村服务农村的人更多一份喜悦!

(广东省普宁市鲘溪乡圆明村三重磜景区)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石湖村)

然而,我们不能满足这些小成绩,

全国近70万个行政村和270万个自然村,

大部分仍在抗拒环境经济社会日益恶化,

而且,先行村也存在这样那样有待探索的问题。

确实,太多太多困难等着探索解决,

如我们希望乡村变好,但何谓之好,

我们希望引导乡村变化,但资源能力是否够强,

我们希望乡村自治,但如何促发自治的内生动力,

我们希望城乡一体,难道就是乡村城镇化?

等等,等等,一时难回答乡村建设的自然性、延续性和可复制性。

(浙江省桐乡市越丰村)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乡村在变化,

不是在变化中消亡就是在变化中兴旺,

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急功近利,

必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按部就班地引导农民振兴乡村,不断

改善人居环境,发展集体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幸福感。

(广东省普宁市西林村西隐联社)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范和村)

附:熊孟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