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乐正骨的创始人郭祥泰|始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基因

 AAA恒春堂 2019-11-07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 孟子

郭祥泰(生卒年代不详),字致和,清乾隆嘉庆年间人。

《郭氏家谱》记载:“居心平易,赋性谦逊,幼读书即好岐伯之学,缮练揣摩,专精于正骨,凡有病投者,触手即愈,数十年无遇一症而模糊,亦无一治而不痊者,富贵贫贱一以待之。天鉴神佑,宜其五旬后而获一子也。”

后代人称他老八先儿,乃平乐郭氏正骨的第一代创始人。

郭祥泰天资聪颖,智慧过人,16岁时已熟读《四书五经》。受家族先人影响,郭祥泰立志学医,并以行医为生。后独辟蹊径,专攻中医骨伤学。

他苦心研读医书,将《周易》、《素问》等书烂熟于心。在有幸习得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后,更是如虎添翼。很快,他在自家宅院开起了医坊,名扬乡里。

除了《郭氏家谱》中寥寥数语的记载,关于郭祥泰行医的事迹,流传后世的很少。但由他创立并传承下来的正骨神技,以及“富贵贫贱一以待之”的崇高医德和医风,让子孙后代受用不尽, 200多年来影响并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平乐正骨的传人。

除了创立平乐正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贡献外,郭祥泰的历史功绩和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他不仅将平乐正骨术传给了自己年龄尚幼的儿子郭树楷之外,还将其传给了已经成年的侄子郭树信。而其中郭树信这一脉,父传子,子传孙,200多年源远流长,成为平乐正骨的主要流派。

祖传的基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从《郭氏家谱》记载来看,平乐郭氏家族在其十六世之前就已有行医之人,其九代祖文思祖门十六世郭逢春即:“多技能尤精医道奇术妙方,遇病即痊,人皆莫测其巧,”而且行医者众多,绝非仅郭逢春一人。“公堂兄弟八人,故世有八神仙之称。”

古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之传说,而平乐郭家也有“八神仙行医”之记载。民间行医,敢以神仙称号,如果不是医术精湛,影响深远,恐怕很难得此评价。

客观公正地分析,平乐正骨的起源,固然少不了前文所述的天时、地利、人和。但更重要的是郭氏家族祖传的医学基因。

仍从《郭氏家谱》的记载来看,除平乐正骨的创始者十七世郭祥泰之外,明确记载的学医懂医、会医行医者还有四人,他们是九代祖文范门十七世郭应泰,九代祖文思门郭守志和郭守业,九代祖鍊门十七世郭伯丰。

可以佐证《郭氏家谱》的《洛阳县志》记载,郭伯丰不仅行医,而且“以躬行训子弟”,将医术医德传给了后人。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平乐正骨究竟从何时发端?谁是平乐正骨创始的第一人?

尽管年代久远,我们仍能从几经修订的《郭氏家谱》仅有的记载和郭氏后人世代相传的记忆分析推断,约出生于乾隆中晚期1775年前后的郭氏家族十七世郭祥泰,是平乐正骨的创始者和奠基者。

郭祥泰自幼聪慧好学,受家庭熏陶和长辈影响,耳濡目染,对家中收藏保存的各类医药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郭祥泰在私塾里苦读《四书五经》,回到家中便钻研各种医学类藏书,他的父母和家族中的亲戚长辈,对他寄予了厚望。

郭家到这一代,已从一般的学医行医转向了正骨外科,正所谓“术业有专攻”。郭祥泰从小就对正骨外科之术进行了重点系统学习,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已无从得知郭祥泰专攻骨科之术,究竟是缘于家族习医行医的长辈的有意引导,还是郭祥泰自身兴趣所至。

总之,在郭祥泰学医的道路上,专攻骨科之术是对郭氏家族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重大选择,也最终成为了其后历代坚持的方向。而这个重大选择和历代传承,始于郭祥泰,却是不争的事实。

仙人指路得真传

郭祥泰是幸运的。

他的幸运,在于当家族寄托和他个人选择促使他走上专攻正骨之术的道路时,他首先遇到了一代名医祝尧民。

祝尧民在被郭家收留养病的那段时间,看到了郭家人心地的善良,看到了郭家人祖传学医的家风,当然也看到了郭祥泰年幼好学、苦读医书的勤奋。

在距平乐郭家不远白马寺晨钟暮鼓的陪伴下,在郭家人尽其所能的精心护理照料下,祝尧民病体日渐好转,他开始手把手地向郭祥泰传授正骨医术。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何况,这是救命之恩。祝尧民自是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在一代名医的精心点拨和传授下,勤奋好学的郭祥泰如鱼得水,他在大量阅读《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医宗全鉴》等医药书籍的基础上,刻苦钻研,认真揣摩中国传统医术尤其是骨外科医术的精髓和真谛,并结合自己的诊疗实践,大胆应用尝试,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疗效显著的骨科治疗医术手法。

平乐正骨的创始人郭祥泰|始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基因

由于平乐镇近傍东都洛阳,是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是人口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时常有通晓医术的道士、僧人和治病的江湖郎中在此过路来,其中不乏有精于骨外科之术的高人,这也为郭祥泰广纳百川、博采众长,吸收消化他人医术精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他广泛借鉴民间各家治疗骨伤外科的成功经验,用于自己的医疗实践,不断充实发展正骨治疗的手法与方法,从而创立了影响广泛、具有独特手法和疗效的“平乐正骨”医术。郭祥泰声名远播,方圆百里前来寻医看病之人日益增多。

万丈高楼平地起,平乐正骨两百年的传奇,由此掀开了第一页篇章。

好心有好报,美举得美报,世上的事,历来是这样。

大槐树——平乐正骨的象征

郭家大院,平乐正骨的发源地。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座不知兴建于哪个朝代,如今早已破败不堪的大院,尽管还保留着那长且阔、五进深的院落,还可见坐北朝南,两边都能进出的大门,但随着斗转星移、岁月流逝,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风光。

然而,不管岁月怎样流逝,朝代如何更迭,祖祖辈辈生长于这片土地的方圆百姓,和天下不计其数的患者,都不会忘记这座大院,都不会忘记郭家大院门前的那棵大槐树。

它,是平乐正骨的象征。

它,是平乐正骨的见证。

平乐正骨的创始人郭祥泰|始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基因

就是在这棵大槐树下,郭祥泰踏上了正骨之路。他摆起桌子,放上正骨需要的布条、竹刀、竹片,还有一个药碗。又在桌子旁支一把木椅,一张板床,条件虽然简陋,平乐正骨的名声却不胫而走,越传越远,这方圆百里十村八庄,只要有了跌打损伤的病人,都是往平乐郭家来送。大槐树,成了四方百姓驱病消灾的保护伞;郭祥泰,成为当之无愧的平乐正骨开创者。

回顾郭祥泰这段创立平乐正骨的这段历史,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他精湛高超的医术,得到了骨伤患者广泛的好评和一致的认可。这是平乐正骨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也是郭祥泰折枝杏林、普济众生、治病救人的看家本领。

而平乐正骨“整体观念,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动静结合,功能锻炼”这一最为显著又与众不同的技术特色,也正是郭祥泰首创。

后经历代传人在先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创新诊疗手法和用药配方,使平乐正骨的临床实践日臻成熟完善,郭家的正骨技法愈发精湛,并以其疗效显著、康复期短,用具简便,就诊费用低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和百姓的欢迎和称赞。

然而,更为患者和百姓所称道的,是平乐正骨甫一创立就呈现出的高尚医德。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从郭祥泰起始,这种平乐正骨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200多年后的今天。

可以佐证这种医德的,是世代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评价:平乐村方圆百里,由于平乐郭氏正骨的存在,没有因骨伤致残,因骨伤致贫的家庭。

这种评价没有什么普查的依据,也没有什么科学的考证,但平乐郭氏正骨从诞生那天起,每天门前车水马龙,从早到晚收治着数以百计的病人,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医患纠纷,更没有听说过有谁因为没钱而无法看病,这是200多年流传下来的美谈。

唐代孙思邈曾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提出行医的最高境界:“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郭祥泰及其后代传人,正是秉承了这一真谛,达到了书中所提的最高境界。

平乐正骨的创始人郭祥泰|始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基因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来到郭家门前,只要来到大槐树下,都得排队看病,一律平等。不管贫富贵贱,不管病重病轻,看病一律不收费还免费送药。

天下这等好事,可能也只发生在平乐郭家了。正如《龙咀山文集·卷九》的记述:“天寒暑风雨雪霜,门若市”, 四季寒暑,清晨日暮,日日门庭若市,这种情景恐怕也只有在平乐郭家才能见到。

久而久之,随着病人越来越多,郭家这种义诊的善举也触动着大家感念恩德的心。于是有人在郭家大院的门前放了一个大竹筐,患者来看病时带一些蔬菜、花生、水果、点心等特产和礼品,放入筐里,聊表谢意。

没有人计较他们放进大筐里东西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也没有人因他们之中有人放没放东西,而在看病时厚此薄彼。在平乐正骨第四代传人郭聘三先生的墓道碑上,刻着“间有仪物享之,未尝不栽酌以义守,若金钱则却之,无吝色。”

这种从诞生之初即形成的医德,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济危解困、救死扶伤,成为平乐正骨安身立命的第一要义,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诞生,改革开放,平乐正骨的每一代传人都恪守这一家规祖训,都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行医原则,都秉承积德行善,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

或许,这就是历史赋于这个家族的特殊使命,而这个家族的世代传人,用他们前仆后继的努力和奋斗,使平乐正骨在祖国中医骨科的领域薪火相传,独领风骚。

而郭祥泰,正是这一祖传基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病人被一个一个诊治,时间在一天一天过去。门前的大槐树越来越枝繁叶茂,平乐正骨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越传越远。

唯有一件事让郭祥泰很不顺心,结婚多年,郭祥泰的夫人一直没有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在把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视为头等大事的封建社会,这自然成了郭祥泰的一块心病。

怎么办?难道让自己开创的家族基业后继无人?难道让平乐正骨如日中天的发展放慢脚步?郭祥泰陷入了迷惘和困惑。

自古以来,民间祖传绝技传男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郭祥泰也不愿破了这个老规矩。眼见自己已过而立之年,膝下却仍然无子。为防止千辛万苦创立的平乐正骨绝技失传,郭祥泰经过深思熟虑,为了使平乐正骨的传承后继有人,也为了使平乐正骨继续造福子孙后代,为广大黎民百姓祛除病痛,郭祥泰经过深思熟虑,将正骨绝技传给了侄子郭树信。

虽说郭树信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但毕竟是郭家的后代和血脉,认定了平乐正骨的接班人后,郭祥泰便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了郭树信。

也许,对当时的郭祥泰来说,这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但正是这个选择,却造就了平乐正骨日后传承的两个分枝,而由郭树信的这一枝,不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其影响力,都超过了另外一枝,也算是郭祥泰的有意插柳柳成荫吧!

然而,“天鉴神佑”,郭祥泰五旬后喜获一子,我们可以想见老来得子的他当时该是何等欢欣若狂。长久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压力随着儿子郭树楷的降生一下消除。数年后,郭祥泰一手培养已经成年的侄子,一手教导年纪尚幼的儿子,既有颐养天年的天伦之乐,又有耳提面命的言传身教,郭祥泰可谓心满意足。

中年传侄,老年传子,应该说,命运还是对郭祥泰格外垂青,也为平乐正骨的发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郭树信和郭树楷这对堂兄弟,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而郭祥泰和郭树信、郭树楷,不是父子兵,胜似父子兵。

作为平乐正骨的第一代创始人,郭祥泰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不仅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正骨医术,更树立了“富贵贫贱一以待之”的家族医风。当历史的接力棒,传给郭树信和郭树楷这两个第二代传人手中的时候,郭祥泰是放心的,欣慰的。

大槐树抽出了新的枝条。

平乐正骨,自有后来人。

平乐正骨的创始人郭祥泰|始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基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