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的人感受不到孤独?

 爱吃鱼的俊懒猫 2019-11-06

一、不知孤独,所以不孤独

有些人对孤独的感知能力是比较钝的,加之人生一路平顺,既没有过分的热闹,也没有过分的荒芜。没有对比,没有感觉,因此情绪上没什么波动。 

虽然和别人经历了同一件令人难过的事,但他们的关注点总是有所偏离,暂且触及不到那个失落的开关。其实一直这样也挺好的,简单而快乐,还有点没心没肺,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做朋友,也可以随时抛下全世界。 

倘若突然有一天——这一天可能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你只是从躺着的姿势换成坐立的姿势,就这一瞬,你感觉有点不对劲,胸腔里憋得很,没有哪里不舒服,就是很想反胃,很厌倦当下的事物,这种情绪的反馈,让你急需找个人倾诉。

对孤独的后知后觉,大概也是一种巨大的冲击,能瞬间将人击垮。所以,已感知的人,不要急着去摆脱,尚未感知的人,切莫觉得“酷”而去追求。

二、知孤独,反而不孤独

知道孤独,却持不以为然的态度。或许可以换一个词,孤独成瘾。 

这类人通常是这样: 

真正喜悦的时候不大笑。

真正悲伤的时候不痛哭。

真正孤独的时候不落寞。

将所有酸甜苦辣化为内在的动力。

西班牙画家索拉纳,幼年时期多有不幸,妹妹在圣诞节夭亡,兄弟死于窒息,家中被假面人袭击,父亲因破产去世,母亲全疯而死。悲伤往事的浓重阴影,影响他的整个人生,更加奠定了他以“黑色西班牙”为表现主义的画风。在成名之前,他是孤立的,就连画作也无法归入当时西班牙或欧洲任何时兴的流派。

一个人被生活折叠起来,是扁平的,想要立体,还得靠自己。索拉纳深入底层,游荡于小酒馆,贫民区,垃圾站,屠宰场,破烂市之间,他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笔下的人物一起痛苦,甚至替他们痛苦,替他们受罪。化孤独为动力,并且享受其中,最终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年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相信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收起双翅,踮着脚尖在方寸之地独舞的人。他们默默地耕耘,孤独于他们而言,是虚设的,并不能妨碍什么,反而更自由,正如张爱玲在《流言》里的那句“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若想达到这一境界,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找到一个目标,一个梦想,并且一点点地去实现,散发自己的价值。

三、知孤独,装作不孤独

并非感受不到孤独,而是假装感受不到。

小的时候上学,班上的同学有些性格很张扬,有些很内向,是可以分得很清楚的。长大后工作了,发现全部人都戴上了社会属性的面具,变成主流化的外向。人人都将自己包裹起来,收起所有的情绪,成为同质化的生物,愈发找不到存在感和认同感。明明身处人群,却渴望触碰人群,触碰热闹,但无论如何总是无法融入,没有理由,无法解释,就像橱窗上的模特,永远不能穿过那层薄而透的玻璃,和他人嬉笑。

一个人若想把自己从孤独寂寞中拉出来,一定会依靠某种介质的帮助。并不是说找到一个人陪着就会不孤独,这不仅要思想行为上合得来,还要互相理解互相懂得,否则适得其反。 

既然无法抵达内心的念想,那么只能装作已经拥有。有些人为了维持这层虚假的热闹,可谓是费尽心思,倘若打破这个泡沫,那么势必会处在崩溃的状态。 

更多的人,是一边恐惧孤独,一边又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孤独的,索性装作不孤独。因为忍受孤独,比忍受别人对自己的偏见容易得多,所以才会选择一个简单的方式,将孤独不表于形,只藏于心。久而久之,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了一种认定:只有自己是孤独的,别人都身处热闹当中。

这是一个死循环,我们陷入了自己营造的世界里,以千秋万代的形式。 

有时候,越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情绪越会涌上来,如黑夜似的将你包围。你找不到那盏灯,找不到那轮黄澄澄的大月亮,但是没办法,你若停下来,只会被困得更深,困得更久,只能继续往前走。

你学着在失意、落寞的时候自我摸索,自我拯救。你学着让满天星光散布在千疮百孔的心上,因为你知道,最疼痛的部位是光起源的地方。

威廉·布莱克说过:“脸上不放光的人,永远不会变成星星。”你表面笑着,欢叫着,大概也是希望自己变成星星的吧。

写到最后,忽然想起一件事。朋友曾经给我看过一张照片,是她爸爸抓拍的,拍得很模糊。那天夜晚他们走在人群中,一前一后,她爸爸叫了她一声,朋友在拥挤中回过头来,画面定格了。那一刻她不知为何,特别感动。

我觉得我们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经过繁华人世的洗礼,人会越来越孤独,那些中意的厌恶的,一边走来一边离开。所以,在茫茫人海里,能感受到有人在呼唤自己,便是最大的满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