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一样的书画家耿军

 石岩里人_牛歌 2019-11-05

耿军,一位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书画家。

四十年来,他义务教授书画艺术,传承中国文化。他教授的学生中不仅有共和国将军、部长、外国友人,但更多的还是普通民众,其中不少已成为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书画家。他的学生已达一万多人。

四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社区、学校、机关、部队,以及云南、西藏、新疆等边远困难地区,为贫困群众、边防战士,送去温暖和爱心,他无偿向公益慈善捐赠的书画已达一千多幅。

四十年来,除公益和慈善的需要,名利场上见不到他的踪影,他的书画创作扎根群众,扎根生活。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创作了有根、有源、有魂的作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敬仰。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始终站得稳稳的

身为中国书法家会员,耿军身兼数职,除了不断地进行书画创作,还每周抽出一半以上的时间,为社区居民和老年大学的学生义务授课。他感慨道:“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文艺工作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艺术要为社会服务,艺术要为人民服务。”

老年人学习书画有极大的热情,且极其认真,耿军课上课后都不厌其烦与他们互动、交流。他真诚地鼓励学员们每一点小小的进步:“进步真快!”“好极了!”“真不错!”,对学习慢的学员更是常常给予他们信心:“别着急,开始都这样,多多练习就行”。他很受学生欢迎,是因为学生们感受到他良好的品格和真诚地态度,在教学中尽显师生的平等。他总是慢慢地认真回答每位学员的问题。学员们异口同声发自内心:“我们的耿老师真好!”。他每次义务授课都特别开心,学员们的热情和鼓励,也激发了他艺术创作活力,并立志在有生之年用手中的笔墨,将中华文化传承好,将公益慈善事业进行下去。

虽然他日常工作很繁忙,可是每当相关组织举办的公益慈善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从不缺席。他常去西藏、新疆、云南慰问部队。

一次到云南蒙自边境慰问战士,因为当天到达很晚,他不顾长途奔波、疲惫不堪,到达后立即主动请缨,为站岗放哨的战士们写字,一直写到午夜,只要是当天在场的每一位战士,人手一份“耿军书法”。他将最美的艺术无私呈献给最可爱的人。

在西藏,他克服危险的高原反应,为困难群众创作书画美术作品;在新疆和田墨玉县的结对子慰问;去张家口参加冬季申奥公益活动;每逢春节到社区免费写春联;慰问孤寡老人;助力母亲水窖与失学儿童,只要需要,立即拿出作品义卖。只要是公益慈善活动,他不仅出策划、出钱、出力、出作品,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那样平凡,那样朴实,这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在一点一滴为人民服务中使自己高尚起来。

耿军的心是善良而柔软的。秉性淳朴的他看到乞讨的老人,会毫不吝惜的施舍,就连路上和小区的流浪狗、流浪猫,他也会细心观察,义务承担起喂养它们的责任。他有着博爱的胸怀,慈善于他而言,就是一种习惯。

出生在北京的耿军从小就受到文化古都的熏陶,知识分子家庭的影响也潜移默化的塑造了他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书法绘画艺术讲究“我手写我心,我手画我心”的境界,画品书风也正是人品的体现。耿军从艺四十年,勤奋好学的他在戴林、欧阳中石,王西林等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创新,同样的花鸟山水令人耳目一新。”

他的《春华秋实》、《暖日》、《秋韵》、《月夜》等在着色方面都鲜艳明丽,让人豁然开朗,眼前一亮。灵动的笔触与清新的风格,极好的还原出创作者的性格与心境,上色的精细也展现出耿军的细心,晕染之间也可见大气的度量,完全将个人的态度跃然纸上。

他是德艺双磬极富人格魅力的艺术家,其书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和省市级展览活动;多次在北京、厦门、无锡、香港、日本等海内外多地举办过个人书画展览和作品联展。主要代表作品《暖日》、《晨曲》、《冷艳》等受到原香港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雷洁琼,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马万祺及当代著名作家、编剧琼瑶女士等众多政要及知名人士收藏,也有大型山水花鸟画,书法等作品被国家大剧院、东方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做精心收藏和永久陈列。

作者耿军和夫人何平近照

作者简介:

耿军,1956年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专业,师从于戴林,欧阳中石,王西林先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区县(专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画研究会理事、北京市东城区书画协会艺术总监、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城区文化馆专业干部。

编撰:高春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