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时能再续新疆山料的传奇?大叔聊聊传说中的“95于田料”是如何被发现的

 和玉大叔 2019-11-07

新疆籽料闻名天下,但新疆的山料是如何闪耀和田玉行业的?这个就要从传说中的“95于田料”说起了。

和玉大叔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一种可以媲美“95于田料”的新坑料——米达料,但是无论如何媲美,还是无法改变当年“95于田料”给人们带来的震撼,这种料子究竟有何精妙之处?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于田这个地方,玉田县呢位于新疆的西南边陲,比较偏远,玉田县的南面就是西昆仑山与西藏接壤,北面是沙漠,大漠雪山,风景十分优美。

于田县是今天属于和田地区管辖的,在西汉时期被精绝国(没错,你们看的盗墓小说中的精绝古城是真实存在的)占领,改名叫宁弥。于田地区的山料主要在昆仑山中段出产,这个地方有新疆非常出名的山料矿点,也就是地处于田县城南大概八十公里的阿拉玛斯矿

阿拉玛斯矿历史非常的悠久,在清朝时期就有开采,大叔也介绍过民间传闻清朝时期管理该矿的官员姓戚,这个其实是误传,真实的情况是民国初年,天津人戚春甫戚光涛兄弟在此组织开采名扬全国,所以“戚家矿”闻名天下,也有传闻说乾隆时期收藏的许多山料玉雕都是从这个矿出产的原料,实际上这个矿有至少三千年的开采历史,算是和田玉功勋矿了。

既然如此,为啥于田料到了95年才有了名声呢?其实建国以后,1963年这个矿就已经采出过一块接近两百公斤的大白玉,当时和另外一块稍小料子一起卖到上海玉雕厂,那时候玉雕行业都是国营创造外汇支援国家的,新疆采了料,发到北京或者上海和扬州玉雕厂,做成精美的玉器再出口海外创汇,到了八十年代,还发现了一块259公斤的料子,不断的刷新纪录。

可惜的是千年戚家坑后来因为昆仑山上的冰山融水倒灌进矿洞,再经严寒结成大冰洞,就这样被大自然封起来了,大叔每每想到这段经历,感觉就像在看金庸先生的小说一样,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的保护吧,绿水青山千年冰洞。

没了主要的矿洞,戚家坑的名声日渐衰落,直到1995年的9月,有一名在当地牧羊的小巴郎子无意中捡到了一块巴掌那么大的极品白玉山料,转身就卖给了当地承包玉矿的矿主,矿主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质地如此之好的料子了,于是花了150块钱让小巴郎子带他去找捡到玉的地方,就此发现了传说中的“95于田料”。

这批料子有多好呢?新疆的玉石界泰斗马学武先生如此评价:“那是95年出的最好的于田山料,雪白雪白的,比和田羊脂玉还要白,质地确实是非常好的……刚开始是一公斤六百元、八百元,后来二千、五千、八千、一万元,到现在一公斤二十万、三十万元抢着买呢”,甚至是中央电视台来采访当时的新疆珠宝玉石商会会长郭兰香女士,郭会长如此评价:“于田95年开出来的山料是特别好、特别白,用95于田料做的手镯,现在一只都要卖在数万块钱以上呢……同是羊脂玉,95于田料要白许多……于田玉矿95年出了一批,97年出了一批,95年的比97年的要好,但97年的比起现在的又要好。”

从他们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批95于田料并没有开采多久就戛然而止了,可以说极品矿脉大概也就是维持了2~3年左右就枯竭了,于田料大概也就是五个矿点出产,有三个在皮山(北山坡,卡拉大坡西和铁百觅矿点),一个在和田县的黑山矿点,还有就是阿拉玛斯了,这些矿点到今天都已经日渐枯竭,所以于田料在新疆料的供应都已经慢慢退出了舞台。

于田料的油性极佳,最上乘的甚至可以媲美籽料,这与当地特殊的书页式结构有关,这种结构虽然细腻并且断口很平滑,可是容易崩裂比较脆,让玉雕师傅十分头疼。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95于田料”油润白净的顶级色彩,当时以为是三十年一遇,直至今日也没有再找到同样品质的。

目前的市场上我们是肯定再也见不到真正的“95于田料”了,其实于田地区的勘探发现了许多上古的死火山地貌,完全符合和田玉生成的火山地质特征,储量不会就这么点,但冰封雪山之上极难勘探,很有可能找到了也无法开采,这也许就是巍巍昆仑山宝藏的传闻由来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