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盐水鸭的启示:北京烤鸭,走出低谷有秘诀,只要百姓吃得起

 乐民乐己 2019-11-07

题记:以烤鸭为主流的鸭子菜肴,南京人每年要吃掉近2亿只,可以围地球一圈。在北京全聚德,却由当年凭票才能买到,到如今食客大减,像似北京的鸭子没人怎么吃了。要知道,南京人从明太祖朱元璋爱吃鸭子起,全民吃鸭到如今,都650年了兴致不减。北京吃鸭才多久啊?全聚德155岁。

这是怎么了,是鸭子不好吃了,还是市场出了问题?本文试图从美食角度,解开这个谜语,找到全聚德走出低谷的思路,或许还能给那些衰退的百年老店一个启发。振兴老字号,实在是饮食文化的需要。

全聚德真的出了问题吗

——一组让人揪心的数据。

据全聚德2019年10月21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

今年前9个月营收11.9亿元,同比减少12.62%;净利润5260万元,同比下降59.09%。其中,第三季度营收4.32亿元,同比下降11.15%;净利润2032万元,同比下降59.98%。

往前3年数据,2016-2018年营业收入(亿元)分别是:18.47、18.6、17.77;利润(亿元):1.5、1.51、1.35。

全聚德2007年上市,其中2012年的营业收入19.44亿元,同比增长7.84%;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7.71%。数据显示,全聚德的经营情况从2013年开始,停滞6年,不进则退,今年终于挺不住了。

——往日何辉煌。

解放初期起,全聚德烤鸭首选为国宴用菜,迎来发展机遇,企业进入鼎盛时期。三个事例:

●1949年和平解放北京,第一个率领部队进城的将军,是解放军第41军政委莫文骅。2月1日进城,当即在全聚德宴请国外记者,官宣北京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6日,毛主席接受第一个向新中国递交国书的外国大使,苏联的罗申,在全聚德设宴款待。并于1956年12月7日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会议上,作出指示(《毛泽东文集·七卷》):

王麻子、东来顺、全聚德要永远保存下去。

●周总理对烤鸭情有独钟,前后27次在全聚德宴请外国友人,包括美国总统尼克松。上世纪70年代,他老人家主张的三大外交手段:乒乓球、茅台酒、北京烤鸭,打开了国门,也让北京烤鸭扬名全世界。

最鼎盛时期,在全聚德实际消费者高达年800多万人次。以至于社会流行

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不吃烤鸭不算到北京。

——乐极生悲在不经意间。

我们的美食领域,被政府扶持的产品很多,发展最成功的有茅台酒和北京烤鸭。因为底子红,市场好,他俩都曾错以为是产品好,其实是消费背后的支撑因素。2013年就表现了出来,八项规定出台并严格执行,茅台酒和北京烤鸭受到很大冲击。几年后,茅台酒脱胎换骨,重新站了起来。走的是质量取胜路子,给消费者以信心,我的产品有保值升值大空间,而且让你看得见,摸得着。北京烤鸭却一路向西,颓势不减。走是现代营销路子,却与本身文化格格不入,广铺网点,联合网销,把自己搞得四不像,赔得一塌糊涂。

南京人跟鸭子有仇

——名副其实的“鸭都”。

三组惹人的数据:

●历史记载养鸭吃鸭最早的城市。唐朝陆广微根据《史记》和《吴越春秋》而撰写的《吴地记》,记载战国时期,

吴王筑城,城以养鸭,周数百里。

可见那时的养鸭规模已经是多么的大了。吃鸭也是相当厉害,唐朝李延寿的《南史·陈本纪》所载,六朝时的陈和北齐的军队在南京九华山鏖战,全军将士吃的都是鸭肉饭:

会文帝遣送米三千斛,鸭千头,帝命炊米煮鸭。

荷叶包饭,婫(hùn)以鸭肉。

●南京吃鸭子鼎盛于明朝,因为朱元璋爱吃,每天至少一只。那时起,南京坊间流传儿歌:

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盐水鸭。

盐水鸭荣列大明皇城四宝,与中央大学的国子监、明成祖报恩寺和皇帝黄袍的云锦齐名。

●如今的南京人每天要吃掉4万多只鸭子,号称“没有一只鸭子能够活着逃出南京城”。南京有个鸭业协会,找到他们2016年的一个数据,这年全市销掉鸭子1.56亿只,卖了91亿元人民币。

——没了鸭子就不是南京城。

一道美食与一个城市最结缘的,要数着南京吃鸭子。跟重庆人吃火锅还不一样,只做到喜怒哀乐才要吃火锅。南京人吃鸭子的状态,用古人的话,叫做“不要命”,鸭子就是命,吃起来不要命。也说三个例子:

●和南京人说吃饭,除了鸭子没得聊,有菜没菜都“斩(zǎn)点鸭子”。还有一周鸭食谱:

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烤鸭;鸭油烧饼;酱鸭;板鸭;鸭四件。

每天一款,可随意调换。

●吃鸭成了生活一部分。譬如相亲,未来女婿第一次去女方家庭拜见,要在那吃顿饭,主角当然是鸭。席间女方家长如果给你一块鸭翅,表示没相中你,飞去吧。给你个鸭屁股,就靠谱,“腚”了。

●过去南京人幸福日子的形象标志,跟晋朝吏部郎毕卓有一比,他的幸福Logo是左手端酒杯,右手拿蟹螯。南京人是左手端碗鸭子,右手拎个酒瓶,边走边吃边喝回家去。

——南京鸭子是北京烤鸭发祥地。

明朝定都南京城,明太祖皇帝在位31年崩,传位给孙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没成想只干了一年,就被其叔叔,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了皇位,是为明成祖。朱棣10岁就被封燕王,一直生活在北京。38岁夺了天下,年号永乐。经过18年的筹备,把首都搬到北京城。

北京烤鸭就是这时候带过去的。有三个例证:

●北京气候不适宜鸭子生长。鸭子是南方的生物,传说北京鸭来自元人祖上捕获白色野鸭驯养,基本不可信。北京的鸭子只能是南方引进,为了避开气候,采取填鸭喂养。否则,自然生长不到商品鸭规格。

●明朝皇族对鸭子的痴迷。把美食带到新都市。就像南宋都城,如今的杭州,很多传统美食有开封基因,当年开封带去的食谱本土化的结果。

●北京烤鸭融入了北方元素。南京的烤鸭,在去北京一路上,吸收了沿途徐州的薄饼、章丘的大葱和天津的蘸酱,构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北京、南京,鸭子待遇很不同

——北京烤鸭是达官贵族的美食。

北京人历来羊肉为主。最早出现的烤鸭店,与燕王朱棣有直接关系,店名叫便宜坊,不是便宜,是给爱吃鸭的食客以方便的意思。做法也是南京风格,叫做“焖炉烤”。后来北京人也好上这口,生意就有本土化发展,革命性改变在清朝同治三年出现的全聚德。老板精明,请到宫里御厨孙师傅,以宫里功夫定型成全聚德专属产品,并保留至今。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全聚德烤鸭从来不是平民百姓的菜,是达官贵人的享用标志。所以,历来百姓以吃全聚德为荣耀,包括后来凡去北京的必吃,都有这个心理因素。吃了全聚德烤鸭,回家乡说起,很有面子。就这样,小小全聚德,每年接客800万,铁定吉尼斯世界纪录。全聚德就奔着这条路线,把自己的鸭子做成了“精致、高贵、脱俗”的固定格式。一只鸭子吃下来,普通员工要掏月把的薪水。

——南京鸭子是平民食物。

在北京吃鸭子,处处体现着贵族的气派,要有华丽的环境,服务员伺候着,正襟危坐,一招一式不能乱。当然一顿下来,花的钱够吃好几顿涮羊肉。在南京吃鸭就没那讲究,甚至店面和桌椅、精致的餐具和服务都不要,斩剁到袋里,浇上汁,掂起就走一路吃,只花一顿早餐钱。

因为走的平民路线,百姓日常饮食,就完全融入社会生活。百姓怎么喜欢就怎么来,有人做过统计,南京的鸭子,连同鸭血鸭杂,共计108种做法。目前南京市面做鸭卖鸭的商业单位,包括个体户,有2000多家,近4万人就业。

——全聚德烤鸭还振兴得起来吗

三个角度诊断全聚德。

●企业定位要调整。全聚德第一个误区,在于自命不凡,不愿走下神坛。过去再辉煌,如今也是百万饮食行业的普通一员。老字号的意义,不是你如何的鹤立鸡群,而是普通消费者的喜欢。

●产品定位要改变。全聚德第二个误区,还在于产品并不稀缺性。可是你当初只是支撑背景的稀缺,产品并没有唯一性,鸭子到处都是。不像茅台酒,独一无二,只要保证质量,就有绝对的话语权。

●经营目标要明确。全聚德第三个误区,要保持住行业老大位置。这个方面,正确做法是只要维护住品牌,保住老字号,在规模上就不要再较劲了。如今越来越规范的市场经济,不是谁一句话就能扭转乾坤。

题后记:综上所述,全聚德从2013年开始,为改变经营逆势尽了全力,包括在各主要城市开了100多家分店,开展网络交易,结果均遭惨败。还痛失良机,外面的市场没得到,本土的也失去大半,让几个后来的同行争了过去。看人家生意红红火火,自己门前车马稀。究其原因,似在于上述问题,思路不对,做起来就南辕北辙,越努力越下滑。作为当年老品牌的仰慕者,真的好希望全聚德清醒过来,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方向,挺过当下难关,重振雄风,让老牌子再亮起来。#秋天吃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