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的五绝小诗《辛夷坞》,摩洁深于禅,此是心无挂碍境界

 江山携手 2019-11-06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夢。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注释】辛爽坞:王维輛川别墅(在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麓)中的一处景观。

【赏析】《辛夷坞》这首五绝小诗,以清新、简洁的笔墨摄取了空山寂洞与自开自谢的芙蓉花两组意象,体现心境契合、自性空寂的禅悦之趣。清代刘宏照《唐诗真趣篇》评说《辛夷坞》一诗时讲:“摩洁深于禅,此是心无挂碍境界。“

王维深于禅理,喜借自然世界的空、净、无、寂、清、远的意象,在其山水诗中描绘一种以净空、寂美为特征的画境,体现禅宗妙悟直觉,心境契合的境界,开拓了诗歌艺术独特的境界美。《辛夷坞》、《鹿柴》便是以禅法入诗,富有禅趣的代表作。所谓“心无挂碍”,是禅宗佛学“净心”理论的通俗表述,它是讲心地清净,自性空寂,不染六尘,不生六欲,自在解脱,无累无碍,达到心性清净、空寂的无差别境界,使心与境直接契合、融透,体验到佛心之禅悦。

辛夷,自古便是与兰、桂并美的象征物,其花苞似笔,生于枝梢末端,花开时,高枝末梢的花最先开放。花紫红似莲而小如盏,芳菲馥郁,故又称芙蓉花。前二句写花开之景,抓住“木末芙蓉花”的独有特征,勾描出辛花高扬枝梢,超然青空,在山中绽放红薯的高洁形象。后二句写花落之境,“涧户寂无人”,摄取寂静之山河,无人之陋户,映衬那淡泊自处的芙蓉花在山涧里“纷纷开且落”,于是,辛夷花便成为既高洁,又淡逸、清寂的形象。

这同左思《咏史》诗所写的“郁郁润底松,离离山上苗”的埋设、压抑于洞底的青松形象,颇为相似,但王维诗中没有左思那种郁愤不平的气概,而是展现出一幅淡然静美,空寂宁极的境象。辛夷花春来自开,春去自落,自在无碍,不染尘垢;生于洞户空寂之境,而自馨其芳,处无人识鉴之地,而自适其性。这正是诗人神往空净、寂乐之禅境的自我心性的象征和写照。此诗笔法洁净、自然,毫无着境滞物之感,堪称境象空明,玲珑澄澈,似水中之月,境中之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