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看懂5G时代的AI应用有什么不一样

 AI报道 2019-11-07

预热许久的5G终于真的来了。

10月31日,随着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的一句“5G商用正式启动”,以往只能在宣传片和少量体验区用上的5G开始走向千家万户。同日,三大运营商发布了5G商用套餐标准。11月1日,5G商用套餐正式上线。运营商营业厅排起了长龙。近期,手机厂商也先后推出了5G手机,引起了一波抢购热潮。

实际上,5G的应用远远不止是是网速更快、时延更短那么简单。在5G环境下,众多人工智能应用将落地或加速落地,多层次地改善人们的生活。

医疗:远程医疗成5G+AI技术第一批受益者

因5G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高可靠等特点,这项技术首先为远程医疗带来了改变。

因中国优质医疗资源紧张,不同地区诊疗水平差距大,患者所能获得的医疗服务水平自然参差不齐。在5G技术支撑下,大医院医生可以与基层、偏远地区医院进行视频通话,调取图像信息并开展远程会诊。此外还有无线监护、远程查房等应用,甚至跨境医疗也可成为现实,实现国际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其中,最为尖端的莫过于5G+远程手术。在4G时代,视频会诊指导手术和远程手术规划也可实现,只是传输速率相对较慢。但只有在5G通信环境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遥操作机器人进行手术才真正成为了可能。

2019年6月27日,在中国电信5G网络和华为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在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同时远程交替操控两台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为分别位于山东烟台山医院和浙江嘉兴市二院的两名脊椎骨折的两名患者进行了三维定位脊椎螺钉固定手术,术中共打入12颗螺钉,定位准确,切换流畅自如。这也是世界首例此类手术,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智能机器人远程手术技术正式进入临床实际应用。

此外,视觉AI技术也在5G的加持下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以百度智能云的实践为例,百度智能云实现了基于5G SA架构实现的8K互联网视频直播,并运用视觉AI对8K超清图像进行实时的分析与处理,识别出性别、外貌特征、服装、体态、携带物等人体属性。

在配备了百度智能云的医院或诊所,8K+AI超高清视频技术提供了超高精细显示,提高了医学图片或影像的清晰度,图像分析和处理也同步进行。在5G的超高通信速率帮助下,上述图片或影像可传输给一线城市大医院医生,随后双方医生即可对诊疗方案进行沟通。

有三线城市医生在体验5G+8K+AI技术之后表示:“距离不再是问题,网络和视频技术的支持,可以让我随时随地能接触到一线城市医院的临床影像资料,画面里连骨骼细节都能看得清。”

教育:沉浸式教学或成未来

AI+教育的探索常伴随着质疑的声浪。近日网络热议的检测学生上课走神头环便是一例,该产品号称能够检测佩戴学生的脑电波,从而评判学生学习时注意力是否集中。因伦理上的争议和技术上的不可实现性,校方已在舆论压力下暂停使用这款头环。

另外,运用面部识别技术来观察学生上课时神态的AI产品也长期饱受争议。开心3次,厌恶5次,举手10次,阅读11次,听讲6次,玩儿手机3次,睡觉1次……这些识别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学生自觉认真听讲以外,也明显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更被专业人士质疑“易导致学生形成表演性人格”。

目前,AI在组卷与批改、评测与智适应、搜题与排课、AI教学与陪练等场景中的探索较能受到从业者认可。在5G环境下,最有可能被改变的场景当属AI教学与陪练。

网易有道技术总监林会杰称,5G普及会刷新AI+教育的体验和可能性,首先会更加提升了直播大班课的速度,以往传统大班课直播,延迟甚至会达到5-30s。陶志强也有同样的观点,借助更流畅的技术,可以让远程真实的场景更加细腻、逼真。

在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吴佳峻的设想中,5G将从三方面改进在线教育体验。

首先,在课堂场景方面,以往学生和老师隔着一张屏幕,难免会有距离感,而在5G到来后,则可通过VR/AR甚至全息投影,来虚拟出师生面对面的体验,从而打造沉浸式教学环境。

其次,在课堂内容方面,5G有助于实验场景的虚拟。例如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VR演示的效果自然优于传统的图片演示;又例如在地理课上,可以将星空投影到教室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每个星球。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在对偏远的地区授课时,5G将解决延时和卡顿问题。吴佳峻希望,未来学生到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

交通:万物互联是自动驾驶的必要前提

自动驾驶被公认为驱动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也是资本关注的焦点。

自动驾驶的研究方向有两种:一是让车辆拥有自己的“眼睛”、“大脑”和“手足”,即利用激光雷达等传感设备,通过AI识别路况,判断出驾驶所需采取的措施,再将指令传达给控制设备。二是车路协同,让路与车对话,即通过网络让所有的交通参与者(包括路标、信号灯、骑行者以及行人等)实现在线互联,让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能随时掌握附近的各种路况信息,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车辆自己根据这些信息实现自动驾驶。

目前,车路协同是更为主流的业界选择。而只有在5G环境下,万物互联才真正成为可能,这也是车路协同的必要前提。

中国移动集团政企交通行业总监关佳欣认为,4G主要是为人准备的通信网络,5G则是为“物”,为产业准备的通信网络。5G最先导的应用就在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的大数据传输,需要低时延,高传输速率,以及对网络的控制功能等要求,是5G才能满足的。

而利用V2X技术(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在5G的保障下,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超视距的感知。当人和传感器的观察范围受限时,行车危险性高,而在5G环境下,感知由被动化为主动,一旦附近有行车驶来,车辆便可收到精准的信息,自动驾驶从而变得安全可靠。

另外,5G还将降低车辆感知的成本。如果把大多数的感知责任从车端移到云端,可以极大减少单车成本,同时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已经将发展车联网作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应用的重要方面,并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重点转型方向之一。

除上述场景以外,5G的应用还将促成AI在制造、安防、娱乐等大量垂直行业中的落地。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冯俊兰认为,AI的典型应用和5G的典型应用有近80%的重叠,5G能够支撑AI应用的大规模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则表示,5G的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和广覆盖大连接及与边缘计算的结合,使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为一体,同时,5G具有切片的能力,还能够增强安全性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