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国教民

 星夜点灯 2019-11-06

国昌于民,民兴于教,非学无以教民,无民何以守国,经国序民,在乎教谕之得失。《学记》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治国之要,一言蔽之。




察古今之际,治国有常,从政有经,以义才举官,以贤德谕民。有识者进,无知者退;有识者荣,无知者鄙。古之学者,立安邦之志,辨是非之理,察得失之因,学圣贤之要。知孝悌忠信之义,尊礼义廉耻之德。邦有道则仕,无道而隐,究其根源,实乃背其所愿。


人不惧死,何罪束之,人不乐生,何福受之,人不志学,何德秉之,不学则骄奢易更其行,不教则荣辱难改其容。“教育”始见《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古之帝王,兴文教,置太学,集天下之士,教之以尽其才,广而纳之。


《说文解字》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上施故从文,下效故从孝。”教学之本,概属上行下效,各立其志;上谧下安,各得其所。


为师者,以志砺之,以身示之,以言劝之,以德道之,以学教之。泰山不择沙石以成其势,东海不拒细流以就其深。师者不却众议,故能扬其道、明其学。为教须以身率先,躬身力行,化民成俗,其势必速于草偃,胜于火燎。克敌之术在乎将得其势,治学之术在乎师秉其道。息华文,去浮辞,禁伪辩,以正道为教,以实识为学。言者务据其理,说者必张其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致教学相长,众皆思附。


1/2页

为学者,非安于故俗,亦非溺于所问。琴瑟不协,系而更之,方弹之;为学不正,择而谕之,方理之。农耕之务,实为常勤,岂在朝暮之功,学知之要,在于持久,亦非一劳永逸。水滴石穿,铁杵成针,须臾所学,朝益暮习终为贤儒。智而勤以学,学而优以仕,仕而尊则达。


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兵无强弱之分,而将有巧拙。学无智愚之类,而师有高下。择师而教之,计之深远。取师之道而非其人,务其实亦非其名。师者严而知礼节,学者敬而知荣辱。为师者不胜其烦,为学者相观而善。


人之不才,概因教之不备、学之不精所致。天地所容,才德异殊。人知所度,各因其材,不尽相合。勿求全责备,知己知不足,亟人之所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足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见贤思齐,不掩众人之所学,知趣似者,势必与之相谋合。


以学教之,常善救之,宜各随其时。饥寒于身,方知?迫,书到用时,方明不智。事皆生于细微而成于著,治其微,逸而有功,治其著,力竭而无劳。求学之术,非一曝十寒,亦非拔苗助长之类,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而为之。计日则学有所失,经远而余年有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