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之十二:贵州凯里市玉龙养殖家庭农场

 乐康居 2019-11-06

养殖类

贵州凯里市玉龙养殖家庭农场:

公司和农场利益共享 农民和企业风险共担

导读:

       玉龙养殖农场采用“公司+农场”模式,有效解决了产品技术和销售问题,实现了规模经营、稳定就业、增收创富。

这个案例表明,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家庭经营,发挥适度规模经营优势。玉龙农场年出栏量保持在1400—1700头(猪)之间,这保证了农场主夫妇二人家庭经营范围。这个规模有利于精心管理农场,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适度规模效应。二是多主体融合发展,建成新型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玉龙农场借助政府产业政策,采取“公司+农场”模式,解决了养殖技术、产品销售问题。这种模式既发挥了农场生产优势,又发挥了龙头企业技术及销售优势,形成了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产业组织模式。三是借力金融贷款,从小农户变身家庭农场。玉龙农场先后享受贴息政策,从农村商业银行贷款40余万。借助贷款,玉龙农场投入建设农场固定设施,从小农户变成了家庭农场。四是积极学习养殖技术,提高生产养殖能力。农场主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夫妇二人逐渐掌握了核心的养殖技术,不仅提高了仔猪存活率,还保障了养殖收益。

案例介绍:

玉龙养殖家庭农场位于贵州省凯里市经济开发区下司镇铜鼓村翁达地段,距凯里市20余公里,沪昆高速沿镇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农场主杨胜潮,现年43岁,曾在浙江打工,2014年返乡创业,借助政府产业扶贫政策,开始与温氏集团合作,从事生猪养殖。2015年1月成立了玉龙养殖农场。养殖农场建设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其中圈舍面积1186.5平方米,养殖场内设有饲料间、药房、洗涤房等基础设施。养殖场内建有660立方米的四级化粪池、133平方米的固粪暂存间,购置固液分离机一台。养殖场还和周边3户农户共同出资20余万元配备250KV变压器、50KVA发电机。玉龙养殖场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家庭经营、适度规模、依靠公司、发挥优势,实现了规模增收,创业致富。

一、采用“公司+农场”模式,技术销售有保障。由于凯里市委、市政府开展产业扶贫政策,将发展生猪养殖作为全市主导产业之一,于是大力引进了温氏集团。通过温氏集团在当地积极推广“公司+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玉龙养殖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起来的。这种模式中,公司通过采取“四提供、一保证、一回收”的方式保证养殖农场收益,其中:“四提供”是公司提供猪苗、饲料、药物、免费技术指导;“一保证”是保障养殖户得到合理利润;“一回收”是农户进苗前与公司签订饲养合同,公司保价回收,目前回收价为7.2元/斤。玉龙养殖场杨胜潮养的仔猪就是统一由温氏公司提供,饲料、防疫药品、防疫技术也是由温氏公司统一提供和培训。饲养后,猪出栏也是公司按保底价统一收购。农场则需要按照公司要求修建猪舍、参加公司培训。按照这一模式,玉龙养殖场农场主杨胜潮最初利用自己全部积蓄20万元,又向农商行及亲朋好友筹措资金80万元,流转租用土地4亩,先后投资修建猪舍、饲料间、药房、洗涤房、化粪池、固粪暂存间、养殖农场公路1000余米等基础设施。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成后,农场严格按照公司合同约定生产。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司要求进行防疫、消毒及粪便处理。待猪出栏时,公司统一按保底价收购后销售。这种模式解除了杨胜潮夫妇生猪市场销售的后顾之忧,能把主要精力用在生猪养殖上,发挥了农场生产优势。这种模式还消除了农场养殖技术问题,由公司统一培训、发药、防疫,标准化流程生产,保证了生猪养殖质量。正是因为有技术和销售保障,农场生产经营风险降低,收入有保障。

二、适度规模经营,家庭收入有保障。玉龙养殖场2018年年饲养量1500头,分两批出栏,现有750头。近年来,农场平均年出栏1400头,平均每头猪能挣200—300元。如果以200元计算,玉龙养殖场平均每年毛收入约28万,扣除地租约1.2万/年、贷款利息1.8万/年、用电变压器损耗费2.4万/年、电费等其他费用5万/年,一年基本可以实现18万左右的收入。但1600头,最多1700头是家庭农场中2人管理的上限,如果超出这一规模则需要雇工管理。目前,当地雇工非常难,且费用高,如雇工搬运饲料需要付100元/天。如果农场雇工,收入会减少,且不能保证雇工工人生产能符合温氏公司的生产规定。尽管玉龙养殖场打算下一步适当扩大养殖规模,但仅仅是将存栏量增加到850头,年饲养量达到1700头,平均年出栏1600头,这样可以保证依然是夫妻2人管理。虽然这基本达到两人管理的上限,会比较累,但年收入可以突破30万元,家里收入更有保障。

三、家庭生产经营,小农户就业有保障。玉龙养殖场完全以家庭成员生产经营,没有常年雇工和临时雇工。事实上,农场主杨胜潮与妻子最初是和自己哥哥合伙养猪,后来规模扩大了,也掌握了养殖技术,杨胜潮与妻子就独立出来,自己单独养,并成立了家庭农场。农场一直是夫妇2人经营管理,搬料、喂食、打针、清理等工作全部自己承担。自从养殖场建成后,全家四人以养殖场为家,一年四季吃住在养殖场。由于与公司合作,农场养殖风险低,收入也有保障。杨胜潮夫妇对未来农场的发展充满信心,打算以后一直经营农场,不打算再外出打工。经营农场可以照顾自己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这样心里也踏实。

四、农民技能提升,培育高素质农民有保障。由于与公司合作,在管理和防疫方面,经过公司的技术培训和日常指导,杨胜潮夫妻逐渐掌握了养猪技术和防疫措施,大大增强了养殖技术保障,提高了仔猪成活率。近4年来,玉龙养殖农场仔猪死亡率都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为保障家庭养殖收益提供了有力支撑。43岁的杨胜潮和29岁的妻子陈晓花,他们有外出务工的经验,又经过多年养殖技能实践,从养殖门外汉逐步变成养殖能手,又从养殖能手变成懂管理、能吃苦、会经营的农场主。在他们的引导下,当地其他青壮年也越来越多从事养殖产业。在他们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通过发展养殖业,走上了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致富之路。玉龙养殖家庭农场为引导农户发展、培育高素质农民提供了有益借鉴。

来源: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