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诗人王维是状元之才,为何初入官场却只当八品小官呢?

 江山携手 2019-11-06

说起唐朝诗人王维,很多人都对他的诗作朗朗上口。从王维的诗作来看,他擅长写田园山水诗。然而在王维的多篇诗作中,你可以看出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厌恶,晚年他甚至过起隐居的生活。或许他就是对个人仕途的忧虑和不满,才会寄情于景,晚年甚至还过起隐居的生活。


如果细细查看王维为官经历,你就不难发现王维为什么会对官场不满了。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王维参加科举并状元及第。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王维初入官场,至少有一个高的起点。不过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王维初入官场的第一个职位居然是太乐丞,一个掌管礼乐的八品小官。自开元十九年到开元二十六年的7年时间里,王维频频调任于在各种八品小官中,历任济州司仓参军、右拾遗、监察御史等。

开元二十二年(735年),张九龄任中书令,王维写了一首《上张令公》,以此为干谒。张九龄提拔王维为右拾遗。王维感恩涕零,又写了首《献始兴公》,以感谢张九龄知遇之恩,但问题是右拾遗也不过区区八品小官而已。


后来,张九龄罢相,王维改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塞外。在那里王维写了著名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成为后代人人皆知的名句。

在各朝各代,高中状元的人都会被当作人才来培养。以明清时代为例,高中状元之后即授庶吉士,到翰林院观政,再外放为官以积累资历,回朝之时即可担任要职,时机一到就可以入阁,充当辅臣。但在唐朝却是个例外,能够高中状元的王维,却只当小小的八品官,让人难以理解。这是为什么呢?


一、唐朝的科举制度不完善。

我国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但真正完善科举制度的是宋朝,唐朝的科举制度是非常不完善的。例如唐朝的科举制度是由知贡举(朝廷任命掌管科举的官员)一个来确定名次。参加科举之时,很多人都会走后门,通过关系来获取更高的排名。王维在参加科举之前和岐王、薛王走得很近,而且通过岐王认识玉真公主,走玉真公主的门路,拿到状元之位。另外,唐朝通过科举制度提拔的人才在任职上并没有什么标准。简单地讲,通过科举考上状元又怎么样?当什么官还是由皇帝说了算。

在唐朝以后,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各朝代对通过科举制度提拔的人才的任职、升迁都有明确的规定。金榜题名之后,朝廷相关重臣就会按规定写份人事安排的奏疏上奏皇帝,皇帝批示即可。


二、唐玄宗李隆基不看好王维。有3个原因:

1.王维跟岐王、薛王关系较好,这会影响到他的仕途。

岐王李隆范、薛王李业都是唐玄宗的弟弟。唐玄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通过唐隆政变杀死韦后和安乐公主,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改封为平王,被立为太子。后来,李隆基继承皇位,但太平公主势力强大,经常干涉朝政。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再次发动“先天政变”,铲除太平公主,大唐终于掌握在李隆基手中。李隆基多次通过政变铲除政敌,当他掌握大权之后,自然也会采取措施防范类似的事情发生。岐王李隆范、薛王李业就成了李隆基重点关照的对象,王维恰恰跟岐王李隆范、薛王李业来往甚密,对于这样的人,李隆基很难委以重任。


2.出身五姓七望,让李隆基不敢轻易重用他。

王维出身太原王氏,是五姓七望之一,家族势力强大。唐朝自李世民开始,就对五姓七望的势力非常顾忌,朝廷很多官员都与五姓七望有关联。可以说五姓七望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唐李氏的统治地位。唐朝历代皇帝都会采取各种手段打压五姓七望。武则天时代甚至还想通过婚姻手段限制五姓七望的女子出嫁,因此闹了个大笑话。从这点来讲,李隆基对出身五姓七望的王维就不大对付了。


3.受伶人舞黄狮子事件的影响。

高中状元的王维以小小太乐丞开始他的职场生涯,负责掌管朝廷礼乐,期间却发生了一件伶人舞黄狮子的事件。

据《唐语林》卷5《补遗》载:“王维为大乐丞, 被人嗾令舞黄狮子, 坐是出官。黄狮子者, 非天子不舞也。”

从记载来看,舞黄狮子是皇帝的权力,其他人不能私自舞黄狮子。王维是大乐丞,有伶人不慎私自表演了舞黄狮子,这是违规的。王维作为领导,背下了这次事件的黑锅,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其实,如果只是表演了舞黄狮子,李隆基未必会在意此事。但王维与岐王、薛王送往密切,然后再让伶人表演舞黄狮子,这两件事放在一起就敏感了。


张九龄只是提拔王维当个小小的右拾遗,他竟如此感激,这足以表明他更渴望自己在官场上大展宏图。可惜王维仕途不顺,最终也只能将这种仕途失意的心情写到他的诗里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