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冈随笔

 01一线 2019-11-06

井冈随笔

――红绿交辉映井冈

文/01一线 发表时间:2010.7.28

有些人,有些事留给人们的记忆是深远的。小时候,我们读着“最响亮的歌是《东方红》,最伟大的领袖是毛主席”小学课本里的句子。后来在中学时代,我们读到了吴伯箫的《歌声》,更加体会到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无论在哪里听过,哪里的情景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环境,天气,人物,色彩,甚至连听歌时的感触,都会烙印在记忆的深处,象在记忆里摄下了声音的影片一样。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只要在什么时候再听到那种歌声,那声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起来。这些年来,在全国唱响的红歌也是给人耳目一新。红歌来源于红色根据地,留给人们的记忆也是深远的。听着、唱着、看着这些反映红土地的视频,让我回忆起来井冈山上的一些人、一些事。

革命圣地井冈山,我想,总是令人向往的,留给人们的记忆也是永远的。巍巍井冈山,绵亘五百里,它以绮丽的风光、宜人的气候和启人缅怀的革命胜迹,屹立在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边与江西吉安的泰和、遂川两县接壤,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也是中国的一座新兴旅游山城。

1927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次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一次实现了我们党工作重点由城市向农村的伟大转折;积累了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发动群众工作的宝贵经验。井冈山因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被朱德同志称为“天下第一山”。

今年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电视里不断在播放许许多多反映当年革命斗争的历史影片,尽管大多数都已经看过,但总是忍不住要去守候,比如这些天播出的《东方红1949》,还有这些年来几经播放的《井冈山》。只因生长在红旗下的我,打从小时候就接受了党的熏陶。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岗位上参加的几次干部考试中更是历学了几遍党史,几经重温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每每读到或看到这些历史或场景,眼前,总是飘忽着那些岁月一幅幅的激扬的红旗,让心中充满激情。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好,山林好。井冈山既是红色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又是一座绿色风水宝库。1960年董必武同志访问井冈山时说:“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种植,今日正繁荣”。井冈山不仅是中国的革命摇篮,它更以那革命史迹与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原始风光,红绿交辉相映著称于世;它是红色传统教育与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陶冶身心的绝佳去处。这些年来流行很多的说法:井冈山,神圣的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中国最值钱的山,天下第一山!我拿诗来说:“山青水秀好风光,阳山送你仕途强;五指峰里透机缘,保你阳光财源广。”当然,人们来井冈山,主要还是因为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的缘故。当年,朱德同志重上井冈山时挥毫写下了“天下第一山”的题词;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畅游井冈山后,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

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案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井冈山既然是红色革命的摇篮,因而有很多的革命人文景观,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著名的有挹翠湖边茨坪革命旧址。这里东南角几座土黄色、砖木结构的平房,就是当年*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曾居住于此。还有著名的黄洋界保护战遗址,曾留下了毛主席写的“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壮丽诗篇。自从1927年红色的铁流融汇在井冈山之后,井冈山的生命力得到了焕发,“星星之火”不仅燃遍了神州,同时,凝聚成了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传奇的石刻碑帖,淳朴的民间风俗,优美的民间传说,丰富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井冈山的深厚人文背景。19655月下旬,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写下了《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 井冈山》二首光辉诗词。郭沫若先生后来访问井冈山时,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风来桐木岭,人上井冈山。千曲萦公路,群峰卷巨澜。翻身根据地,革命母胎盘。阳光弥六合,红星万古丹。”井冈电影:《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  井冈歌曲:《井冈山上迎客来》、《井冈山上太阳红》、《歌唱井冈山》、《井冈山下种南瓜》大型革命圣地实景演出《井冈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血雨腥风。

井冈山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井冈山有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5个自然村落。从上往下看,每个村都以盆地为底山作壁,酷似井状。景区内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主要景观的类型有: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气象、高山田园风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温泉等八类。具有“雄、险、秀、幽、奇”的特色。可以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尤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而蜚声中外。目前龙潭旅游景点的大门前镌刻着郭沫若先生《龙潭》诗,他写道:“井冈山上有龙潭,瀑布奔流叠作三。樵径断残成绝境,车工开拓免垂毡。三潭交响千峰静,一井苍穹万木酣。土地归农思雨露,潜龙焉肯锁深岚。”如今,这首诗供游人品读、回味,使人倍增游山玩水之乐。

我们崇敬郭老老先生,他不是一般的观览风光,他是通过参观访问加深理解和实践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他酷爱毛主席、朱德创建的井冈山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他登上黄洋界,俯瞰群山,心潮澎湃,吟诵着毛主席的光辉诗词,郭老意味深长地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为易,是毛主席唤起工农千百万打出来的啊!他把这种意境融入了诗作《黄洋界》中:“海拔一千六百米,汪洋万岭望黄洋。雄关如铁旌旗壮,小径挑粮领袖忙。五里横排遗槲树,千秋蔽芾胜甘棠。杜鹃今已花时过,百战壕边草木香。”黄洋界海拔一千多米,群峰叠起,山势险峻,云雾翻腾,胜似一片汪洋大海,一望无际。故又名“汪洋界”。诗里的“蔽芾”即茂盛之意,“甘棠”即棠梨树,古代有的官员曾在甘棠树下休息和住宿。这句诗意思是说,井冈山人民对黄洋界那株槲树,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虽然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它比过去更加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因敬爱领袖人物而及树,说明今天的人民无比颂赞和怀念为自己获得解放和幸福而卓越奋战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关于井冈山的渊源得名,从听说和看到的这种说法,那就是“井冈山”的名字来源于井冈山主峰山麓的一个叫“井冈山村”的村庄。相传清朝初年,广东省兴宁县蓝、黄姓两家农户,为避免战乱和苛捐杂税,到五指峰山下一块小盆地安家落户。因为那里四周群山环立,地势酷似一口井:村旁有一条山溪流过,客籍人把溪叫作“江”,村子就叫“井江山”。又因客籍人口音“江”与“冈”谐音,久而久之,大家就称“井冈山村”了。1927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11月,毛泽东代表中共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一份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首次正式使用了“井冈山”这一名称。并且在这里创下了许多的井冈山第一。

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一部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第一所红军医院:红光医院(小井红军医院)。

第一所红军军事院校:井冈山红军学校。

第一个红色经贸部门:工农兵政府公卖处。

第一个红色造币厂:上井红军造币厂。

第一次在军队中实行*制:成立士兵委员会。

第一个发展农业机关:农业处。

第一次制定《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朱毛第一次会面:龙江书院。

在这里既可以寻觅革命的足迹,又可以领略山川的美景。

我去过几次井冈山,领略了井冈山的绿色和红色特点。首次去井冈山,袁鹰的《井冈翠竹》就在眼前,“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时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井冈翠竹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写下过壮丽的诗篇。在那个峥嵘岁月里,满山遍野的翠竹就是挥舞着的杀敌长剑,军民用它作矛、作刀柄,锯成竹梆传信号,扎成竹筏送军情,编织斗笠送红军。竹笋作过红军露营野炊的菜、竹子作过毛泽东、朱德和军民挑粮食、运弹药的扁担,竹片点燃作过红军的火把,竹梢挂过红军的战旗,深深的竹林更是红军战士出其不意打击敌人的天然掩体。在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中,五里横排埋竹钉,黄洋界上筑长城,军民正是利用毛竹削成尖尖的竹钉,埋在山间路旁,使敌人陷入竹钉陷阱。“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当看到竹筒,就能联想起当年山上缺粮的岁月,仿佛看到了当时老表们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粮食上山的情景。

井冈翠竹象征了坚强不屈、勇敢乐观的军民,井冈翠竹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的生机,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井冈山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井冈山的翠竹,从此成了革命的竹子,从前为革命建功,现在和将来仍然为新中国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井冈山的翠竹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精神,也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井冈一盏灯,中华当自明。井冈山是星火燎原的地方,革命的起点就在这里。很多革命烈士的忠骨都埋在井冈山,它是革命的圣地,是我们永远敬仰的地方。井冈山这面凝结无数革命先烈鲜血的红旗,从此映红了六盘山、宝塔山、太行山、沂蒙山、五指山和天安门。忘不了此山,此人,此情,此景。因为井冈山,可歌,可泣,可赞,可撼。

井冈山赋予了中国革命,中国革命也塑造了井冈山。如今,井冈山革命圣地的渊源,鼓励着家乡的人们发扬当年的红军精神,把经济的星星之火,燎原在祖国山河的日丽中!新时代,使命肩,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每每春到井冈,“革命摇篮井冈山,百花争艳春烂漫。万峰竟秀层林染,喜见满眼红杜鹃。”忆当年,久有凌云志,当年毛委员。红米饭,南瓜汤。“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看今朝,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圣地静谧肃清,碧绿清新,摇篮井冈山,红色旅游欢!今日井冈山,不但是红色旅游山,而且还是文化山和绿色山,“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绿色明珠流光溢彩”。从红色中走去,向绿色走去,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

今天,在纪念“八.一”建军节的日子里,让我再次好好体会了一回井冈山那面中国不朽的旗帜和以她的精神铸就了的永恒丰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吉安市制造业信息化指导专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1982年考入江西工业大学(今南昌大学)学习。19868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设备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实践。现任某央企信息部门主任。

职场上主要擅长机械自动化、电子信息化、管理标准化和企业文化等专业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有十多项科技和创新成果、技术改造项目成果、技术改正重大成果荣获省部级和市级表彰,主要作品有专业论著、科技论文、讲义(课件)、调研(技术)报告、案例、QC成果、科技创新成果。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交流会议和网络媒体上发表论文50余篇。

业余爱好旅游、体育、写作、摄影。主要作品有文学杂文、小说、评论、散文、游记、诗词、格言(语录)、评论、新闻及摄影。在报刊媒体发表新文学作品300余篇。在《中国作家文库》等各类书籍、报刊和文学网发表作品500余篇。其中50多篇作品应邀参赛获奖,曾荣获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中国诗词家当代百强才子等荣誉的称号。个人辞条已编入《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目前参与全国科监委行业发展战略委员会、全国品牌委行业调查委员会、全国高科技创新品牌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中国作家(交流)协会等十多个学会团体活动。

作者自述:我的业余只想静守自己的内心,做岁月里的宁静人。平时业余喜欢随笔写点人生经历和感悟文字,用以调理白天强于工科的头脑。记得在我40岁生日那天,一位朋友给我发过一条短信:你,一口气在人生的跑道上跑了N圈。今天,又到了起跑点。累了吧?休息一下吧。明天你又将开始新的一圈。而我,将一如既往的站在跑道边为你呐喊助威。我回复朋友说:人生是一场自我完善的修行,所有的经历,无论悲喜,都为塑造更完美的自己,待那时,即使青春不再,年华已逝,也终究会遇见最美的自己。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的时光列车。如果按生命83年计,我们的人生时光也就只有3万天。可是,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这些日子,我们没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豪迈之行。感念之余,我回顾了过去,检讨了自己。认定了两点体会:一是要把人生奉献给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因为生命的伟大用途,是要把它花费在比本身寿命更为长久的事物上面。二是要决心为年岁增添生命,因为思想得最多,感受到最高尚的东西,做出最佳行为的人,生活得最丰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