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楹联赏析

 cxag 2019-11-06

楹联,也叫对联、对子,是我国独有的文化传统。它是悬挂或贴摆在壁间、柱上、幕上的联语,字数多少无定规,要求相对工整,是诗词形式的一种演变。它也曾与京剧艺术结合,出现了各式各样的京剧联。戏曲一向是以趣娱人,趣是中国人鉴赏戏曲艺术的焦点。京剧联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人生百态,而且文中设趣,耐人寻味,妙趣横生,令人叫绝。涉笔成趣,下笔有情,也是对联儿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品格。本文选入的七联大都是把梨园的字(如人名、戏名、流派名等)嵌入联中,富于一定的趣味和诗情。

红藕生红莲,藕虹导演红莲寺;

香墨写香菱,墨香巧撰香菱词。

这副对联产生于二、三十年代。剧作家翁偶虹的中学同学金受申发现《火烧红莲寺》是翁编排 的,便作了上联。金把上联写在文章内,刊登在报上,掀起征求下联的活动。应征头名的获得者恰是翁的忘年交张郁庭,他出色地对出了下联。这副联儿,巧就巧在把戏曲文学大师翁偶虹与编剧前辈名家陈墨香(1884至1942年)的名字同他们各自的戏巧嵌成文。下联的四“香”对上联四“红”,作者在文字的同音、颠倒、双关上作修辞文章。《火烧红莲寺》是翁当年编写的连台本旧戏。陈墨香从1924至1935年在荀慧生的留香社任编剧,为荀编剧达50余种,其中就有根据古典小说《红楼梦》改编的京剧《香菱》。

马派、黄派都是创新派;

甜腔、嗲腔纯属最佳腔。

此联产生于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黄桂秋再度合作的1946年6月上海天蟾舞台。前场打炮戏《四进士》,三千人的剧场满座,场内高悬中堂“天作之合”,两旁挂了一副对联就是此联。这副对联很通俗,适合挂在剧场供平民观赏。上联在“派”上,下联在“派”的最鲜明特点“腔”上作文章,对仗工整。“黄派”指南方青衣黄桂秋(1906至1978年)所创造的黄派艺术,代表作有《别宫·祭江》、《蝴蝶媒》、《春秋配》等。“甜腔”: 因马连良的唱在当时被称为“老谭派加白糖”,故曰“甜腔”。嗲腔: 因黄桂秋的唱腔“嗲、脆、甜、娇”,故上海人称为“嗲腔”。

英名盖世三岔口; 

杰作惊天十字坡。

这副联儿是著名书画家吴湖帆题赠给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一副绝妙对联(另一说是大戏剧家田汉所作)。它巧妙地嵌藏着盖老的原名“英杰”(张英杰)、艺名“盖天”(老一辈观众都亲昵地称他为“盖天儿”)和他的两出名剧。盖叫天(1888至1971年)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会上演出《武松打店》(即《十字坡》),荣获文化部颁发的荣誉奖。

猎虎三座山,初出茅庐卧薪尝胆,正喜玉簪辉强项;

牧羊九江口,点将杨门锦车使节,陡惊春草萎雪原。 

著名戏曲剧作家范钧宏于1986年9月24日逝世,这是翁偶虹为悼他所作的一副典型的“嵌字长联”。翁比范长6岁,解放后同在中国京剧院任编剧,二人作品交替而出。这副长联嵌有范之十二出力作,但纯从字面上看,也仍不失伤悼之真情。十二出力作是《猎虎记》、《三座山》、《初出茅 庐》、《卧薪尝胆》、《玉簪记》、《强项令》、《龙女牧羊》、《九江口》、《杨门女将》、《锦车使节》、《春草闯堂》、《林海雪原》,有的是他创作或改编,有的是与他人合作。

空城未果,你期独赴断密涧;

甘露犹香,不料竟登上天台。

1989年4月22日京剧奚派传人、书法家欧阳中石得知方荣翔病故,立刻疾书寄去了如上的挽嶂。这副挽词将京剧表演艺术家、裘派传人方荣翔生前演出过的四出戏嵌在联内,用以表达作者对方逝 世的惋惜之情。空城即《空城计》,方曾演过剧中的司马懿。《断密涧》为净生并重的对儿戏,方曾演过剧中的主角李密;他在济南逝世前的当月初,为听众最后一次录音,放声清唱了《断密涧》选段。甘露即《甘露寺》,方曾演过剧中的孙权。《上天台》,方在“绑子上殿”中饰姚期。

十四载,翰墨相随,析京昆,论雅俗,谈笑忘年,想春风化雨;

九二寿,仙凡骤隔,怀监酒,叹闻铃,苍茫纵横,杳流水高山。

1993年7月17日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逝世,享年92岁,王家熙同志献上这副挽联。作者自1980年4月文化部、中国剧协等在上海联合主办“俞振飞演剧生活60年纪念活动”起,前后与俞老相交往14 年,亲见他不分昼夜地为保护和弘扬京昆艺术尽心尽力。此联上联写二人的忘年交情,下联写对逝者的无限怀念之情。监酒即《监酒令》,俞自1934年正式成为专业演员,以此剧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俞在剧中饰刘章。在半个多世纪里,俞对它作了精心加工,是俞派的代表作。闻铃即《长生殿·闻铃》一折,是俞擅演的代表剧目,俞在剧中饰唐明皇。

望江君台春秋配;

怜香伴侣状元媒。

1997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在去世(5月27日)的前三天写下了这副嵌字联,接着又换小笔题 了“昔日演出四剧撰联,七十八岁张君秋”。大概这也是张的绝笔。这副联儿巧就巧在内中嵌有张 派不同历史时期的四个剧目,用以表达他对这些戏的拳拳之心。从字面看,他饱含诗情地重述了两个富有独特个性的姻缘。张自1951年从港回京,组成北京京剧三团,排演了新戏《望江亭》、《怜香伴》等代表剧目。《春秋配》是三、四十年代他在马连良组建的“扶风社”时期,常演的正旦青衣戏。《状元媒》一名《铜台阵》,1960年叶德霖改编,张派代表剧目之一。

作者:史福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