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万“北府兵”完胜百万之师,淝水之战如何实现神操作?

 修悟搏 2019-11-06

北府兵固然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劲旅,东晋国防力量的中坚;可席卷群雄群族、一统北方大地的前秦军也肯定不是吃素的羸弱之师。八万北府兵能够一举战胜近百万秦军,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是内、外因相谐的必然结果。下面姑且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分析一下晋胜秦败的关键所在。

一、内因——东晋方面

1、自373年东晋最有才干作为的野心家桓温病逝、贤相谢安执政的十年间,谢安采取“镇之以和静”的策略,平衡各世家大族之间的势力,力求上层和谐稳定。而桓氏领军人物桓冲(桓温弟)亦有大局观,与谢安同心协力保护帝室,故而东晋朝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睦气象。家和万事兴,国和万事振,将相和、士族和,这是东晋取得淝水之战完胜的关键因素。

2、强敌入侵,华夏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东晋上下爆发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义愤。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这是获胜的主观因素。

3、先声夺人,挫敌锐气、士气。名将刘牢之率领五千北府兵大破前秦军于洛涧,大挫敌威,从心理上震慑了敌方。雄武英迈的前秦天王苻坚果然震惊,顿生“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畏惧心理。

4、“内奸”立功,助破秦军。原晋梁州刺史朱序兵败被俘降秦,属于身在秦营心在晋的“阴阳人”。战前,苻坚命朱序前往晋营劝降。他借机建议北府兵主将谢玄速击前秦军;战时,他又在阵后大呼“秦兵败矣”,搅乱军心,直接导致秦军崩溃。

二、外因——前秦方面

1、天王建功立业心切,操之过急。雄心勃勃的前秦天王苻坚虽然统一了北中国,但他并不满足这种“小统一”,其政治理想是完成“大一统”的千秋伟业。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苻坚陶醉于帝国强大的表象,忽视了前秦尚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必然条件,忘却名相王猛“愿不以晋为图”的临终告诫,贸然倾举国之力发动侵略战争。忽视国情,不明敌情,轻启战端,是前秦失败的前因。

2、前秦貌似强大,实则隐患多多。前秦征服北方各国各族不假,但人心可不是容易征服的,需要较长时间的融合,才能凝为一体。况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亡国破家的外族人并不大会为“我”所用,惧战厌战是必然的现象。更要命的是慕容垂、姚苌以及朱序这些韬光养晦的降将,尽管仁慈厚道、宽宏大度的苻坚待之甚厚,委以重任;他们却恩将仇报各怀鬼胎,蛰伏隐忍待机而动,一遇时机便会蠢蠢欲动,暗中使坏(慕容垂鼓动苻坚伐晋),背后拆台(朱序暗通东晋、阵后捣乱),乱中取利,实为前秦最大之隐患。军队成分复杂、士兵厌战、降将捣鬼,故前秦强大是假象。其军队庞杂肥大,属于“虚胖”,而非精壮强大,说它是“纸老虎”应该不算过分。这是前秦失败的主因。

3、战术不明,指挥不力。作战,讲究的是“谋定而后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却无明确的作战方针,只是以众欺寡,恃“强”凌“弱”,试图以泰山压顶之势碾压对手,实为不智失策。部队庞杂而松散,却乏强有力的指挥,故而有人一捣乱,本就厌战的士兵便一窝蜂地溃散,前军统帅苻融(苻坚小弟)根本就约束控制不住退潮般的乱军,反被溃军撞下战马践踏而死。兵力绝对占优的前秦,就这样稀里糊涂又无可奈何地惨败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反被烫坏了口舌伤了肠胃。淝水之战前秦一溃千里,国势骤衰。墙倒众人推,鲜卑慕容垂、羌人姚苌等枭雄纷纷趁势而起,举兵反秦建国。385年八月,后秦万年秦王姚苌擒杀苻坚;394年,姚苌灭前秦。这就是急于求成的大秦天王苻坚的人生悲剧,也是氐人前秦的悲剧。

苻坚兴师伐晋之日,正是东晋气象最好最盛之时。如果苻坚能先治内以固本,蓄势以图强,待时机成熟(此战后才一两年,桓冲、谢安便相继故去,东晋逐渐失去和谐,开始走衰)再大举南征,说不定真能一统南北、建不世之丰功伟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