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思想眷土

 淅淅阿拉 2019-11-05

本文参加了【乡愁】有奖征文活动

何谓乡,此心安处是吾乡;何谓愁,思而不得便是愁。乡愁大抵如此。

日子入秋,天色暗得也快,一日我照常去阳台吹风,忽地看到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星星点点的车灯亮着,远看好似发着荧光的甲壳虫在蜿蜒爬行。我寻着红光消失的方向望去,那便是我的来处。夜里风起,天色秋凉,越发想家。

我对故乡的思念,不是暑夏的菡萏荷池,也不是沁人心脾的山间清泉而是那最最根本的土地。
早年,我家还在农村那会儿,父亲对土地的眷念更胜,每日吃早饭的时候他便夹一些咸菜在粥面上,单手托着碗底,另一只手拿着筷箸就悠哉悠哉地出门。
接连数日清早不见他。我顿生出好奇心来,一日早早吃完饭就跟着他出门,我们一路穿过安静不语的村落直走到我家的地里来。地里种的红薯长势喜人,茂盛的藤蔓直垂到两侧的小垅里去。这时父亲已经把粥吃尽,又把碗放到一旁去,空出手来去抓地里的土,抓了满满一手握了握又倒掉,只留下指间的一点,用大拇指与食指来回地磨,我不懂便问“爸爸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手里握着感受湿度”,小时候我不懂。大了些才明白:土湿了黏鞋,土干了易板结,只有润土最佳,土松播下去的种子才最容易活。通过握土来判定耕种时间,劳动人民的智慧我打内心是佩服的。
我自小就在这片土地长大,父母在地里劳作,我就跪在地里逗蛐蛐儿,那时候母亲直起腰来伸出指头粗略地把这块土地分成了三份,又指给我看哪份是姐姐的,哪一份是我的。我自从知道那块土地是我的后,往后看它的眼神都温和了许多。
到了该种玉米的季节,父亲早早就担去两桶农家肥在地头里堆上几日,我和母亲拿着小板凳坐在地里,把粪和泥土团成拳头大小的泥团,中心摁下去一个小窝,中间小心地放上刚发好的玉米苗,这样种出来的玉米个大,味甜。等到来年丰收,卖了好价钱也正好解决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我自知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这方土地,便从小就对它爱得深沉。
小时候身上添了小口子,也不去就医,就独自跑到村西头的小路旁跪在地上找些干净分散的沙来,轻轻拈着撒在伤口上,小时候愚昧无知,看到沙堵住了血便以为这土有止血疗伤的功效,我倒也勉强说得上与这土地血脉相依了。
曾经不知道在哪里读到这样的文章,说是要出国游学,临行前特意刮去了鞋底的泥土以表尊敬。说来也是,万物因土而生,死后重归于土,如此生生不歇,土包涵万千,因而最卑微的,恰恰也是最尊贵的。这个中道理怕是只有异乡客才能懂了。
我离开故乡那日,倍感羞怯,埋着头偷偷摸摸地走,好似一位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孩子却不知感恩地跑到别处去了。此后,离开故乡去到的每一个城市,我都细嗅下雨时扑腾起的泥土味,只是这味与故乡那处大是不同。
遥想那里秋收早已结束,预备着该是要过冬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