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报

 bodleian library 2019-11-05
  1972年8月,钱锺书为自己的学术随笔集《管锥编》(英文名是Limited views:Essays On Ideas and Letters,意即“有限的观察:关于观念与文学的随笔”)作序道:“瞥观疏记,识小积多。学焉未能,老之已至!遂料简其较易理董者,锥指管窥,先成一辑。”锥指管窥一语出自《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浓而缩之,即为“管锥”,此二字较早见于东晋学者范启的书名——《管锥志》(又称《管锥杂志》,见清乾隆元年刻本《江南通志》、光绪《重修安徽通志》等书 )。至于“释道宣《高僧传》二集卷二载隋僧彦琮著《辩正论》”(《管锥编·焦氏易林·乾》)所谓“独执管锥,未该穹壤”,不过是在化用《秋水》之句,穹即天,壤即地。完全可以这样说,《管锥编》就是钱锺书的《管锥志》。换言之,《管锥编》是在向《管锥志》致敬。

  1983年第5期《读书》杂志载有金克木《谈符号学》一文(后收入《比较文化论集》),其中一段说:“例如钱锺书同志的《管锥编》中‘管、锥’二字,除了本身意义以外,显然是‘用管窥天,用锥指地’(《庄子》)的简化符号。这个典故传达信息用的是人所共知的符号。我却由此联想到,‘管城子’和‘毛锥’和‘中书君’都是古代笔的雅号,而‘中书君’恰恰是钱锺书同志早年用过的一个笔名,这样又传达出了表示这书作者是何人的信息。”1992年5月,杨绛写了两句类似联语的话——“中书君即管城子;大学者兼小说家”——戏赠“管”“城”作者,并自注曰:“‘中书君’‘管城子’都是‘笔’的别称。‘管锥编’‘围城’二书作者的笔名是‘中书君’”(见三联书店2003年版杨绛《我们仨》最后两页)。如此这般解析“管锥”,则近于钱氏所谓“以文游戏,弄笔增趣者”。“管城子”“毛锥”二词在《管锥编》正文内均出现过,1984年9月版《谈艺录(补订本)》第566页也提到“韩退之以笔为‘中书君’‘管城子’”。至于当初钱锺书是否真的兼取了此意,外人如我就不得而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