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译文及按语

 秦岭之尖 2019-11-05

三十六计(秘本兵法)>>在我国从古至今传习久远,集中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书中不少计名、语汇竟能妇孺皆知,吟诵如流,可见此书生命力之雄勃,是我国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珍宝。

自<<孙子兵法>>以降,兵书丛集,洋洋大观。见于记载者多达三千余种,保存至今者也有千种以上,而<<三十六计(秘本兵法)>>雄距一流。其用途之广博达于社会、军事、人生的各个层面,故古书中称:'用兵如孙子,策略<<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 计 瞒天过海 第二 计 围魏救赵 第三 计 借刀杀人

第四 计 以逸待劳 第五 计 趁火打劫 第六 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 计 无中生有 第八 计 暗渡陈仓 第九 计 隔岸观火

第十 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姑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 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的译文和按语,慢慢道来,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

当人们把所有的防备都做得比较周密齐全的时候,思想上就容易松懈,对外界放松警惕;当人们对一件事情天天都能看见的时候,就会忽略其中的可疑迹象。机密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当中,而不是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毫无遮掩的表面现象蕴藏着非常诡秘的军事谋略。

[按语]

此计的兵法运用,常着眼于人们对世事的观察处理中,使敌人由于对某些事情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使我方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用计例说]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调防时大列旗帜,遍支营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然,陈国不辩虚实,准备迎敌而战。可是不久,发现是隋军调防,并非出击,如此五次三番,使陈国司空见惯,戒备松懈。最后直到隋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这正是:

贺若弼瞒天过海

陈霸先轻敌丢城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

与其和兵力集中一起的敌人对抗,不如先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后,再各个击破;直接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等敌人的气势消退后再打。

[按语]

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用计例说]

战国时期,魏王派大将庞涓率兵攻打赵国。赵王向齐国求救,齐王派大将田忌和孙膑带兵救援。孙膑说:'我们直接去赵国反而帮不了赵国,不如我们攻打魏国,避实就虚,才能解救赵国的危机。' 于是,田忌派兵攻打魏国。庞涓听说魏国遭到围攻,只好放弃打赵国,回来救魏王。结果,庞涓在行至桂陵时又遭到了孙膑的伏击。魏军长途跋涉,根本禁不住齐军的攻击,被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

当对敌方的情况已经很了解,而友军态度还犹豫不决的时候,就要想办法诱导友军出兵攻打敌人,使自已的兵力避免遭受损失,以保存自已的实力,这是根据<<损>>卦的卦象推演而来的计谋。

[按语]

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用在军事上,主要体现在善于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于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学会识别这一计谋,可以防止上大当,吃大亏。

[用计例说]

三国时期,诸葛亮献计给刘备,联络孙权,用吴国兵力在赤壁大破曹操。这是诸葛亮的借刀杀人计谋。 又:关羽围困曹操于樊城、襄阳,曹操惊慌,想迁都避开关羽的威胁。司马懿献计道:'刘备、孙权面和心不和,关羽得志,围困我军,孙权肯定不愿意。我们派人劝说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就把江南地方分给孙权,可以解危。' 曹操用了司马懿的计谋,关羽终于兵败走麦城。这是司马懿还给诸葛亮的'借刀杀人'计谋。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

打击敌人,不必直接进攻;可以采取积极防御的方式,逐渐消耗敌人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因势利导,使自已由被动变为主动。

[按语]

强调用关键性的条件,来对付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周边的情况。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是本计的关键。两个拳师相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愚蠢的人则气势汹汹,结果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用计例说]

三国时期,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大将陆逊率兵迎敌。陆逊道:'刘备锐气始盛,吴军难以抵挡。只有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 孙权应允。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时机成熟,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一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当敌人遭遇到困难、危险的处境时,就要乘机出击获取利益。乘敌之危,就势取胜。

[按语]

所谓'火',既敌方的困难和麻烦。敌方的困难不外乎两个方面,既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农民起义、内战连年这些都是内忧; 外敌入侵、战事不断这些是外患。 敌方有内忧就占他的土地,敌方有外患就争夺他的百姓。总之抓住敌人大难临头的危急之时,赶快用兵,肯定稳操胜券。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是此计的形象体现。

[用计例说]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将袁崇焕,他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这时,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起义军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清朝顺治皇帝的摄政王多尔兖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联合明朝叛将吴三桂,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了京城,赶走了李自成,清朝取代了明朝,这种趁火打劫应列入成功的战争史。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

目标不一,军心混乱,对很多事情都预料不到。造成一种错综复杂、危机四伏的表象。抓住敌人混乱不能自控的有利时机而消灭它。

[按语]

用此计必须考虑对手的情况:确可扰乱敌方指挥,用此计必胜; 如果对方指挥员头脑冷静,识破计谋,此计就不能发挥效力了。声东击西之计,使用时一定要充分分析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

[用计例说]

为了实施消灭六国的计划,秦王赢政把赵国作为自己的第一个进攻目标。可是赵国才跟秦国讲和,秦国找不到出兵理由。 这时,大臣尉缭献计说:'赵魏两国关系密切,大王先攻打魏国,它一定向赵国求救。然后我们再暗中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让他怂恿赵王出兵,这样就有理由进攻赵国了。' 于是秦王命桓畸率军佯攻魏国。不出所料,赵王听从了郭开的建议,命大将扈辄率十万大军奔赴魏国。桓畸等赵军进入魏国后,便率军调头,连夜扑向赵国的平阳,平阳守军抵挡不住,弃城而逃。桓畸留下部分秦军守城,自己随即又率大军奔赴赵魏边境,在山旁设下埋伏,等候赵军回师。扈辄率赵军进入魏境后,没见到秦军,才知中计,连忙急令退兵,回救平阳,却又中了秦军的埋伏,十万赵军被杀得干干净净,扈辄本人也被乱箭射死。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

欺骗并不是完全都用假象去欺骗,而是把真相隐藏在假象之中。用大大小小的假象来掩盖真相

[按语]

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易被敌人发觉,难以制敌。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指挥员必须抓住敌人已被迷惑的有利时机,迅速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出其不意的速度,攻击敌风,等敌人还未清醒时,便将其击溃。

[用计例说]

安史之乱时,唐朝叛将安禄山的部将令狐潮包围了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城中守将张巡下令扎了一千多个稻草人,给它们披上黑衣,然后在晚上用绳子放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以为城里出兵来偷袭,争相放箭。结果张巡赚了几千枝箭。后来,张巡将士兵在夜里放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以为又是敌人在耍上次的把戏,就不再放箭。于是,张巡派出的五百名将士冲到令狐潮军营,烧毁了他们的营寨和工事,一直追杀了十几里。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

故意暴露自己的行动来吸引敌人,利用敌人专心注意自己的动向而固守不动时,采取主动,偷偷迂回到敌人的另一方袭击敌人。作战方法要顺乎常理才能有所成功。

[按语]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功,当敌军被我牵制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此计与声东击西有相似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不同处是:声东击西隐蔽的是攻击点;暗渡陈仓隐蔽的是攻击路线。

[用计例说]

楚汉相争,各路诸侯都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刘邦令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对方把守严密,难以成功。他决定施'暗渡陈仓'的计谋,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赶造船只,调集人马。实际上看好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在临晋关擂鼓呐喊声中,汉军主力已从夏阳渡河直取魏都平阳(今陕西临汾),等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已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文]

公开地出现多方面的秩序混乱、不协调,说明敌方内部矛盾激化,暗中静观敌方的发展变化,等着敌人的内部矛盾进一步恶化。如果内部矛盾恶化到极限,那么敌人肯定会自取灭亡。静观敌方的变化,等待着时机成熟,待时机一成熟,就立即采取行动。

[按语]

孙子强调,战争是利益的争夺,如果打了胜仗而无实际利益,这是没有作用的。所以说一定要慎用兵,戒轻敌,战必以利为目的。有时轻举妄动,倒不如隔岸观火更为有利。当然,隔岸观火之计,不等于站在旁边看热闹,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改'坐观' 为 '出击',以取胜得利为目的。

[用计例说]

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曹操为了斩草除根,想趁袁绍的几个儿子争权夺势之机,把他们一网打尽。袁尚、袁熙兄弟投奔乌桓,曹操向乌桓进兵,击败乌桓,使袁氏兄弟不得不去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而此时曹操却下令班师,曹营诸将不解,曹操笑说我们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行了。 再说公孙康听说二袁来降,心中想:袁家父子一向有夺取辽东的野心,现在二袁兵败来投奔,如收留他们必有后患。其次,收留二袁必会得罪强敌曹操。但是如果曹操现在进攻辽东,可以联合二袁,共同抵御曹操。公孙康派人一探曹操已转回许昌,无攻辽东之意,便当即做出决定,生擒二袁,并把二袁的首级交给曹操。曹操'隔岸观火',亳兵未损,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

取得敌人的信任,对自己不产生怀疑,而暗地里偷偷地进行阴谋计划,准备好以后应立即行动抓住时机,不要等情况有变化。这就是外表柔弱和内心刚毅的取胜之道。

[按语]

古代兵法早就提醒过:切不可轻信对方的甜言蜜语,要谨防他们暗中隐藏的杀机。此什用于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伪装上,有时竟能打得对方措手不及,悔之晚矣。

[用计例说]

三国时期,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兵家必争。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孙权派当时亳无名气的青年将领陆逊驻守陆口,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写了一封信给关羽说,自己一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傲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无虑江东矣!' 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军中调出大部人马,去攻打曹操的部队。陆逊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正所谓:陆逊巧设藏刀计 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文]

如果战局发展必须要损失一些利益,那么我们就应该当机立断,牺牲一些局部的、细微的利益,以保全或换取整体的、全局性的胜利。

[按语]

两军对峙,敌优我劣或势均力敌的情况很多,如果指挥员指导思想正确,常可变劣势为优势。李代桃僵就是趋利避害,要会'算账'。古人云:'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衡趋其轻。' 以少量的损失换取很大的胜利,这就是李代桃僵之计的实质。

[用计例说]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巳被秘密送进宫里,屠岸贾闻讯要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 当时公主已怀孕生下一男孩,屠岸贾要斩草除根。 赵家的忠诚门客公孙和程婴商量救孤之计,这时程婴妻子也生一子,程婴说服妻子忍痛让公孙抱走自已的儿子,以后谎报公孙抱走了赵氏孤儿,屠岸贾信以为真,追杀了公孙和婴儿。屠岸贾以为斩草除根了。 过了15年,孤儿长大成人,在韩厥的帮助下,起兵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文]

一旦发现敌方有细微的漏洞和疏忽,我们都要乘虚而入;哪帕是再微小的利益,我们都要尽量争取到。要把敌方微小的疏漏变成对我方有利的机会。

[按语]

大部队在运动中,漏洞肯定很多,比如,大兵急促前进,各部运动速度不同,给养可能造成困难,协调可能不灵,战线拉得越长,可乘之隙一定很多,看见敌人的空隙,抓住时机一击,只要有利,不一定完全取胜也行。战争史上一方经常用小股游击队,钻进敌人的心脏,神出鬼没打击敌人,攻敌薄弱处,应手得利。这样用顺手牵羊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

[用计例说]

唐朝中期,吴元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塑去剿灭。李一到就放风麻痹吴元济。说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抚。吴元济见好久没有进攻之意,就放松了警惕,李塑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塑,吴元济的主力都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兵进攻,而吴元济在的蔡州实际空虚,可以出奇制胜,活捉吴元济。李塑在一个雪天的夜晚,率精兵抄小路直抵蔡州,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悄悄进了城包围了吴元济的宅第。抓住了吴元济,守在洄曲的的将士见大势已去,也向李塑投降。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文]

发现了疑点,就应该去调查清楚,把情况调查清楚后再行动。反复去调查那些疑点才能发现一些隐藏着的事物和阴谋。

[按语]

兵法告知,进军的路旁,如果遇到险要地势、坑地水洼、芦苇、密林、野草遍地,一定不能麻痹大意,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被埋伏之敌所歼。可是,战场情况复杂,变化多端,有时己方巧设伏兵,故意'打草惊蛇',让敌军中计的战术也层出不穷。

[用计例说]

公元1642年,李自成起义军围困明朝开封城。李自成为了不让敌人援军与开封守军合为一股,在开封和朱仙镇分别设了两个包围圈,把敌人分割开来。又在南方交通线上挖了一条大壕沟,断敌人的粮道和退路。李自成兵分两路,一路突袭朱仙镇南边的虎大威的部队,造成'打草惊蛇'之势,一路牵制力量最强的左良玉部队。击溃虎大威部后,左良玉果然因被围困得难以脱身,拼命向西南突围。李自成故意放开一条路,让败军溃逃。左良玉退了几十里又遇截击,面临李自成挖好的大壕沟,马过不去,士兵只得弃马过沟仓惶逃命。这时李自成早巳部署在此地的伏兵迅速出击,很快把左良玉的部队打得全军覆没。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文]

有些看上去有用的事物,其实往往不容易被利用;有些看上去没有用的事物,只要主动争取,还是能发挥作用的,用那些看上去没有用的事物,不是我去向他们求助,而是他们向我求助。

[按语]

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用这种'借尸还魂'的方法,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在军事上,指挥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但如果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转被动为主动,改变战争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用计例说]

公元215年,曹操进攻汉中,益州告急。守将刘璋怕曹操进攻四川,请来了刘备共同抵御曹操。刘备率兵万人进入益州。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操兴兵侵犯孙权。刘备便请刘璋派三万精兵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自己的实力,只同意派三千老兵出川。刘备非常生气,大骂刘璋:'我为你倾力抵御曹操,你却如此小气!' 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捣成都,完成了占领四川的计划。刘备就是借刘璋这个'尸',占据了四川,为建国四川打下了基础。

第十五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文]

等待自然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们再去围困他。利用一些人为的假象去诱骗敌人,使敌人来去都很艰难,行路困难重重。

[按语]

不顾条件地去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会失败的。敌人既然已占据了有利地势,又作好了应战的准备,就不能去与他争地。应该巧妙地用小利去引诱敌人,把敌人诱离坚固的防地,引诱到对我军有利的战区,我方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之条件击败敌人。

[用计例说]

公元199年,孙策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想吞并据守江淮的刘勋。但苦于刘勋兵力强壮,所以他一直不敢贸然举兵。后来孙策发现刘勋贪财喜功,就派使者求见刘勋说:'上缭是孙策的仇敌,但孙将军无力与他争风。孙将军知道你兵精粮足,是上缭的克星。如果您攻占了上缭,不仅扩大疆域,也为孙将军出了口恶气,将军必会以重金酬谢您。' 刘勋听到有重金可得,两眼放光,不听左右谋士的劝阻,进攻上缭,结果中了孙策的'调虎离山'之计,被孙策消灭。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文]

如果逼迫敌人太紧,敌人有可能会拼死反抗;如果让敌人逃跑,敌人的气势就会削减。追击逃敌要尾随它,但又不要逼近,让他们不停地跑下去,消耗他们的力气,瓦解他们的斗志。等敌人斗志、力气都耗尽后,再去抓他,我们就能很轻易地捉住敌人,连兵器上都不用沾血。要善于等待,要有耐心和诚心,就会一举成功。

[按语]

打仗,只有消灭敌人才是目的。如果逼得'穷寇'狗急跳墙,垂死挣扎,己方损兵失地,是不可取的。放他一马,不等于放虎归山,目的在于让敌人斗志懈怠,体力物力逐渐消耗,最后己方寻找机会,全歼敌军,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用计例说]

唐朝,太平公主的府库丢失了许多珍玩宝物,女皇武则天大怒,要洛州长史尽快破案。捕快苏无名要了两个县的吏卒,保证不久就能破案。吏卒们个个严阵以待,等候调遣。但苏无名却笑着告诉他们不要着急,等到下个月再说,弄得吏卒们摸不着头脑。到了三月寒食节那天,苏无名各派15名吏卒到东门、北门仔细守候着,吩咐他们看到穿孝服的胡人往氓山走去,就悄悄跟踪上去,探明情况速来报告。果然,不久吏卒们就发现一伙胡人出了城,来到一座新坟前祭奠,但不象死了人伤心的样子。吏卒把情况报告给苏无名,苏无名高兴地说,立刻派兵抓住他们,这就是盗贼,珠宝就藏在那个坟墓里。武则天见珍宝失而复得,十分高兴,问苏无名是怎样破案的,苏无名说:'珍宝失窃那天我看到一伙胡人出殡,行为异常,接到查案的圣旨后,我没有立刻查案,这样让盗贼们放松警惕,没把珍宝转移走,我估计,寒食节扫墓时他们会趁机从坟墓里把珍宝取走。我用的是欲擒故纵的战术。'武则天听了,连声称妙,给苏无名官升两级。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文]

用某种类似的东西来诱惑敌人,便可以打击这种受到诱惑的愚昧无知的敌人。

[按语]

战争中迷惑敌人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妙的方法不是用似是而非的方法,而是应用极相类似的方法,以假乱真。比如:用旌旗招展、鼓声震天来引诱敌人,属'疑似'法,往往难以奏效。而用老弱病残的士兵或者遗弃粮草之法诱敌,属'类同'法,容易迷惑敌人,可以收到效果。

[用计例说]

东汉末年,袁绍与曹操决定胜负的一战----官渡之战,曹操就是用了'抛砖引玉'的计策而取胜的。曹操在官渡附近把马放了,辎重丢弃得满地都是,呈现出一副曹军仓惶逃走的样子,实际上精兵都埋伏在附近。袁绍的兵士追到这儿,见到遍地财宝,纷纷冲上去抢夺,有的士兵甚至大打出手,顿时乱作一团。曹军见时机成熟,击鼓出兵,袁军溃不成军。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

我们打击敌人,要摧毁敌人的中坚力量,要捉拿敌军首领,才能真正瓦解敌人的势力。犹如强龙在田野大地上争斗,不免要陷入困境。

[按语]

战争中,打败敌人,利益是取之不尽的。如果满足于小的胜利而失去了获得大胜的时机,那是士兵的胜利,将军的累赘,主帅的祸害,战功的损失。打了个小的胜仗,而不去摧毁敌军主力,不去摧毁敌军指挥部,捉拿敌军首领,那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用计例说]

明英宗宠信太监王振,而王振是个奸邪之徒。当时北方瓦刺逐渐强大起来,有侵犯中原的野心。公元1449年,瓦刺进犯明朝,明英宗御驾亲征,命王振为统帅。瓦刺等明朝大军抵达时,命部队向后撤,王振以为瓦刺军害怕明朝大军,下令追击中了瓦刺的埋伏,先锋全军覆没。明英宗只好班师回京。瓦刺军穷追不止,明英宗在乱军中被瓦刺生擒,王振也被一锤打死。明军没有了指挥中心,溃不成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文]

打不过敌人最强的主力,那就避开它的锋芒,去削弱它的气势,出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现象。

[按语]

强大的敌人虽然一时阻挡不住,何不避其锋芒,以削弱他的气势。士气旺盛,就投入战斗;士气不旺,就应该避开敌人。削弱敌人气势的最好方法是采取攻心战。还有人说,敌人再强大也会有弱点,我方突然击败敌人的薄弱之处,再去击败敌人主力,这也是釜底抽薪的具体运用。战争中也经常使用袭击敌人的后方基地、仓库,断其运输线等战术,同样可以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用计例说]

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赵国,迅速占领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当时,赵国由于皇帝年幼由赵太后主政,她决定向齐国求救。齐王要求拿儿子长安君做人质,只要长安君到了齐国,援军立刻出发。否则不发兵援助。将儿子做人质赵太后舍不得, 左师触龙拜见太后晓以大义,最后说:'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地又赐宝,却不让他趁着赵国危难的时候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自己凭什么在赵国生存呢?' 赵太后终于同意了儿子长安君做人质。釜底抽薪赵国摆脱危机。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文]

趁着敌人内部发生混乱,一些弱小的力量左右摇摆不定,没有主导的情况下,设法使这些弱小势力归顺我方,被我方利用,就像天黑了就要准备睡觉休息一样自然。

[按语]

古代兵书<<六韬>>中列举了敌军的衰弱之象:全军多次受惊,兵士军心不稳,互相恐吓说敌方强大,相互传言说己方不利,交头接耳,妖言不断,谣言惑众,不怕法令,不尊重将领.......这时,可以说水已经混了,就应该乘机捞鱼,取得胜利。运用此计的关键,是指挥官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把水搅浑,主动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用计例说]

赤壁大战曹操败了之后,孙权和刘备都想乘胜攻打南郡。刘备到东吴说:听说都督周瑜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但都督不可轻敌,守将曹仁勇不可挡。周瑜一向骄傲自大,听刘备这话很不高兴,脱口而说: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周瑜发兵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箭非常高兴,天天派兵来叫阵,周瑜出阵应战,战不多时,周瑜口吐鲜血坠于马下。其实这是周瑜用的一计。曹仁不知,想乘胜劫营,当天夜里,曹仁只留少数士兵守城,大军趁黑冲进周瑜大营,营中空无一人,曹仁知道中计急忙退兵,遇到周瑜的埋伏,只得往北逃窜。这时周瑜立即率兵直奔南郡城,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刘备乘周瑜和曹仁斗计、混战之时,命赵云轻易攻取了南郡。周瑜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过去了。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译文]

保存原来的形态,进一步完善各种态势,要让自己的友军不怀疑,也要让敌人毫不察觉,不会采取什么行动。我方暗中谨慎地转移主要力量,避开强敌,免受损伤。

[按语]

认真分析形势,准确做出判断,摆脱敌人,转移部队,决不是消极逃跑,一走了事,而应该是一种分身术,要巧妙地暗中调走精锐部队去袭击别处的敌人。但这种调动要神不知,鬼不觉,极其隐蔽。因此,一定要把假象造得有逼真的效果。转移时,依然要旗帜招展,战鼓隆隆,好象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阵势,这样可以使敌人不敢动,友军不怀疑。

[用计例说]

宗朝开禧年间,金兵多次来犯,宋将毕再遇与金军鏖战多次,金兵调来了部队,这时宋军疲惫不堪,如硬拼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这时帐外传来马蹄声,他眼睛一亮计上心来。半夜时分,毕再遇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以为宋军劫营,准备迎战,但好长时间不见人,金军以为宋兵使用疲兵之计,故意吵得他们不能休息,于是下令全军回营继续休息。第二天进攻宋营时才发现宋军已经人去营空。原来毕再遇使用了'金蝉脱壳'之计,用羊倒绑在树上,羊蹄子下放了几十面鼓,倒悬的羊拼命挣扎,踢在鼓上咚咚响象擂战鼓。这就是'悬羊击鼓金兵被惑 金蝉脱壳主力转移'。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文]

那些势力小、力量弱的敌人,我们应该采取围困的方法去歼灭他。如果等走远了再去追击,反而得不到什么好处。

[按语]

关门捉贼,不仅仅是害怕敌人逃走,而且怕他逃走之后被他人所利用。如果关门不紧,让敌人逃脱,千万不可轻易追赶,防止中了敌人的诱兵之计。

[用计例说]

唐末黄巢起义,攻占了长安,但唐军力量很大,调集兵马,直逼长安,黄巢见形势危急,不宜硬拼。黄巢决定退出长安。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也被胜利冲昏头脑,成天饮酒作乐。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当天半夜时分,急令部队迅速回师长安。打得唐军措手不及。黄巢用'关门捉贼'之计,重新占据长安。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文]

受到地形、地势的限制和阻隔,先攻取离我们近的敌人是有利可得的,而隔着近的敌人去攻打远处的敌人是有害的。采取不同的做法,使敌人相互猜疑、背离。

[按语]

远交近攻的谋略,不只是军事上的谋略,它实际上更多指总司令部甚至国家最高领导者采取的政治战略。对邻国和远方的国家,大棒和橄揽技相互配合运用,千方百计与远方的国家结盟,对邻国则挥舞大棒,把他消灭。如果和邻国结交恐怕变乱会在近处发生。

[用计例说]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睢献'远交近攻'的计策,他说即使伐齐胜了,也无法占有他的土地。还不如与齐国交好,攻打近邻韩、魏两国。然后逐步扩张势力。秦昭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先攻下韩、魏,又攻破赵、燕,统一了北方;攻破楚国,平定了南方;最后用雄厚的兵力,把齐国也打败了,最终实现了他统一天下的愿望。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文]

处在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敌方要是威胁小国顺从于他时,我方应当借机去救援,以便渗透扩展自己的势力。对于处在敌人胁迫下的国家,只作口头的救援承诺,却没有举兵践行诺言的行动,就不会得到它的信任。

[按语]

处在夹缝中的小国,一方想用武力威逼他,一方却用不侵犯他的利益来诱骗他,乘他心存侥幸之时,立即把力量渗透进去,控制他的局势,使其不能战斗,所以,不需要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将他消灭。此计的关键在于'假道'。善于寻找'假道'的借口,隐蔽'假道'的真正意图,突出奇兵,往往可轻而易举地取胜。

[用计例说]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大臣荀息献计,离间两国使他们互不支持。晋献公依计而行。后来,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伐虢的借口。晋军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取得胜利。回国时,晋国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给虞公。虞公大喜。晋将里克装病,要求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答应了。几天后,晋献公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不一会儿,只见城中起火,虞国京城已被晋军强占。晋国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文]

频繁地变更友军的阵容,暗中把他的精锐部队抽换掉,等到他内部没有了中坚力量,自然就会崩溃,我们就可以乘机兼并他的所有兵力了。这就如同拖住了轮子,车子就不能动了。

[按语]

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列阵都要按东、西、南、北方位部署。阵中有''天衡',首尾相对,是阵的大梁;'地轴'在阵中央,是阵的支柱。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队的地方。因此,观察敌阵,就能发现敌军主力的位置。如与友军联合作战,应设法多次变动友军的阵容,暗中更换其主力,派自己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就会使他的阵地无法由他自己控制,这时我方可以立即吞并友军的部队。这是吞并这一股敌人再去攻击另一股敌人的首要战略。以上这段按语,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军阀割据、相互吞并的情况。所谓友军,不过是暂时的联合对象。不过,从军事谋略上去看,重点也可以放在对敌军'频更其阵'上。也就是多次佯攻,促使敌人变换阵容,然后伺机攻其弱点。这种调动敌人的谋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用计例说]

刘邦称帝后,害怕手下诸侯王兵权过大,对他形成威胁。诸侯王韩信的势力最大,就把他调进京城软禁起来,韩信想到自己忠心耿耿,辅佐刘邦打天下,而今落得如此下场,非常寒心。公元前200年,刘邦封陈稀为相,去攻打匈奴。韩信私下会见陈稀,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他,让他起兵反汉,自立为王。陈稀自立为王后,刘邦带兵平叛。韩信与陈稀约定起事后,他将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两边夹击刘邦。可是韩信的计谋被吕后看破。吕后和丞相陈平设下一计,派人在京城散布陈稀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韩信听到这个消息,不知真假,大为恐慌。一日,丞相陈平到韩信家中,谎称皇上已回朝,要召见韩信,韩信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结果被吕后杀掉。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文]

强大的势力想要控制弱小的势力,应该以警告的方式去诱导他。刚强而不偏激可能得到人们的信服。冒险行事,果断而又勇敢,也能使人顺从。

[按语]

统率不服从自己的部队去打仗,如果你调动不了他们,这时你想用金钱去利诱他们,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怀疑。正确的方法是:你可以故意制造些错误,然后责备别人的过失,借此暗中警告那些不服从自己指挥的人。这种警诫,是从反面去诱导他们,这就是用强硬而险诈的方法去迫使士兵服从。或者说,这就是调动部将的方法。

[用计例说]

春秋时期,齐景公派田穗苴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田穗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田穗苴早早到了营中,可直到黄昏,庄贾才醉熏熏地来到营门。田穗苴很气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如何处理?' 军法官答道:'该斩!' 田穗苴立即将庄贾斩首示众。全军将士看到连齐景公的宠臣也敢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谁也不敢不遵守命令了。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文]

宁愿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不采取行动,也不要假装什么都知道而轻举妄动。就像是云压住了雷一样,静待时机,不露机巧。

[按语]

自己非常清楚,却伪装不知道;现在假装不行动,是因为现在还不可能行动,必须等待时机再行动。真正善于打仗的,决不会炫耀自己的智谋和武力。时机不到,镇定得像个呆子。如果假作癫狂,肯定会泄露机密,让敌方怀疑。所以,装痴的肯定取胜;装癫狂的必然失败。

[用计例说]

北宋名将狄青讨伐一小国时,为了鼓舞士气,他拿出一百枚铜钱祈祷说:'要是我军这次能打胜仗的话,您就让铜钱全部正面朝上!' 狄青当着士兵的面把铜钱一撒,一百枚铜钱竟然全部正面朝上。士兵们齐声欢呼,以为神仙显灵了,顿时士气高昂。这次战争,宋军大获全胜。事后,狄青告诉他的幕僚说,这些铜钱是他特制的,两面都是一样的,幕僚拍案叫绝。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

借给敌人一些方便,露出一些破绽,诱导敌人进入我们的圈套,然后再切断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敌人陷入绝境。敌人遇到了灾难性的打击,也只能怪自己太贪婪,才这样陷入绝境的。

[按语]

什么是唆?唆就是用利去引诱敌人。你引诱敌人而不先给敌人开方便之门,那还是不行的。开方便之门,就是事先给敌人安排一个梯子。既不能使他怀疑,还要让敌人能清楚地看到梯子。只要敌人爬上梯子,就不怕他不进己方事先设置的圈套。

[用计例说]

南宋时期,金兀术进犯顺昌城。顺昌知府陈规向刘绮请教抗金方略。刘绮说只要城里粮食充足就不要怕。初夏,金兀术领兵至顺昌,利用金兀术骄傲心理,刘绮派人到金兵营下战书。金兀术一见骂道:给我下战书,我见他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叫他尝尝我金兀术的利害。 下战书的人说:刘将军让我传话说,要为你搭建五座浮桥,请你到河西岸决战,不知你敢不敢渡河作战? 金兀术火冒三丈说:本帅有请必到,绝不怕他。 夏天的太阳烧烤着大地,金兵因赶路又累又渴,等他们渡浮桥时,都到河边喝水,连战马都喝起水来。哪知刘绮在水里下了毒,金兀术的兵个个都瘫倒在地,这时刘绮命令几百精兵出城迎战,这一仗,宋军几乎没费一兵一卒,便把金兀术的兵歼灭了。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文]

借助某种手段或某种局面,制造一种气势,兵力虽然弱小但气势宏大。如同高空飞翔的鸿雁,它的羽毛就可以装饰显耀的仪表。

[按语]

用假花冒充真花,取得乱真的效果,因为战场上情况复杂,指挥官很容易被假像所迷惑,所以善于布置假情况,巧布迷魂阵,虚张声势,可以慑服甚至击败敌人。

[用计例说]

三国时期,刘备起兵之初,与曹操交战,多次失利。这时,曹操率兵南下,刘备只得狼狈败退,令张飞断后,阻拦追兵。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敌得过曹操大队人马?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心生一计,他命令士兵都到树林里去,砍下树技绑在马后,然后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一人骑着黑马,横著丈二长矛,威风凛凛站在长坂坡的桥上。曹军好生奇怪,又看见对河树林里尘土飞扬,料定有埋伏,不敢继续追赶,张飞靠这一计掩护大队人马顺利撤退。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文]

敌方细小的疏漏我们也要乘机插足进去,进而控制它的最关键的地方,渐渐地向前走,循序渐进。

[按语]

客有多种,暂客、久客、贱客,这些都还是真正的'客',可是一到渐渐掌握了主人的机要之处,就已经反客为主了。按语中将这个过程分为五步:争客位、乘隙、插足、握机、成功。概括讲,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慢慢地掌握到自已的手中来。分成五步,强调循序渐进,不可急躁莽撞;泄露机密,只会把事情搞坏。用在军事上,就要把别人的军队拿过来,控制指挥权。

[用计例说]

袁绍和韩馥,以前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现在袁绍决定夺取粮仓冀州,而冀州的守将正是老友韩馥。袁绍首先给公孙赞写了一封信,约他一起攻打冀州,又暗地派人去见韩馥说:公孙赞攻打冀州,冀州难以自保,你何不联合袁绍对付公孙赞。韩馥就邀请袁绍带兵进入冀州。这位请来的客人,逐渐把他的部下一个一个安插到要害部门。这时,韩馥清楚地知道,他这个'主'已被'客'取而代之了。为了保全性命,他只得只身逃走。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

对付强大的敌人,就要制服它的将领。将领是足智多谋的,就要打击他的斗志。将领软弱,士兵颓废,那他们的气势自然就会萎靡不振。利用敌人自身的缺点来抵御敌人,从而保全自己的实力。

[按语]

势力强大,将帅明智,这样的敌人不能与他正面交锋,在一个时期内,只能暂时向他屈服。这则按语,把侍奉或讨好强敌的方法分成三等。最下策是用献土地的方法,这势必增强了敌人的力量,像六国争相以地事秦,并没有什么好结果。用金钱去讨好敌人,这必然增加了敌人的财力,象宋朝侍奉辽国那样,也不会有什么成效。独有用美人计才见成效,这样可以消磨敌军将帅的意志,削弱他的体质,并可以增加他的部队的怨恨情绪。

[用计例说]

夏朝的时候,有个叫有施的小国,遭到夏的侵略,情况十分危急。有施国的国王探听到夏桀是个好色之徒,便把国内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妹喜进贡给夏桀,这才保住了有施国的城池。这时,强大起来的商想灭掉夏,便派伊尹来夏做卧底。妹喜暗中帮助伊尹,提供机密情报。最后终于打败了夏。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文]

空虚的事物故意显示出虚弱的样子,让敌人怀疑其中有诈;使刚和柔相互结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出神奇而又奇妙的效果。

[按语]

虚虚实实,兵无常势,变化莫测。在敌强我虚之时,当展开心理战。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切切不可轻易出此险招。况且,此计多数情况下,只能当作缓兵之计,还得防止敌人卷土重来。所以还必须有实力与敌方对抗,要救危局,还得凭真正的实力。

[用计例说]

张守珏接替战死的王君焕镇守瓜洲,正在修筑城墙,敌人又突然来袭。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张守珏说:'敌众我寡,我们又处在成池刚被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能相持的,应该用计谋对付他。'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作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译文]

在疑阵中再布疑阵,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使敌内部产生矛盾,这样自已就不会受损失。

[按语]

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用计例说]

公元1134年,南宋朝廷节节败退,朝廷派投降派魏良忠、王绘去金营议和。去金营要经过扬州,爱国将领韩世忠镇守扬州。他想:何不利用两个投降派向敌人传达假军情,狠狠打击一下敌人。魏良臣、王绘来到扬州,韩世忠热情地宴请他们,席间故意透露朝廷催促他马上移营守江的消息。果然,为了讨好金军大将聂呼贝勒,他们泄露了韩世忠正率部移营守江的军机。聂呼贝勒信以为真,认为扬州城内空虚,正好夺取。于是,聂呼贝勒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向扬州挺进。哪知韩世忠早己在扬州城内设下埋伏,把金兵打得一败涂地,金兀术大怒,立刻把魏良臣、王绘囚禁起来。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文]

人是不会故意伤害自已的,若他受害,那他说的必然是真情。利用这种普通人的认识,就可以以假作真,以真作假,这样离间计就可以施行了。采取这样的方法去欺骗愚昧无知的人,能取得成功,顺从敌人的心意来行使计谋以达到目的。

[按语]

间谍工作,是十分复杂而变化多端的。用间谍使敌人互相猜疑;做反间谍,是利用敌人内部原来的矛盾,增加他们相互之间的猜疑;用苦肉计,是假装自己去做敌人的间谍,而实际上是到敌方从事间谍活动。派遣同己方有仇恨的人去迷惑敌人,不管是作内应也好,或是协同作战也好,都属于苦肉计。

[用计例说]

郑国武公伐胡,竟先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胡国的君主,并杀掉了主张伐胡的关其思,使胡国对郑国不设防,最后郑国举兵攻胡,一举歼灭了胡国。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文]

敌军的将领众多,兵力强大,不能够与他硬拼,应当想方设法使他们自相牵制,从而削弱他们的力量。将帅如能正确运用计谋,战胜敌人,就如同得到上天相助一样。

[按语]

两个以上的计策连用称连环计,而有时并不见得看重用计的数量,而要重视用计的质量。使敌人自累之法,可以看作战略上让敌人背上包袱,使敌人自已牵制自已,让敌人战线拉长兵力分散,为我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创造有利条件。这也是连环计在谋略思想上的反映。

[用计例说]

宋代将领毕再遇曾经运用连环计,打过很漂亮的仗。他分析金兵强悍,骑兵尤其勇猛,如果对面交战往往造成重大伤亡。所以他用兵主张抓住敌人的弱点,设法钳制敌人,寻找良好的战机。一次又与金兵遭遇,他命令部队不得与敌正面交锋,采用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这样退退进进,打打停停,把金兵搞得疲惫不堪。到夜晚,毕再遇准备了许多用香料煮好的黑豆,撒在阵地上。然后,又突然袭击金军。金兵应战时,他又命全部败退,金兵追击,但金兵的马闻到香喷喷的味道,不肯前进了。金兵赶不动马,在黑夜中一时没了主意,显得十分混乱。毕再遇这时调集全部部队,从四面包围过来,杀得金兵人仰马翻,尸横遍野。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文]

全军退却,避开强敌,用退却的办法避开危险没有过错,并且这也不违背用兵的常规。

[按语]

敌人已占优势,我方不能战胜它,为了避免与敌人决战,只有三条出路:投降、讲和、撤退。三者相比,投降是彻底失败,讲和也是一半失败,而撤退不算失败。撤退可以转败为胜。当然撤退决不是消极逃跑,撤退的目的是避免与敌军主力决战。主动撤退还可以诱敌,调动敌人,制造有利的战机。总之,退是为了进。何时走,怎样走,这就要随机应变,此中的学问大得很。

[用计例说]

春秋初期,晋文公重耳为逃避祸害曾去楚国,楚王对他十分好。于是,他和楚王约定,如果以后晋楚两国打仗,他一定先退避三舍(一舍为30里,三舍为90里),以报答楚王。后来,晋楚交战,晋文公就说:全军先退避三舍。其实,晋文公是故意这样做的。因为晋文公早就探听到楚军右军是陈、蔡士兵,他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他假意退兵,就是为了麻痹敌人。楚将看见晋军撤军,决定全力进攻。晋军把楚军引入包围圈。结果,晋文公大获全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