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岁节点,哪些疾病需要重点筛查?

 齐一摄现美 2019-11-07


作者/胡新智

编辑/彭珽

主审/陈志恒

长按扫描,关注我们哦!

   父母老了,身体多病需要照顾;

   孩子上学了,经济压力陡然增大;

职场新人辈出,一不小心就被“后浪”打在沙滩上……

对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来说,生活可谓“四面楚歌”,

不敢病、更不敢生大病,成为大部分中年人心底的无奈。

可偏偏,40岁也是身体健康的“分水岭”,开始步入多种疾病的“领地”。

那么,40岁以上人群体检该重视哪些项目,才能将“虎视眈眈”的各种疾病、大病挡在门外?

两个慢病金标准:肺功能和骨密度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要将肺功能检查和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内容。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金标准,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疾病的金标准,而慢阻肺和骨质疏松这两种疾病一旦找上门,会带来沉重的健康负担和经济负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这两项检测可帮助中年人尽早发现疾病苗头,及早干预可延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

警惕中年人死亡的可怕凶手:心脑血管疾病

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40岁及以上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也有数据显示,除意外事故外,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恶性事件导致的猝死是中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40岁以上人群要特别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在日常的健康管理中,首先要特别关注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这几大基础指标。

除此之外,体检时应综合考量家族史、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危险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相应的专项筛查项目,比如:颈动脉彩超,可评估颈部动脉内有无斑块、有无狭窄;经颅多普勒(TCD),可检测颅内脑底主要动脉有无阻塞、狭窄、硬化等,从而预警和评估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40岁以上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出具的《2019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从年龄分布看,恶性肿瘤在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发病率较低,从40岁后开始快速升高。

所以,40岁以上人群应开始重视癌症的早期筛查,体检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自己需要的早期肿瘤筛查项目。

以胃癌为例,最新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确定,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且具有任何一项其他高危因素。同时,有数据显示,大肠癌的高发年龄是55岁左右,而大部分大肠癌都是息肉经过10-15年时间演化而来,故40岁时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来筛查消化道恶性肿瘤。

随着医学筛查技术的发展,在中国人群中高发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肝癌、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都可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早期筛查,只要早期发现,癌症也不一定是绝症。研究证明,经过规范治疗,早期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治愈率(5年生存率)可高达90%。

别“放过”糖尿病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列举12条糖尿病高危因素,具有任何一条或以上的都属于高危人群,而第一条高危因素是年龄≥40岁。

一旦被糖尿病“缠上”,基本很难把它赶走,它还会带来很多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狐朋狗友”。

40岁以上应重视糖尿病的早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如果能在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mmol/L,<7.0 mmol/L;餐后血糖≥7.8 mmol/L,<11.1 mmol/L)发现,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对号入座,如果您步入糖尿病前期或已患糖尿病,每周三全天可以预约陈志恒教授糖尿病健康门诊,咨询并获得逆转糖尿病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