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哥●记者秘闻(2)】那个山里人家,那个“中国好人”

 罗满元 2019-11-07



20192月,中央文明办发布20191月“中国好人榜”,105位(组)身边好人入选,其中有一个人叫谢红军。
谢红军登上“中国好人榜”,是因为他是一座无名红军烈士墓的第三代“守墓人”。1934年,红军队伍途径湖南省东安县大坳村老山界时,有一名红军战士因伤病牺牲。谢红军的爷爷将红军烈士安葬在离家不远的山腰,并交代后人坚持扫墓守墓。如今80多年过去,年近花甲的谢红军已经按照爷爷和父亲的遗愿,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深山老村,无怨无悔地守护着红军墓。他说,他会一直守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谢红军?看到这个名字,我突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我翻找出20多年前的那本采访本,找到了1998515日采访谢红军及其一家的记录,并翻找出他们的影像资料,一场完整的采访情景又还原了。

▲二哥当年的采访笔记


看完采访笔记,又看了看我的同事写的报道,其实早在20多年前,我们就把这个山里人家看成了一个善良之家,把谢红军看成了“中国好人”。不过,我们当时采访的重点,可不是他“守护红军墓”的事迹,而是他作为一个无手男人收养两个女弃婴的故事。
1962年农历八月初四,谢红军出生在大山深处的大坳村。他是谢家的第二个儿子,因为爷爷与那个红军烈士的因缘,谢家就把他取名谢红军,希望他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也希望他得到红军的英魂保佑。山里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吃苦,就知道帮家里干活。因为家境贫困,谢红军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并准备年满18岁后就报名参军。可17岁那年,一场横祸飞来,他与工友到河边去炸鱼,结果双手被炸掉。
没有了双手,谢红军痛不欲生,几度想跳楼自尽。好在父母家人、亲戚朋友、医生护士、好人善人的多方开导、悉心照料,谢红军才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还在心里下定决心要自立自强,挑起家里的生活重担。
经过几年的艰难努力,没有双手的谢红军,不仅学会了怎样吃饭喝水、怎样生活自理,学会了怎样读书写字,还学会了所有农活。在这个过程中,谢红军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流过的血汗血泪,一家人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特别是父母,他们除了心痛,还有心忧。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了、长壮实了,谢家父母又喜又忧,他们常常相互叹息:“我们都老了,红军也该成亲了。要是哪天我们有个三长两短,兄弟姐妹都成家了,红军他一个人怎么过呀?!”但每当父母和亲戚朋友一提起这事,谢红军就笑着摇头:“我现在这个样子,能干的姑娘谁会跟我呀!即便她愿意跟我,我这不是害人家姑娘吗?要是再娶回个傻姑娘,我也没能力好好照顾她,这不同样是害人家吗?”听儿子这么一说,知道儿子其实早已想开了,而且话说得这么通情达理,父母心里舒缓了很多,但仍然放心不下。于是,两位老人动起了其他脑筋。

▲当年二哥同事写的纪实报道及其插图


19917月,谢家父母到山外去走亲戚,不想在回来的黄龙镇外的路上,遇到了一群人在围观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两位老人看着可怜的弃婴,听着大家的议论,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何不抱回家给红军做女儿,将来也好有个为红军倒茶倒水的身边人?于是,两位老人把弃婴抱了家,并向村里、镇里报告情况,上了户口,正式成了谢红军的“养女”。从此,谢家多了很多快乐,谢红军的心也比原来开朗了许多。
无独有偶。第二年初夏,谢红军到山外的石安镇去买农药,不想在镇边的桥头又遇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尝到了“当爸”甜蜜滋味的谢红军,二话没说就把女婴抱回了家,并兴冲冲地对父母说:“爸,妈,我又抱回一个!”全家人哭笑不得,又满心欢喜。谢母说,我们大坳这地方从前有一民谣,大坳对小坳,金银十八窖,哪个挖一窖,买得湖南。红军啊,你倒好,你现在是挖到两窖了,那就把你这两个女儿取名叫“美金”“美银”吧!
于是,美金、美银两姐妹在这个山里人家健康地成长着,一家人贫困并快乐着,谢红军与两个女儿更是相亲相爱,如果不是特意介绍,没有人觉得这两个女孩是谢红军带养的。我们去采访谢家时,是先到山外的学校接上美金、美银,然后由她们姐妹俩带我们进山的。一路上的山景很美,姐妹俩说起家里说起爸爸,一脸的幸福和自豪。


采访完谢家的故事,回到报社后,我一直不知道该怎样来写这个报道。不是怕自己写起来不感人,而是作为“首席记者”,有一个事实我无法回避,也拿捏不准。因为谢红军抱回的第二个女儿,一直没有向有关部门报告,也没有登记户口,算是一个“黑人”。这不仅不符合“计划生育”的政策规定,而且弄不好一报道出去,还会“好心办坏事”,可能会让谢家因此被罚得连屋顶都没有。当时,谢红军抱回美银时,也曾向村里汇报过情况,村干部听后只好叹口气说,反正我们住在这深山老林里,人家一时半会也不知道,就别向上报告了,没户口就没户口,先养大再说。不是说起来吓人,真的,那时的“计划生育”是条谁也不敢碰的高压线,都是“一票否决”的,就连村干部这一说,也要冒风险的。没有双手的谢红军收养两个女弃婴,这个山里人家,这个良善男人,无论怎么说,都值得大写一笔。但面对“计划生育”这根线,我这个“首席记者”也犯难了。好在与我同去采访的同事樊地忠先生,对谢家对谢红军的故事无法释怀,决意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我“提醒”他,对牵涉到“计划生育”那一块的事,作“淡化”处理,或者“装作不知道”。樊先生的文章《一个无手青年和两个弃婴的故事》,写得真切生动、感人至深,同时很好地避免了“那个麻烦”,也把我看得泪流满面。于是,我建议樊先生在我们报纸发表后,还可以向其他报刊投寄发表。
20多年过去,谢红军“那点担心”的事早已得到完满解决,他的两个女儿也早已飞出山窝,在“山外的世界”追逐着美好梦想。只是,那时因为我还有些“多余的担忧”,没能让谢家及其谢红军的故事传得更远更广更有影响力;只是,那时还没有“中国好人榜”的推荐与评选。但是,在我和我的同事的心中,谢红军早已是一个“中国好人”,不仅因为他是“守护红军墓”的“第三代”,更是因为他的善良和坚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