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信秋词》诗中隐喻着不得志的遭际,包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心绪

 古稀老人赵 2019-11-06

《长信秋词》此诗约作于开元十五年(727)王昌龄中进士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这组《长信秋词》一共五首,这是第三首。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曾经把这一题下两首诗收入“相和歌·楚调曲”,题为“长信怨”,据说它来自“健好怨”。长信就是指汉代的长信宫,汉成帝时,班婕好曾受到宠爱,后来汉成帝又宠爱赵飞燕姐妹,班婕好失宠后怕受到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就请求到长信宫去侍奉太后,从此寂寞地度过一生,“婕好怨”就是后人哀怜班娃好所作的乐歌,“长信怨”则是以像班娃好这样失宠的宫妃或宫女为主角的诗歌,表现这些女子精神的痛苦和生活的寂寞。

《长信秋词》诗中隐喻着不得志的遭际,包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心绪

这种以宫女为表现对象的诗歌又叫“宫词”,但是它和齐梁时期的宫体诗大不相同,齐梁宫体诗多是以男性赏玩的眼光表现女性的容貌体态等,王昌龄的官词则着重表现宫女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后来王建也有宫词一百首,但王建的宫词着重表现皇帝与宫妃的调情说爱、宴饮娱乐,王昌龄的宫词则着重表现宫女的凄苦、哀怨、寂寞的精神状态。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

《长信秋词》诗中隐喻着不得志的遭际,包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心绪

“奉帚”:持帚洒扫。此句谓清早殿门开时,即拿者扫帚扫地。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咏扇诗》,以秋扇见捐抒发自己被弃的哀怨之情。陆时雍的《诗镜总评》曾经评价王昌龄的诗歌是充满深情苦恨的唐人《骚》语。所谓骚语,是说它继承了屈原借香草美人隐喻抒写内心理想和优愤的特点。如果联系王昌龄的人生经历,这种评价应当说还是很有道理的。王昌龄一向都自视颇高,有很远大的理想,曾经以班超、傅说自期,并自比诸葛亮。

《长信秋词》诗中隐喻着不得志的遭际,包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心绪

可是,尽管他志向高远,才华出众,又生活在开元盛世,仕途却并不顺利,直到三十多岁才考中进土得到一个秘书监校书郎的闲职,后来被贬岭南,第二年北归后任江宁县丞,不久又一次被贬到龙标当县尉。王昌龄一生都只做了些小官小吏,而他的结局也很悲惨,安史之乱后,他为躲避战乱,逃到江淮一带居住,被亳州刺史间丘晓杀害。纵观王昌龄的一生,可以说是怀才不遇,而他的坎坷仕途与官女的不幸遭遇很有相似之处,一个是志怀高远却多次遭到贬谪、沉沦下條,一个是痴盼君恩却终遭遗弃、深锁冷宫,一个才高命蹇,一个红颜薄命。

《长信秋词》诗中隐喻着不得志的遭际,包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心绪

所以王昌龄在宫怨诗中隐喻着自己不得志的遭际,包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心绪,这应当说是可以成立的推测。关于这一点,从王昌龄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主张中也可得到证实。他继承《诗大序》的“言志说”,又加以发展而提出了抒一己当时之愤气的“申心说”,即强调要以诗歌抒发内心情感,尤其是抑郁惆怅的愤气。所以他的宫怨诗或许是借宫女的苦闷哀怨,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抑郁之气。

《长信秋词》诗中隐喻着不得志的遭际,包含着作者非常复杂的心绪

关于《长信秋词》,有“旗亭画壁”的故事,说明了王昌龄诗的音乐美和易于入乐传唱。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特别擅长七绝的写作,他最有名的一些诗基本都是七绝,包括《长信秋词》、《从军行》、《出塞》等,而这些也都是乐府旧题。在汉魏乐府的旧曲调已经失传以后,唐代诗歌与音乐关系最密切的体裁就是绝句;而王昌龄之所以大量用绝句的形式来写乐府,从他个人的原因来说当然是因为他擅长七绝这种体裁,而从时代的因素来说这是一个近体律绝盛行的时代,比如初唐的杨炯也是用五律的形式来写《从军行》这个乐府旧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