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了,新疆乃至全国的籽料市场有了哪些变化?听大叔聊一聊

 和玉大叔 2019-11-07

和田地区出产的籽料,从清朝的皇家贡品到现在的民间市场化,走过了几百年的时间,沧海桑田,只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好的料子越来越少,和田地区近年持续进行逐步的规划,随着全国响应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本就生态脆弱的和田地区环保的管控力度不断加强,这几年开始禁止“挖沙”(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谁跑那么远去挖沙子,都是淘玉),籽料的出产地被不断的压缩,质量下滑,产量剧减,然而市场持续热捧,在和玉大叔的自媒体后台,还是有许多的朋友在问籽料行情,没办法,谁叫你新疆和田玉的唯一特点就是籽料呢?

和田早成为了玉人的圣地,好像一个专业的玉匠每年要是没去和田,都觉得少了点什么,你以为的和田玉的原产地,价格是不是真的合理呢?从石佛寺的籽料摊位,到苏州的玉石市场,再到乌鲁木齐的玉器城,没人说的清最好的籽料到底在哪,我们只能从源头出发,去看看籽料市场这几年历经了些啥。

和田虽然有河流穿过,但这仍然是一个边陲小城的样子,全国各地的客商接踵而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只有那每年如期而至的沙尘暴,宛若《碟中谍》的电影场景,就像千万年埋藏在河床里的那些宝贝疙瘩,原本是一种特殊光泽的石头,现在却成了中国人的君子象征,我们不妨先到老桥头玉石巴扎走一走。

自每天十点开始,到炎热的中午两点之前,这里成为了拥有异域风情的露天市场,客商人挤人,汽车,摩托车,骡马车都汇聚在这里,人人手里都有几块石头,仿佛那些东西随时都会变成成袋的红色钞票,时间流转,这一场景也成为了过去的象征,因统一规划,和田地区去年打造了一个八万平米的“和田玉都城”,将原来一桥市场,部分总闸口的散摊以及桥头老巴扎整合,放到更加干净整洁并拥有统一管理的玉都城,原来平铺在地上的布,换成了整齐划一的铁框子,方便交易的客商就像那流水席一样,逐个摊位细细观赏洽谈,商贩也可自由的高声叫卖。

但看上去高大上的玉都城是盖好了,收料行业就真的规范了嘛?苏州的玉雕工作室最知其中冷暖,当年收料的小伙子今日已经熬成了中年“老鲜肉”,这些老师傅现在不愿意跑到和田那么远的地方,就在石佛寺这些地方看看料子,互联网的发展也方便了籽料的流通,石佛寺毕竟地处中原,无论是网络流畅度还是人员的密集程度都要远超和田,大型的钢架市场仿佛高铁站一般,年轻的网络主播们把这里当成了淘金战场,规模做到了一个产业应有的样子。


其实现在的籽料交易早都不像当年成堆买卖了,更多的料子不得不按克谈价,而且还有好料子打包捎带一些不是那么理想的料子一起出售,市场已经自发形成了这种风气,不少朋友以为和田玉还是每年那种百分之多少的涨幅,其实这种说法不过是网文宽你的心,听听就好,真正的好料,人家要多少就是多少,这是个卖方市场,容不得您讨价还价的。

无论是新疆炎热依旧(中秋这几天你知道吐鲁番温度是多少吗?34度!),还是南方沿海的“山竹”送清凉,全国的淘玉人们都遇到了严峻的一年,为了一块美玉能全国“旅游”,大家都不得不全神贯注,毕竟让一件好的作品结缘,现在已经越来越困难了,这就是市场的现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