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发现一批战国竹简,洗清吴王夫差冤屈,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百家杂评 2021-02-23

关于吴王夫差形象,《国语》、《史记》等传世文献中记载的非常清楚,这是一个刚愎自用、骄傲自大、嚣张跋扈和贪于美色财物的吴国君王!

《史记》: 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报姑苏也。越王句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於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而行成,请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吴王不听,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

吴王夫差励精图治,在夫椒之战中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只剩下甲兵5000,于是派遣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请求准许越国“臣事吴、男女服”。伍子胥力劝夫差灭越,甚至有神一般的预言“今不灭,后必悔之”,但吴王刚愎自用,否定伍子胥而同意罢兵!

2000多年来,人们一直坚信这就是吴王夫差的真面目,后来被勾践击败和吴国灭亡,纯属夫差咎由自取。那么,这真是吴王真正历史面目吗?香港发现一批竹简,揭开吴王夫差真面目,以至很多学者都感慨颠覆了传统认知!

2008年,清华大学学者在香港发现一批战国竹简售卖,一共2388枚,随后一个清华大学的校友拍下,捐赠给了清华大学,这就是广为人知的“清华简”。

2017年,清华简研究团队发布了清华简的第七辑整理报告,其中最重磅的文章叫《越公其事》,详细叙述越王勾践兵败后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重新崛起、灭掉吴国的经历。

由于《越公其事》成书于公元前 3 至 4 世纪战国时期,更贴近吴越争霸,所以记载的内容可信度非常高,对研究春秋吴越历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不过,在《越公其事》中,尽管只有前三章涉及吴王,但却记载了重要内容,有吴王夫差与越国使者,与大臣申胥之间的对话,还原了一段历史真相。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崭新”的吴王夫差:谦卑恭谨、谨小慎微、有君子之风!

吴国赢得夫椒之战后,勾践5000甲兵栖於会稽,根据传世史书记载,伍子胥力劝灭越,进而与吴王夫差爆发了激烈的语言冲突。

然而,在《越公其事》中,夫差与伍子胥君臣交流却比较和谐,最终伍子胥同意了夫差意见。

吴王曰:“今我道路修险,天命反侧,岂用可知?自得吾始践越地,以至于今,凡吴之善士将中半死矣。今彼新去其邦而笃,毋乃豕斗,吾于胡取八千人以会彼死?”申胥(伍子胥)乃惧,许诺。

夫差提出了两个客观问题:一是远征越国会稽(浙江绍兴),道路修险,二是打到如今,吴国精锐损失严重,所谓“凡吴之善士将中半死矣”。在这种情况之下,与勾践8000困兽决战(史记中记载是5000),很难说一定会赢,即便赢了,吴国实力也会遭到重创,未来如何应对其他诸侯如楚国进攻?

显然,夫差提出的问题非常现实,夫差不灭越国,这是有客观困难的,以至“申胥乃惧,许诺”,这就洗清了吴王夫差的冤屈。更为重要的是,夫差并非传世文献中记载的那样,只是刚愎自用的“吴王不听,听太宰嚭”,而是与伍子胥商量,是以理服人,不是蛮狠的拒绝。

吴国内部达成一致,同意越国臣服之后,夫差见到了文种,《越公其事》中吴王与文种对话,更是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吴王乃出,亲见使者,曰:“......孤所得罪,无良边人,称尤怨恶,交构吴越.....孤用愿见越公,余弃恶周好,以徼求上下吉祥......孤用委命竦震,蒙冒兵刃,匍匐就君.....孤敢不许诺恣志于越公?”使者返命越王,乃盟,男女服,师乃还。

孤所得罪,无良边人,称尤怨恶”,吴王这番谦卑说辞,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不是斥责越王勾践,而是自称“罪人”,根本不是战胜者的说辞,而犹如战败者的求和,表现出吴王夫差对越国的尊重,对盟誓信义的遵守。

可见,吴王夫差有君王气度和君子之风,当然也与春秋时期贵族风气有关,尽管各国战争冲突不断,已经开始礼崩乐坏了,但在语言上还是表现出一定的“礼”。

显然,《越公其事》中记载的内容,勾勒出一个谦谦君子面目的夫差,推翻了《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为吴王夫差正名。其实,《史记》并非第一次犯错,仅秦始皇的记载就有不少错误,在吴王夫差问题上,只是又一次犯错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越公其事》中夫差形象来看,后来夫差逼死伍子胥的原因、西施美人计等故事,可能也是史家杜撰!

另外,夫差对越国和勾践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算得到了回报。勾践励精图治之后,终于聚集力量,进而消灭了吴国。勾践试图阻止吴王自刎,许诺给予封地和仆从,让夫差颐养天年。然而,自觉羞愧难当的吴王夫差,最终还是选择自刎而死。可见,无论是夫差还是勾践,真实面目都被史家扭曲过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