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老街以前写过一些关于对仗的文章,关于词的对仗写过《 以【沁园春】为例3分钟说明白词的对仗》,关于对仗的产生与演化写过《诗词创作不可不知的知识 10分钟说说格律诗对仗的种类与前世今生》,还写过一篇关于“宽对”的《古代律诗中有用动词、名词、形容词对仗数词的吗?当然有》。 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是:格律诗是哪一联对仗?具体怎么对? 一、什么是格律诗?大体分几类?旧体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我们常说的格律诗就是近体诗。 近体诗大致分三种:五七言绝句、五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极少的六言诗有些争议,这里就不说了。 近体诗的四大要素是:对仗、平仄、黏连、押韵。但是格律诗中的绝句是不要求必须对仗的,五七律中间二联对仗,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中间无论多少联都要对仗。 二、绝句可对可不对绝句就是四句的诗,包括了古体绝句和近体绝句。 绝句的对仗不是必要条件,不过有很多人偏偏喜欢对仗,比如有不少四句都对仗的绝句,也有八句都对仗的五七言律诗。这里先说说绝句的四种对仗情况: 1、完全不对仗
不对仗的绝句感觉更加自然,我们见到的大部分绝句都是不对仗的。 2、前两句对仗
前两句对仗起,是绝句的一种写法,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词牌中也有人喜欢对仗起,例如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后两句对仗 白居易《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后两句对仗的话,容易让人觉得诗还没有写完。五七律对仗都是中间二联,因此读过结尾两句对仗的绝句,总会有读了一半的感觉。 4、四句都对仗
杜甫的这首绝句比较有名,除了这首外,其实四句对仗的绝句也不少,例如唐朝诗人柳中庸的《征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四句对仗的绝句更容易留下雕刻的痕迹,往往显得不太自然。好的诗人写四句对仗的绝句,如果让人读完以后没有感觉到对仗为上品。 三、五七律中间二联必须对仗1、中间二联对仗 五七律中间二联(颔联和颈联)对仗是标准的格律诗规则,例如杜甫的《秋兴八首》:
2、八句皆对的近体诗 不过有很多喜欢对仗的诗人,常常增加对仗的数量,我们经常看到三联或者四联都对仗的五七律, 这首杜甫的《登高》是四联都对仗的代表作:
这首《登高》首句押平韵,所以首联的出句韵脚与对句平仄不对仗。不过这首诗一般被认为是八句都对仗的七律。著名作家金庸的先祖,清代诗人查慎行 《初白庵诗评》:
清朝的沈德潜《唐诗别裁》也说:
这首“八句皆对”的七言律诗被明朝胡应麟中评为“古今七律第一”;他的原话是:
3、第一联对仗的偷春体 还有一种奇怪的五七律,例如唐李白《送友人》诗,第一联对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第二联不对仗: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这种对仗的方式叫做偷春体,梅花之先春而开之意。
不过前三联都对仗的律诗就不算是偷春体了,例如杜甫的这首《恨别》:
4、只有一联对仗的七律 崔颢的《黄鹤楼》经常引起争议,明明出律了,怎么还被称为七律呢?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老街味道·出律的黄鹤楼为什么被称为唐人七律第一》。清人编《李诗直解》里评价说,这一类诗不是近体诗的“正声”: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李白的《凤凰台》失黏,李白的《鹦鹉洲》和崔颢的《黄鹤楼》差不多,上半首是古体诗,下半首才是近体诗。李白《鹦鹉洲 》:
崔颢《黄鹤楼》:
李白和崔颢的这两首诗都只有第三联对仗,这种半古半律的七律,严格来说都不算是标准的近体诗。 5、四句都不对仗 蘅塘退士在《唐诗三百首》的“七律”篇和“五律”篇中有不少对仗不严格的五七律,例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八句都不对仗:
这种对仗不严谨的律诗初盛唐有不少,宋朝的严羽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在《沧浪诗话》中写到:
四、排律标准排律的中间所有联都要对仗,科举时的试帖诗就是排律,唐朝白居易在贞元十六年(800)省试的试帖诗是《玉水记方流诗》,我们可以看到考生们是不敢犯错误的,除了首尾二联,中间都是对仗的:
白居易有一首200句的排律:《代书诗寄微之》,中间98联是对仗的:
真正使排律这种诗体成熟的诗人,还是我们的诗圣杜甫,他的《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也是200句、1000字的长诗,中间98联对仗:
李白在《唐诗三百首》里被收录了一首《关山月》,这本是一首乐府诗,李白却以排律的方式写成,只是中间有两联没有对仗。不过这种对仗不太严谨的律诗在初盛唐比较常见,李白的《关山月》至少比崔颢的《黄鹤楼》规矩多了。 结束语偷春体和四句都不对仗的诗不算标准的格律诗,黄鹤楼那种只有一联对仗的也同样“亦不得入为正声也。”一般格律诗的对仗都很严谨,绝句以外律诗的中间所有联一定要对仗,至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就无所谓了。 另外词的对仗又和诗的对仗不太一样。至于诗的对仗分什么种类?具体怎么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链接的这两篇文章。 @老街味道 诗词创作不可不知的知识 10分钟说说格律诗对仗的种类与前世今生 诗词格律 以《沁园春》为例3分钟说明白词的对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