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处的人,可以活出生活的本色

 youxianlaozhe 2019-11-05

有深度 有温度

转载请先联系我们授权

年轻害怕不合群,于是我们接触外面的人或事,一场接着一场的社交,当然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合群而做。年龄越大越发现,一个人的世界也可以如此美好。

所谓合群只是不甘寂寞罢了,于是决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接触到的都是无痛无痒的朋友,还不如学会一个人独处,其实这和不合群关系不大,是两个层面问题。美国哲学家梭罗,就曾远离尘嚣浮华、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隐居。在他认为独处使身心健康,反之与人为伴,即使对方很优秀,也会有使人厌倦的那一天。梭罗写的《瓦尔登湖》名著,就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的阴逸生活。

人生需要独处的时刻,只有适应了独处的环境,才能让精神恢复安宁祥和,回归灵魂的本真。但同样独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有的人也许会因为这样的方式很难适应。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都只是单一的在考虑如何变得合群,却忘了自己和自己也能好好相处。

独处有很多事可做看书、抄古典诗词、跑步、运动,瑜伽等,静下心把这些事做好,何尝不是一种修行?适应了独处,才能远离俗世,真正回归心境。人生最好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是能够在独处境界上得到丰富安静。与其每天都要做样子,为了社交去社交,还不如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命如此美好而短暂,又何必困于得与失,那一点的蝇头小利?

独处的人比较孤单,但不是心灵上的孤单,它不是空虚,不是寂寞,更不是自卑的心理,而是心灵充实至极的一种高傲姿态,内心是丰盈的越是丰盈的灵魂,不受外界熙熙攘攘的干扰,只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达到内心的丰盈。

有的人在多数场合,不觉得对方讨厌,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选择独处是最轻松自在的,因为这样不会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

而那些把社交看成是一种能力的人,往往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寂寞使之具有生产力。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从事务中抽出寂寞,回到自己。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既能享受得了繁华,也能安顿好自己。

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生活中的必需,是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把枯瘦的日子过得丰盈,坦然面对世事,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寂寞使之具有生产力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