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边的守候

 我的七彩石 2019-11-06
黄河边的守候

那也是个十月,我去了山西永济县城。朋友提前告诉我,会去参观黄河大铁牛。于是,我便做了些功课。
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了在遥远的唐代,永济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的中都,历史上无数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与这个小县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黄河边的守候

黄河边的守候

知道了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蒲津渡就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它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在秦朝时就建有浮桥,但由于河道总是不停的左右摇摆,浮桥屡屡被冲垮。直到唐朝开元年间,玄宗李隆基下决心整治蒲津渡,因此熔了17万斤的生铁铸成八只铁牛作桥墩,用来稳定浮桥。而当时全国的产铁量只有53.2万斤,占到全国年产铁的四分之一,相当是唐朝的三峡工程呢!

黄河边的守候

如今千百年过去,由于黄河屡次改道,铁牛终被深埋于河沙淤泥之中。直至1993年,这4尊大铁牛才从蒲津渡遗址上被挖掘出来。   
      
黄河边的守候

黄河边的守候

尽管我在心里千百次的描绘铁牛的形象,想象着它们的英姿,可是当我站在唐开元镇河大铁牛身边的时候,内心深处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出现在眼前的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铁牛了,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侵蚀和自然风化,四尊铁牛仍是矫角昂首,骨架壮硕,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工艺精湛, 真实、亲切而憨态可掬。每尊铁牛高约1.9米,长约3米,据《唐书》载:“每牛重数万斤。”呢!          
黄河边的守候

“八牛铸成后,安放在浮桥上游不远处,两岸各置四尊,夹岸以维浮梁。”

黄河边的守候

以此推断,我们面前几米远的地方应该是千年前的黄河古道了。当年那湍流不息的黄河曾经从这里流过,而今眼前却是一片枯草丛生的土地,人们常说沧海桑田,站到这里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沧海桑田,能见证这一切的,恐怕只有这几尊沉默的铁牛了。            
 黄河边的守候

黄河边的守候

面朝黄河傲然屹立的铁牛,一个个威风凛凛,牛的犄角警惕地前伸着,牛的眼睛炯炯有神,牛的身体作匍匐状,神态似怒非怒,像是随时要跃起耕耘,又像是牢牢地盘踞在大地之上,神武而威猛。铁牛的外表润墨黝黑,肤泽晶莹,敦厚可爱。

黄河边的守候

黄河边的守候

那具有粗犷美的肌肉展示着它们的力量,那透着坚毅神情的眼睛在向我诉说它沉默的内心,我能够感受到它起伏的呼吸,能够听到它充满激情“哞哞”的吼声,那吼声交织在九曲黄河的波涛声中,一泄千里……                     
黄河边的守候

黄河边的守候


铁牛身边分立着四个不同姿势不同民族的牧牛铁人。四个人或作先牵,或作回叱,其面目意色各宛然。每一个牵牛的铁人,衣着神态各不相同,分别代表四个不同民族:维吾尔族、蒙古、藏族、汉人(您看到了吗?这位汉人的服装还是西服领哦)。铁牛的神武威严与铁人的生动活跃构成了一组动静结合趣味横生的画面,既显示了镇慑黄河的气势,又显示和谐共生的氛围。  
此刻,他们正与铁牛一道,警惕着黄河出现的险情,随时准备待发,完成固桥守河之责。     

黄河边的守候

久久注目这肃穆的铁牛和铁人,我的眼睛潮湿了,我在想啊,从伫立起至今,它们在黄河岸边已经默默守候了1200多年了,在它们的眼里,走过了政要,经过了商贾;在它们的身上,忽而是战火的烘烤,忽而是洪水的冰凉;在它们的心中,白云千载,往事悠悠......     
  
黄河边的守候

黄河无情改道,那铁牛铁人曾沉入淤泥数百年。人牛有义相扶,在暗无天日憋闷腥臭的淤泥中,它们相互安慰走过劫难。是啊,历经那段岁月,它们还有什么不能面对?

黄河边的守候

而今,它们从容现身,带着大唐的雍容,不动声色的静卧在这古老的黄河蒲津渡遗址,虽然没有了肩负桥梁的重任,但它们依然膘肥体壮,圆目似怒,竖耳倾听,一幅“沧桑未改牛脾气,进退还凭铁骨头”的气势,令人肃然起敬。
  黄河边的守候

 我深情地抚摸着黄河铁牛,拥抱着这默默地守候者,与它们合影留念,和它们依依惜别,一种难以形容的自豪和感动油然从心底升腾而起。

黄河边的守候

黄河边的守候

黄河边的守候

蒲津渡是大唐雄风的再现,是民族历史记忆的复活,是货真价实原汁原味的中华文明遗产之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发展的里程碑,它见证着大唐盛世国富民丰的繁华;也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桥梁史、水利史和雕塑史上的奇迹。其观赏价值和那些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修建的花里胡哨的假古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黄河边的守候

黄河铁牛充满灵性,闪烁着大美的英姿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