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爆文:初一语文(上)第1单元

 南山乔松 2019-11-05

第一讲

初一语文()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目录

1  散文/朱自清

2 济南的冬天 散文/老舍

3*雨的四季(新增)  散文/刘湛秋

4 古代诗歌四首

01观沧海 曹操

0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言绝句/李白

旧版 钱塘湖春行 七言律诗/白居易

03次北固山下 五言律诗/王湾

04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前言:作为一个高考阅读理解满分的92江西婺源文科状元,对怎么进行高效阅读和怎么在关键性的中高考中脱颖而出,我是有发言权的。

1,阅读理解

01

1课《春》课文略。

我们必须重视课后关于比喻的附加说明,见下图。

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小学5-6年级语文老师就教了,这些所谓负责任的老师不但把这些修辞手法一遍又一遍地叨叨,还给出了所谓的标准答题公式,你说ta们不负责任吗?不。但为什么教学效果不好呢?原因就是老师太教条僵化了!

比如说ta们讲修辞的时候也举例子,但是ta们就仅仅而已。而真正的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去思考去感受的,比如没有讲课文之前就让学生闭上眼睛去回忆和想象ta们以前看过的春雨的印象,那连绵不绝淅淅沥沥(老师启发词)的春雨,那细细秘密小而不大(老师启发词)的春雨,然后让学生自己感觉春雨那像什么?是否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老师启发,课文原句)

再继续想象,细雨被风一吹是不是乱了(老师启发语),有些往飘,有些向那飘,是不是像打毛线衣针织,像编草鞋,像地球仪上的经纬度(老师启发语)等,还像什么呢?

想象,启发,(重点)让学生答,不要管学生的答案幼不幼稚,把学生所有想象出来的东西先写出来,最后学生投票评出3个最佳答案。好,重点又来了,为什么这3个最像呢?(让学生总结)因为太像了即太形象了(老师启发语)!既然比喻这么形象,是不是句子/课文马上变生动了(老师启发语)?!

故,比喻的好处即作用就是:形象;生动答题:作者把细密的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很形象;从而使句子/课文生动起来。这不比填鸭式硬灌给学生标准答案强吗?!

对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背了忘,忘了背,问题是还有古诗文/单词/政史地等好多东西要背呢;况且修辞手法的作用有同有异,最后张冠李戴,一笔懵圈!而老师启发学生自己想象/领悟/总结出来的,无须强记忆却受用终生

02

温馨提示: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把一种东西比喻成另一种东西;而借代是把一样东西用它所关联的东西来代替。比如《多收了三五斗》里用破毡帽借代人,破毡帽是人头上戴的(相关联)一样东西。

如果借喻的作用是形象与生动;则借代的作用就是形象;爱憎。不用强记,很容易理解。

比如01破毡帽来代替人,很形象,毡帽是穷人戴的,一个字更是把贫穷一下勾勒出来;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的同情()

比如02老烟枪来代替人,很形象,这个人烟不离手的特征跃然纸上;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抽烟的厌恶与不满()

03

2课《济南的冬天》课文略。

同样,我们必须重视课后关于比拟的附加说明,见下图。

同理,使用想象与启发,让学生自己领悟/摸索/总结出比拟的作用:形象;爱憎。千万不要在学生未经思考前老师就已经给出标准答案了。那是很害人的!

04

为什么我们特别关注比喻和比拟这两个知识点呢?因为中高考均会考。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阅读中3(全卷第23)-从修辞手法和描写来赏析句子这里给出的句子不是比喻句就是比拟句,赏析的意思就是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有什么好处。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中第2-从修辞手法来赏析句子这是个选择题,找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中高考中考修辞手法就是考比喻、比拟、借代三种,不会考第4种的,无须神经过敏!而且你领悟到了上面修辞手法的作用,搞定中高考这两题如探囊取物小KS

如果为了写作,你可以了解一下排比,有些人作文里喜欢用这种虚张声势的套路(写作论述见下文)。至于排比的作用也不需要强记理解一下就知道:强烈的气势;强烈的情感。可惜不考。

如果你对对联感兴趣,作为兴趣爱好,你可以了解一下对偶(又称对仗)。记得92年我们高考语文有一题:根据上联写下联。现在可能考虑到对偶就像八股文一样死板没趣,中高考不考了。

2,中考散文阅读

01

3课《雨的四季》课文见下图。

这篇课文标了*号,意思是自读课文。千万不要被这个*号蒙蔽了双眼,恰恰这篇课文可以作为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的范文来研究。

中考:现代文阅读一般有两篇:1篇说明文和1篇散文高考:现代文阅读一般也有两篇:1篇记叙文和1篇议论文。现在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中考散文阅读。

中考散文阅读题型/分值/难易程度见下(题号为全卷的题号,见下图)

21-文章情感变化过程 填空题 3分 ★★ 类似高考议论文阅读中简要写出论述层次

22-赏析句子中加点词 简答题 3分 ★★

23-从修辞手法或描写方式赏析句子 简答题 3分 ★★

24-段落分析与评价 简答题 5分 ★★

25.内涵理解 简答题 5分 ★★★★ 高考现代文阅读有两道这样的内涵题。

★为题的难易程度

★:容易,送分题

★★:较易

★★★:中等

★★★★:较难

★★★★★:难

▲2018徐州中考散文阅读题

▲2017徐州中考散文阅读题

02

接下来我们对照中考散文阅读来庖丁解牛《雨的四季》:

21-文章情感变化过程,这些表达情感的关键词都可以在文中找到。比如本文雨的四季变化为春→夏→秋→冬,而作者情感的变化是:春雨-美丽多姿多彩→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深情使人怀想→冬雨-平静自然而暖暖。

22-赏析句子中加点词,就是课文中的①问23-从修辞手法或描写方式赏析句子,修辞上文已经详细论述,从描写赏析就是文中的②问24-段落分析与评价就是文中的③与第④问25-内涵理解,就相当于文中的⑤问

②问,其实文章提示(没有直接描写)我们了,就是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的作用。这个作用千万又不要去背所谓标准答题公式侧面描写作用:烘托;豁然开朗答题:通过花朵/叶子/小草(淋雨后)的状态烘托出春雨细小美丽;最后豁然开朗,原来不是写花朵/叶子/小草而是写春雨呀

③问,我押题开篇总起段最后总结段,不刷题,有时间看四大名著和中外经典去(因为名著在中高考中分值不低,并且高考有一个6分的★★★★★论述题,具体以后会说)开篇段:点题;总领下文总结段:总结全文;加深印象这个作用不需要背,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因为本题比较简单,故高考不考。

温馨提示(1:段落题还要注意一个细节,就是在开篇段和总结段中会出现名人名言,这种多见于议论文。用名人名言引出或说明甚至证明作者的观点,如果出现这个变化,可能出题的形式会发生点变化。

④问,主要考的对比作用:强烈对比;强烈情感答题:文中把第三人称换成第二人称,使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我对雨特别(强烈)爱恋(情感)。这种题比较简单,故高考不考。

03

①问和第⑤问,都属于真正的阅读理解题。答题有固定模式/公式/套路的,比如修辞/描写/段落/对比等都不是真正阅读理解题,真正的阅读理解题都是需要现场发挥,没有套路,无形的。这种题难度较大。

不过本文第①问和第⑤问还是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需要总结概括。①问答题:俗话说雨能洗涤人的灵魂,秋雨虽冷却让人感觉意境更高远,并且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更开阔的大地

⑤问答题:冬雨来临时就没有了冷冽的咄咄逼人的北风和遍地白霜,人们突然感觉暖暖的,而且当冬雨变成雪后不但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蜜情,而且瑞雪兆丰年来年丰收的期望给人们心的温暖

温馨提示(2:总结概括题初中不要超过3句,高中不要超过4句。有些老师常常说,多写反正不会错,说不定还跟答案沾边了得点分。这是个错误的认识!看看中高考答案就知道了:答题应该精准而言简意赅,不要贪多。在改卷人很崩溃的状态下,你答不中要点而懒婆娘裹脚又长又臭很可能丢分。

中考:真正的阅读理解题一半高考:大部分都是真正的阅读理解题因此,你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初一一上来本文一开头就用了那么多篇幅介绍教学中的想象与启发,就是为了形成好习惯,把学生阅读理解的境界提升。一切为了中高考!

04

通常情况下,做3分的题最多花3分钟同样的时间,但是中高考中作文需要构思和写提纲,文言文有时需要逐字逐句推敲很费时,故现代文阅读我们需要提高速度给它们腾时间,3分的题尽量1-2分钟完成。

现代文阅读一般不超过3。通常先速读1遍,因为我们从小就接触现代文,故这1遍就要求我们读懂文章了;然后根据问题部分精读。如果你做不到这样高效,说明你现代文阅读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阅读技巧大多指的是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给大部分人印象是干涩难懂令人头痛,搞定它还是要讲究点技巧的。这将在有文言文出现的第二单元讲。

中高考中现代文没有那么复杂,而课文中会出现文章较长并且结构也复杂的文章。届时我们将会重点介绍用什么样的必杀技去破解这样的文章,如此,阅读中高考文章就轻松了。

3,中高考古诗词

古代诗歌四首,原文略。

中考:(1)古诗文默写10分;(2)古诗文阅读中的古诗词赏析,即一道选择题,3分,一般是对整篇古诗词进行赏析,找出不正确项,难度★★

高考:(1)名言名句默写8分,其中6分为古诗文;(2)语言文字运用中有一道选择题,3分,难度★★。近10年来主要考三种:①通常考诗词使用的比喻/比拟/借代修辞;②偶尔考赏析;③偶尔考使用场所。

温馨提示:四句诗为绝句,八句诗为律诗,每一句5个字为五言,7字为七言,排列组合就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这个大家知道了。另外要记住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高考中律诗赏析时使用的就是联名。

对于古诗文默写,基础的背诵和默写由学生自行完成。中高考是出一句,写出前一句或者后一句。我们通常采用对诗对(即互相你出一句我接下句)方式抽查以促进背诵。

对于古诗词赏析,诗词均是借景抒情或者以物言志,合起来就是借景物抒发情怀。而要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则要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而要了解作者的处境,必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所以平时要多了解那些著名诗人的生平事迹。

本题难度只有★★,一般的人均不会失分。如果中高考中出现生僻的作者和难懂的诗词时,同时一定会出现关于时代背景的注释。此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注释以便正确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

4,写作

01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见下图。

作为一个每年至少写300篇原创文章每年至少写100万字的作家前线签约作家,我对写作是有发言权的。正如上图中所说的,写作第一步就是要】:记叙文真人真事,散文真情实感,议论文真知灼见。

强调一下写作第一步是真!多少英雄好汉出师未捷身先死,寒窗十几年作文还是胡编乱造。

最早作文启蒙是一年级左右的看图说话,看着图说,真!但是到了3-4年级开始教作文了,老师忘了这个初衷,开始接受假了;到了5-6年级面临小升初了(加上作业多),老师和家长压力大了,作文开始严重造假了,百度,抄袭,老师写好部分句子(美其名曰启发),甚至家长代替写…一团浆糊!

举个例子,母亲节,感恩教育嘛感恩母亲,老师让学生写一件母亲做的让我感动的事,结果一个班50个人居然有30人写了下雨天妈妈给我送伞。原因可能是老师举了这个例子,而且讲得很详细,然后学生不自然就被熏陶了。一个字坑了一代又一代

02

那作文怎么样真起来呢?小学和初中以记叙文为主,要写真人真事,强调一下必须写真人真事!哪怕开始写得磕磕碰碰不连贯,也没有什么优美的句子(生搬硬套优美辞藻的假作文未必得分高)。哪怕写得很幼稚,作为老师和家长要鼓励,不可以嘲笑!

有人要反驳了,写作不是讲究要具有想象力吗,你这么强调真实岂不是打压了孩子的想象力?答:不矛盾!打个比方,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相当于,写作技巧相当于,想象力相当于一个人连走都不会,会跑吗,更不要说飞了

所以,劝告那些还没有学会走路却想跑想飞好高骛远的同志,还先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学会走吧!

03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顺解题,写作是逆解题。比如议论文写作,先设立论点,再去寻找证明该论点的证据。

比如记叙文写作,先设定事情的结果,然后反推事情的原因、经过、高潮(即矛盾冲突),最后把事情合理安排一个时间与地点,选择一个合适的人物。

比如散文写作,先确定要表达的情感,再选择适当的景物,比如郁闷的心情选下雨天灰蒙蒙的景物,比如表达美好选择春天生机盎然的景物,夏天苍翠欲滴的景物,金秋丰收的场景等。

写作构思是个逆思维,落笔成文是顺着写,而阅读就是试图找出作者成文时的思路并剖析作者的当时所投入的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等同于阅读。所以中考就是:16分基础题+124分阅读理解题;高考就是:10分背诵+150(/190)分阅读理解题。

故,得阅读者得天下

04

关于写作,因为是单元讲座,故本文只讲了写作第一步-真,如果你想知道中高考优秀(甚至满分)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敬请关注系列讲座。

另外,在写作教学中,难道你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吗:现在你仔细想想,你的一生中有没有碰到语文老师出作文范文的?估计你碰不到。

老师都是只布置作文,自己不写,讲解作文充其量也只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像我要求学生做到的先自己做到,不是留几句评语那种批改作文,是几乎重写那种修改,并出范文。

我的一生中,只有初三语文老师写过一篇说明文范文。还有就是我们高三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在快高考时一反常态地用大量时间进行名著欣赏,真是令人受益匪浅!

5,拾遗

本单元散落知识点温馨提示。

01文学常识

中考:积累与运用中有一道文学常识选择题,3分,难度★★★★,选择不正确项。这一题涉及的文学常识内容广,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

高考:直接文学常识题为附加题中的古文阅读中,通常是文中出现作者的字//籍贯/官职(古代一般不直呼其名,常常叫对方的字号,甚至用对方的籍贯或官职来代替名字)写出两个作者名字,2。而阅读理解中间接需要文学常识的很多。

文学常识一般在课文下面的注释中,如下图。

02停连

第一课朱自清的《春》课后题中出现停连,注释见下图。

中考:古诗文阅读中的文言文阅读中第1题考的就是停顿,选择题,3分,难度★。但是这个题在高考中升级为断句4-5分,难度★★★★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读古文一定要读出古人抑扬顿挫甚至摇头晃脑的感觉。不要笑,我是认真严肃的。

另外,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的古文是学者后来标的(断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设想一下古文如果没有标点符号你会像现在那样断句吗?试试去。

温馨提示:以后的文章(第二讲,第三讲,),我会大量使用长句,目的就是锻炼你关于停顿与断句的水平。

6,总结

01阅读课文去想象去体会,老师启发无需标准答案。

02中高考会考比喻/比拟/借代,修辞作用理解记忆。

03中考会考描写和对比的作用,理解记忆。

04中考散文阅读考词//段的作用,情感变化与内涵总结。

05中高考均会考文学常识,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积累。

06中考会考一题古诗词全文赏析,注意律诗四联。

07中考会考古文语气停顿,高考会考断句。

08写作第一步是真实,以后才是技巧,最后才是想象力。

温馨提示:紧扣课本,多动脑筋,不要试图借助教辅书从而逐渐丧失思考能力。学生是这样,老师也要这样。

中高考常识介绍

1.中高考试题的来源

答:以高考为例,中考同理。高考试题怎么来的?5个教育专家针对同一个题各出3道题,共5×3=15题,然后互换,从别人题中三选一,留下精华的5题放入题库,然后电脑随机抽1题作为A卷,然后再四选一作为B(以预防A卷泄露而应急)。每一道题就是这样出炉的。得到信息是:中高考题是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很智慧很好!

2.中高考试题的难度

答:送分:中等:难约为3:5:230%的送分题是因为有高考有艺考生,否则艺考生高考分数几分十几分不堪入目的人很多,很难看。比如日元卢布越南盾为什么比英镑美元人民币币值低很多呢?因为这样那些国家到处是百万富翁,多好看!一个道理。而20%的难题就是拉开优等生与其他人差距的。

3.怎样在中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答:不论哪个科目,首先必须知道中高考考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要从初一和高一一开始就和中高考试卷做朋友,最后中高考来了才会不慌不忙运用自如超水平发挥。至于语文,中高考就是得阅读者得天下(上文已经详细论述了1不再重复)。不要担心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做不来中高考真题卷,不一定!如果有做不来的正好发现差距,将来上。

4.怎样看待平时的成绩

答:一切以中高考成绩为目标,看谁笑到最后。平时的入学测、周测、单元测、月测、其中考、期末考不要在意,因为这些试题都是小团体非专家应付式从众心理下的产物,非常不智慧(比如有把高考集合和流程均属于★送分题出成★★★★★的事,以致有些学生刚刚上高中就没信心了,可笑可恶!);即使是中高考模拟试卷也是东施效颦,无法与智慧的中高考试卷相比。千万不要被平时成绩扰乱了军心,更没有必要丧失了信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不骄败不馁,淡定!我初三和高三平时成绩分别没有进入班级前30和前20名,甚至掉到过40名,但是中高考分别是榜眼和状元!

5.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答:请勿对号入座。什么样的人不是好老师:(1)小学和初中利用孩子没有认知能力稀里糊涂乱教的老师;(2)离开了教辅材料没了标准答案就教不了学的老师;(3)用做题做题做题掩饰自己无能的老师;(4)学生给出不同答案就认为挑战了老师权威从而对学生打击报复的老师;(5)没有创新几十年如一日旧瓶装旧酒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老师;(6)自己做学生时就没有好好学习以后学习能力又不强的老师;(7)避重就轻对中高考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不求甚解无效教学的老师;(8)教学方法严重不足简单粗暴甚至先天性格粗犷脾气火爆的老师…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好老师:学识渊博,学习力强;善于思考,深度钻研;海纳百川,心胸开阔;教学方式方法灵活;有重点有突破有担当教数理化板正死板的老师还算马马虎虎,但是政史地就开始灵活了,好老师逐渐变少。到了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太灵活了,好老师就如国宝大熊猫一样稀少。

有续

推荐<拾光>和菜单<美文>里文章为范文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