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博真的会读“傻”吗?——你别笑!

 阿里山图书馆 2019-11-05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读书读多了人会读“傻”,那么读博真的会使人读“傻”吗?
至少网上有各种段子,专门描述博士这一特殊群体读书读“傻”的段子。如果你是一位在读博士,会发现周围有的同仁,偶尔呈痴傻态、神经态、神烦态、呆愣态、亢奋态、碎碎念态等,各种非正常态或交替出现或单一反复,症状深浅不一,具体因人而异,细思恐极。。。

以下为本人读博期间的真人真事,有的时候我女朋友真的觉得我读博读“傻”了:
读博的时候我和我女朋友一直是异地恋,我女朋友一个人在上海独自打拼用力生活着。有次她高烧39度,还忙着租房子,给我打电话求安慰。

我先是把发烧的原理讲了一遍(我佩服我女朋友在电话那头听完了)。。。

                   

然后开始这么教我女朋友租房:
用科学的里克特测评法(说实话我女朋友不知道这是啥,但是看完这套理论,估计她心态就崩了,也不知道最后有没有用我的方法)。。。。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系曾经有一位伊朗来的计算机博士生,属于课题进度很理想的状态,突然某一天焦躁不安地和导师说不读了要退学。

导师问原因
这哥们振振有词地回答道,“我做了一个很漂亮的预测模型,结果算出来中国马上就要攻打美国了。这样一来美国很不安全啊。所以我要回伊朗躲避战乱。”

然后他真回国了,留下未完结的课题和风中凌乱的导师。从此大家再也没见着他人。。。还有一个段子说,一女生找了个博士男朋友,两人去吃披萨,点了一个12寸的大号海鲜披萨饼。过了一会儿服务员过来说,不好意思,12寸的base用完了,可不可以换成两个8寸的中号海鲜披萨,价格不变?

女生说ok,不料博士男友居然说等等:“12寸的披萨面积约113平方寸,而一个8寸披萨面积约50平方寸,两个就是只有100平方寸,少了11.5%以上,这么换我们吃亏啊!”

女友崇拜地看着男友,不愧是博士!心算速度如此之快!男友心中得意却不表露,高冷地看着服务员。服务员微笑着说:“先生,12寸的披萨是切为8份的,8寸的披萨是切为6份的,而披萨上的虾仁,培根,芝士等用料都是按照份数计算,也就是说两个8寸披萨一共12份,用料是比一个12寸切8份的披萨多出50%的,先生。”

博士男友大吃一惊,没想到这小小的披萨店居然还隐藏着如此逻辑缜密的高手,但是身为博士的骄傲让他不能怯战!

于是稍一思考就亮出了杀招:“噢?那么按照你的说法,一个8寸的披萨切6份,每份面积约为8.3寸²,而一个12寸的披萨切8份,每份面积则高达14.1寸²。前后两份的面积差别如此巨大,用料上却几乎相等?你们对12寸披萨如此偷工减料,难道等着被举报吗!”说完,博士男友带着一丝冷笑,高傲地看向服务员。

只见服务员面色不改,回答道:“先生,请您不要动不动就想搞个大新闻,我们的披萨用料都是货真价实,12寸披萨相对8寸披萨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用料确实少了40%左右,但是请您看菜单,12寸披萨定价为100元,平均每寸²价格约为0.9元,8寸披萨定价为75元,平均每寸²价格约为1.5元,也就是说12寸披萨相对8寸披萨的单位面积售价也少了40%左右,因此我们的披萨绝对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不存在缺斤少两偷工减料这种事。针对您本次点餐,只收取您一个12寸披萨的价格,因此无论从用料还是售价来说,两份8寸披萨都要比您原本需求的一份12寸披萨要实惠得多”。。。。

这些段子更多是一种关爱性的“戏谑”,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出了博士群体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某种特殊性,以及社会大众对这种群体的不了解和偏见。说实话,绝大多数博士,都自制力强,内心善良,为人和蔼,善于思考,也不会有什么大的精神障碍。

一般来说,读博不会对人的智商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读“傻”的笑话和轶事,只不过是博士们在学术上严谨、追求真理近乎刻板,乃至有点固执己见、认死理的生活体现罢了。我们在开玩笑时,其实也更多的是一种关爱与关心罢了。

换句话来说,读博只是让本来单纯而“傻”的人,知识武装化以后,原有的无法改变的“底色”, 忽然对比起来就更加明显一些。

简单说就是,知识水平高了,优点多了,“傻”得更加可爱,缺点更显眼罢了。不过,读博士对人的影响还是要分情况来看的。如国在读博期间“死读书、读死书”,完全不会活学活用,也不会通过其他方式学会调剂生活、热爱生活,那就有可能慢慢的读“傻”,人变得越来越固执,甚至喜欢钻牛角尖。而有些博士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本着批判主义精神来看文献、搞研究,学会质疑权威和挑战权威,读博会使人越来越睿智和有独立思考能力。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无疑是使人见多识广,越来越聪明了,那为什么还是让我们感觉,那些读书人特别是博士越来越“傻”呢?

一是因为书读多了,会让人产生错觉。一旦人读书沉浸其中,会使人想象书中一样去生活,感觉书中才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世间一切生活方式与处世标准,应当以书上讲述理论为依据。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些博士不太会与人沟通,满口都是各种理论,有时他们也看不惯别人,别人也不理解他们。

二是对于博士来说,常年在象牙塔,自然沾满了书生气,社会经历较少。书读的多,时间都花在读书上,哪有时间去社会实践与交流,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博士来说,学习能力再强,理论知识看得再多,也需要实践。实践出真理,只有边学边悟,“接地气”,才能更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所以,不是读博士使人读“傻”的问题,而是和个人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关。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在日积月累中,你所读过的书,会慢慢在你的谈吐中,你的面容上体现出来,它们会让你变得有趣。

高晓松自小在书香门第中长大,因为他内在的智慧,以及他那有趣的谈吐,让许多人对他钦佩不已,同时也因他内在的智慧、他那有趣的谈吐,让许多人对他钦佩不已。虽然他没有好看的皮囊,但是读书多,让他收获了很多粉丝。

我们读书做研究,都会有思考,有体会,也会有从中学到的人生哲学。而这些又会一点一滴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指导我们的思想,从而让我们更好地工作,学习,以及与人交往。

常听人说,某人虽不美丽却气质非凡。这便是学习带给人们的魅力所在。

学习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思想的人。学习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知识,也能让我们学会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自己,慢慢修养自己。

学习能力强、善于思考的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也会更为理性,会懂得会最优的办法来解决,而不是被情感所主宰。

不管怎样,博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确实具有某些独特的“非正常气质”。这些“非正常气质”其实就是与大多数人不一样,或者是大多数人不具有的品质,例如执念、刻苦、钻研、大龄、单身、聪明、专一等等。

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博士们经常被导师、实验、论文和课题等科研任务折磨,潜意识中会加重这些特性在学术的道路上,即使真的变“傻”了,也愿意为了科研继续“傻”下去,愿意“傻”的可爱,用谈笑风生的态度,感受世间的嘲笑,不那么世俗,不那么功利,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

如果真的这是一种“傻”,那我希望,我们博士们可以一直“傻”下去。,

编辑/审核:And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