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荫时评】乡村振兴请留住“乡愁”

 凡尘潘 2019-11-05

“何人不起故园情”,古往今来故乡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在外奔波的务工者也是这样,他们也渴望家人团聚,对家乡有割舍不断的感情,但为了生活,大量的农村青壮年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城市打拼,农村缺少了生机和活力,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国家对乡村建设做了很大工作,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公厕革命”等一批民生工程带给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再加上政府积极引进和扶持一批农业产业项目,打开了农村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吸引着一批批有志青年回乡创业,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部署和安排,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直接主导者和参与者的乡镇基层政府,怎样把怀有“乡愁”情结的农村人群“留下来”,把一批返乡创业队伍“引回来”,是我们基层干部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乡村振兴要让广大农民安土重迁、安居乐业,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根脉,生活才更有幸福感。

转变思想观念,让农民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长期以来,农民的社会地位不高,农村人一直想尽办法跳出“农门”,觉得种地又苦又累也没出息,这种思想直接导致农民屡屡外出务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凸显,加速了农村“空心化”。实施乡村振兴,就需要把农民作为一项受人尊敬的职业来看待,鼓励思想超前、眼界开阔的返乡人员创新创业,并结合新时代农村农业发展需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队伍,让他们乐意留在故乡,愿意建设乡村,补足农村发展滞后、人口大量外流的短板。

壮大产业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当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发生改变,随着土地流转形势的发展,农业发展更有规模、门类更加广泛,一批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兴起,依托市场供求变化的订单农业也逐步形成,更多新型农民加入到农业生产、运营及农业休闲旅游等行业中来,这就需要新时代的农民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倾注更多的智力和科技,因地制宜培育和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形成农产品产业链,使农业发展更加多元化、产业化。

合理配置资源,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如今,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城乡发展机会差异太大。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文化活动开展少,村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农村劳动者安土重迁的意愿就成了泡影。在乡村振兴中,乡镇政府就要大力改善民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并为村民们提供更多就业培训的机会,争取更多惠农项目资金,让农村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