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见过情商最低的父母就是不断的和孩子“讲道理”

 紫微o太微o天市 2019-11-06

前段时间,孙俪发了条微博,说每天让孩子们好好刷牙,总是要唠叨好久。

有一次,她看一个关于牙齿的纪录片,当她再和孩子们聊起不认真刷牙的后果时,直接把纪录片中,一个6岁男孩吃糖太多,拔了7颗牙的片段给孩子们看。

两个孩子看片时的表现虽然不同,但是晚上刷牙时都特认真。孙俪表示,可以当「刷牙教科书」了。

聪明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讲道理。

比起居高临下地给孩子灌输「道理」,不如用直观的事例,让孩子看到真正的结果,他们自然会从中体会到,该如何做人做事。

有位作家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深以为然。

反复讲道理无异于对孩子说:我现在就是在教育你,你一定要听我的。

可想而知,这样的道理,孩子自然是很难接受的。

正如我们常听的那句话: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成年人在听了道理后,也难以过想要的人生,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

2018年刷遍网络的泰国妈妈,也是通过一场捡垃圾的体验,让孩子懂得生活不易,应该珍惜上学机会的道理。

那位泰国妈妈面对孩子不愿意上学的情绪,想了一个办法。

她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你可以选择不上学,但是必须去工作,一个人不能无所事事。

于是妈妈把小男孩带到街上,要求他去收集塑料品和易拉罐,按照市场价格跟爸爸妈妈换取生活费。

开始的时候小男孩还挺兴奋,可是没过多久就喊累了。

但是妈妈仍然坚定地带着他走了3.5公里,捡了一小袋空瓶子,换了2泰铢(约合人民币0.4元)。

这个时候,路过一家冰淇淋店。

男孩:“妈妈,我想吃冰淇淋。”

妈妈:冰淇淋要5泰铢,我们的钱够吗?”

又走了一段路之后,到了餐厅门口。

男孩:“妈妈,我想吃燕麦。”

妈妈:“要买吗?15泰铢。”

男孩:“妈妈,我钱不够。好累,好热,我要回家。”

一天下来小男孩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

在回家时,他央求妈妈坐公交车回家,但是妈妈一看他挣的钱不够,还是带着孩子走路回家。

最后,妈妈问男孩:现在,你想上学还是工作?

男回答:我想上学。

整个过程,这位泰国妈妈没讲一句道理,却让孩子打心底明白了道理。

因为,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孩子体会的过程。

看见了,体会了,理解了,就内化成他自己的道理了。

究其根源,也就是「懂得」和「行动」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想让孩子真正从道理中有所改进和收获,父母不妨试试「以故事代替说教、以引导代替强塞、以讲事实代替评对错」,让孩子从行动中,悟出道理。

毕竟,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的想法被看见、被认同,不喜欢被动接受。

彼时,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沉浸在事实情景中,可以适当引导孩子。比如:

「你觉得这件事情该怎么解决好呢?我遇到一点麻烦,你能帮我想个好办法吗?」

采用引导式问题,鼓励孩子自己思考,挖掘孩子潜在的自觉性,自己学会改善言行,而不是我行我素,对着干。

美国畅销书作家凯瑟琳·路易斯讲过:

孩子其实很喜欢「规则游戏」,当家长能够在教育中做到「提前沟通、互相尊重、讲道理、培养责任感」时,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是讲道理好,还是少讲道理好,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别,但凡行之有效的都是好方法。

但需要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觉得,被压迫、强制,不得不去迎合父母时,亲子关系迟早要陷入僵局,对孩子的自我成长、独立个性养成,也毫无益处。

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留白,把判断和思考的空间让给孩子。

让孩子从具体的行为和结果中,去发现和总结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道理。

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

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

例如,打了孩子,然后又深情地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

这简直是强盗逻辑,矫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

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嘴上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孩子才能明白道理。朋友们,日常中你会选择哪种方法教育孩子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