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儿佛》杂剧改编者寓山居士为祁彪佳考辨

 芸斋窗下 2019-11-07

赵素文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 浙江 杭州310028)

摘要: 祁彪佳在明末曲坛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的戏曲论著《远山堂曲品剧品》虽然受到了一些重视, 但他本人以及他的戏曲活动却很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误解。本文在广泛搜求各方资料的基础上, 对学术界以寓山居士为释湛然的传统说法提出质疑, 认为《鱼儿佛》杂剧的改编者寓山居士就是祁彪佳, 并进而考订出祁氏改编此剧的大概时间和背景, 对祁氏的戏曲活动和创作也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鱼儿佛》;释湛然;改编;寓山居士;祁彪佳

释湛然的《鱼儿佛》杂剧, 现仅见于《盛明杂剧》二集卷十九(1958 年彩印本)。卷首标题为《鱼儿佛》,题署:“古越湛然禅师原本、寓山居士重编” , “吴中袁凫公(于令)批点” , “西湖沈林宗(泰)参评” , 题目正名作“观自在解脱狮子铃, 金渔翁证果鱼儿佛” 。

杂剧的内容大略是:会稽县渔翁金婴, 从妻钟氏规戒, 决心修身消孽, 遂悬铜铃于门口, 进出念佛。然其好渔之癖未全改(以上第一出)。观世音菩萨幻化作村妇, 提鱼篮为缘来点化金婴夫妇。钟氏先超凡升天, 金婴痴念未消, 被贬去经历轮回恶道(以上第二出)。地藏王菩萨与阴间功曹清审金婴与马户册(骗)、戈十贝(贼)等人案狱, 论世人地狱生天因果。骗、贼二人闻铃声不悟, 打入地狱;金婴有杀生宿孽, 被判业火烧身, 竟因闻铃顿悟, 高声念佛, 立地升天而去(以上第三出)。金婴超升后, 历鱼鳖冤孽, 大彻大悟, 证成善果(以上第四出)。归结而言, 此剧“大约言人虽有罪孽, 但能专心持佛, 则不唯不堕地狱, 且可成佛作祖。盖湛然借此以阐发宗旨者。”〔1〕

杂剧第三出开场阴间功曹清审案狱一段对白的页眉附有袁于令批注:“只此段与末、净、丑摇铃一段是湛公原本。”所谓“末、净、丑摇铃一段” , 即本出下文中叙说地藏王菩萨于地府中摇铃度人, 骗、贼二人却执迷不悟的部分。观剧中仅存的湛然原本文字, 两段都是道白, 且都不过是老僧在借剧中人之口, 宣说佛法禅机, 文字、构思平平。改编本《鱼儿佛》杂剧总体上却呈现出雄劲、细腻、典雅的特色, 不妨试引二曲:

〔逍遥乐〕这鱼呵, 他在春涛秋氵解地吞钩, 那里去遨游大海, 凑着个骑鲸客醉得孩口台, 把一座龙门险撞歪, 结果是沼盆中济、漯、江、淮。鱼儿也, 可惜你凌波金鲤、鼓浪神鳌, 倒作了贪饵凡材。(第二出)

〔挂玉钩〕比似你柳畔清溪一钓船, 有两岸青山见, 不脱蓑衣带月眠, 晓露泠泠溅。长伴的鹭鸥群, 时对着芙蓉面, 这便是稳得住静中心, 悟得透定中禅。(第四出)

袁于令反复称赏它“落句何等雄峭” 、“初读是元词, 三复读之, 终是元词” 、“臻微入妙, 字字会心” , 正是针对这种风格而发。

袁于令在第一出开场部分的页眉批点道:“莲韵潇洒, 宗语俊逸, 寻征之功, 不减辅嗣(王弼)。湛公作雅俗迥判矣。”可知, 寓山居士仅保留了释湛然《鱼儿佛》杂剧劝世宣禅的宗旨, 而在音律、语言等方面都已对此剧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以戏剧成就而言, 寓山居士对现存《盛明杂剧》本《鱼儿佛》的贡献, 已经超过原著者释湛然。

《曲海总目提要》卷十二《鱼儿佛》条标注道:“明湛然和尚所撰, 而寓山居士为之润色。”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卷二在“释湛然”条下指出:“ 此本系重编者, 非原著也。”二者都认为《鱼儿佛》杂剧由湛然和尚原著, 经过了寓山居士的润色或改编。但对原作者湛然的生平只作了猜测性的简略说明, 至于改编者寓山居士则略无涉及。

那么, 寓山居士究竟是何许人呢? 吴梅《〈曲海目〉疏证》之三“明人杂剧部”录有《鲁儿佛》一目, 注明剧作者为僧湛然, 附案语云:“湛然一号寓山居士。”〔2〕(P319)比照上引各部戏曲目录, 释湛然并没有另一本称为《鲁儿佛》的剧。“鲁”、“鱼”二字形近, 正应了“鲁鱼亥豕”之说, 此《鲁儿佛》当即《鱼儿佛》之误。又, 徐朔方先生在《叶宪祖年谱》中也认为:“湛然号散木, 自署寓山居士。”〔3〕(P514)皆将释湛然与寓山居士混为一人, 未知何据。笔者鄙陋, 觉得和尚自称居士的情形实在罕见。查《汉语大辞典》, “居士”一词有以下诸义:1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2 、梵语意译。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3 、称道教中人;4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5 、文人雅士的自称。并没有僧人自称的义项。显然, 以寓山居士为释湛然的看法值得商榷。笔者在从事祁彪佳研究的过程中, 陆续翻检了一些资料, 因得确认:释湛然和寓山居士并非同一个人,《鱼儿佛》的改编者寓山居士, 就是明末曲家《远山堂曲品剧品》的作者祁彪佳。

祁彪佳在明末越中曲坛上有重要地位, 他创作的戏曲作品《牛秀才周秦行记》〔4〕、《玉节记》(或作《全节记》)〔5〕等皆已亡佚不可见。因此, 确证《鱼儿佛》杂剧改编者寓山居士就是祁彪佳, 对我们研究祁彪佳戏曲创作, 了解明末的戏曲表演和创作情况, 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故不揣浅陋, 作考论如次, 以就正于方家。

祁彪佳字虎子、又字幼文、宏吉, 号世培, 绍光府山阴县人。生于万历三十年(1602 年), 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举人, 天启二年(1622)进士。弘光年(1645 年)闰六月初, 清军攻陷杭州, 以金币来聘刘宗周、祁彪佳等, 祁彪佳数辞不许, 计不得脱, 遂自赴池水死, 年四十四。祁彪佳原有旧寓密园, 在山阴道上的高士里, 傍寓山。后来, 他开辟寓山, 又在山上构建了一时名园———寓山园。祁彪佳曾将他本人以及广泛搜求得到的文人士绅吟咏寓山园的诗赋文章, 裒辑成《寓山注》一书。〔6〕

正因寓山是祁氏别业所在, 祁彪佳自署诸号往往与寓山有直接关系。例如, 他在崇祯九年(1636 年,日记名为《林居随笔》)、崇祯十年日记(1637 年, 日记名为《山居拙录》)的引言后, 署号为“寓山主人” 、“寓居士” ;而崇祯四年日记(1631 年, 日记名为《涉北程言》)引言后题署“远山堂主人” ;崇祯十二年日记(1639年, 日记名为《弃录》)引言后自署“静者轩主人”〔4〕。远山堂、静者轩都是寓山园中的建筑, 则他署号“寓山居士” , 也在情理之中。或许, 日记《山居拙录》引言后自署的“寓居士”之啧, 即系原稿本在誊写“寓山居士”时遗漏了“山”字。

当然, 欲确证《鱼儿佛》的改编者寓山居士就是祁彪佳, 还须从《鱼儿佛》的原著者湛然和尚及其法嗣和祁氏父子兄弟的交游说起。湛然其人, 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卷二“后期杂剧家作品”介绍说:“湛然, 僧人, 姓名不详, 号散木, 浙江会稽人, 生平事迹待考。”其实, 《绍兴府志》卷五十七“仙释”条有湛然禅师小传, 传云:“圆澄字湛然, 东关人, 俗姓夏。诣天荒妙峰, 艹雉发为僧, 云栖莲池以古佛期之。掩关者六年, 适大觉慈舟谒南海还寓, 止风涂, 相问契洽, 遂付嘱焉, 时万历辛卯(1591 年)也。历诸劳瘁, 向不晓文字, 一旦豁然, 直接曹洞之宗。开辟显圣道场, 讲经说法, 俱有妙理。祭酒陶望龄口敬礼之。法传明怀、明雪、明方、明氵彳复、明盂”云云。据上可知, 湛然和尚法名圆澄, 号散木, 以字行。又, 祁彪佳为湛然弟子释明氵彳复所作的《东山尔密氵彳复禅师塔铭》中, 确切指出湛然和尚的卒年为丙寅年(天启六年, 1626 年)。塔铭说, 云门山显圣寺湛然禅师圆澄为曹洞宗英特之士, 道法盛极一时。他对传法授受甚为慎重, 密验精勘, 终席仅得徒众七人。〔6〕(卷四P61)

作为一代名僧, 释湛然与士绅名流如陶望龄、叶宪祖、祁承火业等交谊颇深。〔7〕湛然和祁承火业间的交往,祁彪佳的集子中多有记载。作于崇祯九年(1636 年)的《请石雨和尚(明氵彳复)住显圣书》说:“首先大夫从令师湛和尚为方外交者三十年, 受益良多。”〔6〕(卷三P53)《石雨大师语录序》又提及祁承火业“师事云门”〔6〕(卷二P27), 两人的师友渊源可见。《请石雨和尚住显圣书》下文复谓:“今大师具过师之智, 为云门法嗣, 而贱兄弟又得时时法座提耳命面, 不啻父师之于子弟。不知寒门有何薄缘, 得世受知识之教, 其为庆幸, 可胜言喻” 云云。祁彪佳在另一文《会稽云门麦浪禅师塔铭》中也说:“今彪兄弟知有西方圣人之道, 而季兄(祁骏佳)得承宗门事, 皆师(明怀)导引之力。”〔7〕(卷四P66)麦浪禅师即湛然大弟子明怀, 他坐化后, 祁氏兄弟还施地为他筑塔,则祁彪佳兄弟和湛然法嗣交往也很契密。 既然祁氏父子与湛然和尚及其法嗣的关系如此密切, 湛然的相关戏曲作品就很有可能为祁彪佳所见,这也是祁彪佳能够改编湛然原著《鱼儿佛》杂剧的基本前提。

实际上, 祁彪佳对释湛然的戏曲创作的确是了解的。除本文讨论的《鱼儿佛》杂剧外, 湛然还创作有《地狱 生天》杂剧和《妒妇记》传奇, 两剧今俱已亡佚。《祁氏读书楼书目》和《远山堂剧品》显示, 祁彪佳家中藏有湛然创作的《地狱生天》杂剧, 且祁彪佳评阅过此剧;而《远山堂曲品》“具品” 部分还记载了湛然的《妒妇记》传奇, 更是未曾见他人著录。〔8〕

可是, 近人吴梅在《中国戏曲概论》“明人杂剧”部分列举近世可见的杂剧目录, 僧湛然名下列有《曲江春》、《鱼儿佛》两本, 〔2〕(P145)在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剧品》却都没有记载。其中《曲江春》杂剧从题目、内容来说, 都不合湛然说法布道的本意。《盛明杂剧》二集卷十八收录该剧, 题目正名为“唐肃宗擢用文臣, 曲江媪不识诗人。岑评事好奇邀客, 杜子美沽酒游春。”署为王九思所作, 恐怕是吴梅将王九思此剧误归于湛然名下了。那么, 参看上引戏曲目录不难发现, 湛然诸剧作中唯《鱼儿佛》最为有名, 为什么祁彪佳在《远山堂剧品》中反而没有著录此剧呢? 如果考虑到此剧经过了祁彪佳本人的改编, 这个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其一,祁彪佳本人认为自己对《鱼儿佛》杂剧的改编幅度很大, 他已经不将此剧视为湛然的个人创作了, 虽然湛然诸剧作以该剧最为知名;其二, 祁彪佳不著录自己所创作、改编的剧曲作品, 符合古人自我谦逊的表达习惯。祁彪佳在他的《远山堂曲品剧品》中著述了诸兄弟的剧作, 如祁彪佳伯兄祁麟佳(字元孺)的杂剧《大室山房四剧》(即《救情忠》)、《庆长生》、《红粉禅》、《错转轮》)入雅品、季兄祁骏佳杂剧《鸳鸯锦》入艳品、五从兄祁豸佳的杂剧《眉头眼角》、传奇《玉犀记》, 入逸品。但却无只言片语关涉到自己的剧曲创作的事实, 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事实是,《鱼儿佛》在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也正与祁彪佳的改编不无关系。

祁彪佳和袁于令、沈泰相交甚笃。沈泰编《盛明杂剧》, 其二集有袁于令崇祯二年(1629 年)所作序。祁彪佳也详悉此事, 他在同一年《与沈林宗(泰)》函里有“二集何日先竣, 弟拭目望之”〔3〕(P524)之语, 可以推知, 崇祯二年, 《盛明杂剧》二集已付竣剞。正因为《鱼儿佛》的改编者寓山居士就是祁彪佳, 凭他与沈泰、袁于令的关系, 《鱼儿佛》一剧以改编本、而不是湛然和尚原本被沈氏收入所编《盛明杂剧》二集, 自是情理中事。并且, 袁于令不遗余力地推崇此剧, 而沈泰在参评时竟也默认其说的事实, 用掺杂着友朋酬酢因素的理由去解释, 也就爽然明晰了。上函中祁彪佳热切盼望《盛明杂剧》二集早日刊竣, 除热衷戏曲外, 这一点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论证了《鱼儿佛》的改编者寓山居士就是祁彪佳, 它的改编时间也大致可以确定。现存的《祁忠敏公日记》, 详细记录着祁彪佳从三十岁到四十四岁生命结束前一天的日常活动(详细时间是崇祯四年(1631 年)八月之后到弘光元年(1645 年)闰六月初四), 其中记述了《牛秀才周秦行记》的创作, 却没有涉及《鱼儿佛》的改编。从现存的资料分析, 祁彪佳一生的戏曲活动经历了两个时期。前期是在1632 年以前, 他醉心音律, 读戏观戏, 自己还有所创作。如他在《元日自劝》一文中曾称:“壬戌(天启二年,1622)家居将一载, 多为音律所误” 。〔9〕而在福建莆田任推官时(祁彪佳在天启四年(1624 年)至崇祯元年(1628 年)间任莆田推官, 年底以丁父忧归), 还创作了《玉节记》传奇。〔10〕此后, 年事稍长, 国势日趋衰微, 兼以仕途升沉叵测, 他虽然仍在各种应酬筵席中随众观戏, 在年节之际设戏娱神, 但心态大变, 已经无暇也无意于戏曲创作, 甚至连友人所示新剧作, 也往往不能卒读。〔9〕这样的情境下, 自然很难有闲情逸致去改编《鱼儿佛》。

现在我们藉以推测祁彪佳前期戏曲活动的资料, 主要来自他的信函集《远山堂尺牍》。从集子的命名我们可以推断, 他于崇祯元年(1628 年)底丁外艰居乡后, 居留在寓山园的时间很多。此集中保存了他与当时戏曲家袁于令、叶宪祖、陈汝元、孟称舜、单本、王应遴、史般木 、沈泰等人许多宝贵的交往资料, 特别是他们在戏曲方面的交流。〔3〕例如, 《单本事实录存》提到, 祁彪佳曾致函袁于令介绍单本的《风筝》《跃剑》、《宫花》三记;《孟称舜行实系年》叙及他托沈泰向卓人月转求孟称舜《眼儿媚》剧;《陈汝元行实系年》记载他曾以史般木《苏台奇》、叶汝荟《夫子禅》、祁豸佳《眉头眼角》、佚名《杀试官》杂剧奉陈汝元;《叶宪祖年谱》则提到他向王应遴借录叶宪祖《冥勘陈玄礼》杂剧、录《玳瑁梳》、《会香衫》呈叶宪祖, 又将《骂座》、《寒衣》二剧借予沈泰事。可以说, 在居丧的这段时间里, 祁彪佳戏曲活动极其频繁。而且, 据徐朔方先生《晚明曲家年谱》, 与祁彪佳有交往的前辈及同辈戏曲家此时大都还健在, 他们的创作活动也很活跃。祁彪佳极可能就是因为受到别的曲家的鼓励和启发, 心有所感, 着手改编了《鱼儿佛》杂剧。

如果这样的话, 祁彪佳加工和改造《鱼儿佛》的时间, 应该在他丁艰归山阴的崇祯元年(1628 年)底十二月到《盛明杂剧》刊行的崇祯二年(1629 年)之间。当时他二十八岁, 长子同孙九岁, 次子理孙三岁, 个中境况也能与《鱼儿佛》第三出〔混江龙〕所描述的互相参证:

衰哉年少, 只向北邙山下结窝巢。没昏朝, 头直上, 乱慌慌, 鸟飞兔走;无倒断, 耳边厢, 闹嚷嚷, 子幼妻娇。却把那脑背后荒坟垒冢, 博了个眼前紫绶绯袍。硬扯着戏棚中悲欢离合, 空认了水痕般桂寝兰膏;日费千金, 止换那三杯冷酒奠;腰缠万贯, 可也单落得一撮纸钱烧。

祁彪佳改编《鱼儿佛》杂剧, 在使它语言典雅化、音乐格律化的同时, 尚保留着原本的宣禅宗旨, 这与他在《远山堂剧品》中评价释湛然的《地狱生天》杂剧时所说的“老僧说法, 不作禅语, 而作趣语, 正是其醒世苦心。词甚平, 然无败笔”不谋而合。或许, 正是由于祁彪佳以为《鱼儿佛》原作虽有醒世之功, 却也存在着类似于《地狱生天》中“词甚平”的不足, 才有针对性地加以改编。应该说, 在这一点上, 祁彪佳是做得颇为成功的, 也赢得了包括袁于令等在内的晚明著名曲家的好评。

注释:

〔1〕曲海总目提要卷十二〔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2〕吴梅戏曲论文集〔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3 .

〔3〕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第二卷“ 浙江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3 .

〔4〕涉北程言·祁忠敏公日记·祁彪佳文稿〔Z〕.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

〔5〕黄裳校录.远山堂曲品剧品校录·全节记序〔Z〕.上海: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1955.

〔6〕祁彪佳集〔Z〕.北京:中华书局, 1960.

〔7〕黄宗羲.南雷文定·外舅广西按察使六桐叶公改葬墓志铭〔Z〕.

〔8〕傅惜华.后期杂剧家作品·明代杂剧全目卷二〔Z〕.171.

〔9〕祁彪佳文稿〔Z〕.

〔10〕杜春生.祁忠惠公遗集·后序〔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