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工作调研成果转化报告

 彰武科技 2019-11-08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科技工作的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全县农业、工业和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作用。县发改局内强素质,外强服务,摆正位置,全方位启动,找准科技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从2019年8月初至9月上旬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全县24个乡镇、12个企业进行调研,分别深入到乡、村、屯、工厂企业、农户家中进行走访座谈,征求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及调研成果转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各级领导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工作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普遍提高。

2、科技意识明显增强。通过科技成果的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实现了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技术规范化、栽培良种化。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认识到技术创新就是效益,就是企业的生命。

3、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化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优势在逐步显现。例如章古台花生示范基地;兴隆堡肉羊产业化基地;大冷水稻优质米生产基地;兴隆山鲜切花生产示范基地;哈尔套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冯家食用菌生产基地;满堂红优质杂粮生产示范基地等,带动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发展,使产业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4、科技贡献率在不断增长。2016年全县科技贡献率为48.6%,到2018年达到51.3%,到2020年末预计达到55%以上。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7户,2019年3季度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18.7%,。

5、科普工作收效大。全县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大型科普大集活动,同时分季节现场指导和办班培训,形成省级以上专家特派团、县级技术服务团队、农民技术员组成的三级技术服务体系。

6、企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的新产品生产,研发和贮备,为企业的发展增强了后劲,专利项目和专利产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领有利位置。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加了企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目前企业申请的专利109项,获得授权106项.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培训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农技部门下乡培训在乡镇村办班居多,真正需要技术的农民听课的少,到田间、地头、小区、农户讲课的少。存在着上边讲课下边听,回去不传达、不操作、不示范的现象,致使部分农民只知道品种优、技术好,不知道怎么用,防病不知怎样防,治病不知用什么药,存在着技术“盲点”。

2、科技培训是多部门参加协调作战的工作。全县的农业、扶贫、群团、民政等部门均有培训任务,单兵作战较多,办的培训班不少,讲课的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缺乏统一指挥和协调。

3、农业产业化项目缺少中心示范户,科技重点户。要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农民的校仿性强,但内在动力缺乏,跟着干的居多。他们见不到实际的不会去做。市场信息不灵,缺少当地的经纪人,市场流通不畅,往往造成产品积压卖不上价或卖不出的现象,损伤农民积极性。

4、技术人才缺乏。在农村指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大多数是从县内外雇用的当地农民为技术员,由于地域性的差别,个人的理解程度不同,不能完全适应本地的生产需要。有的会干不会说,农民有学不到的东西,影响生产。

企业科技成果研发能力不强,技术力量缺乏,缺少高科技带头人和具有开拓能力的企业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制约企业的发展。

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基本处于被动发展态势,新产品研发相对滞后,技术含量不高,产品更新换代慢,贮备不足,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6、对科技投入经费严重不足。

县政府每年从农业综合开发中对全县农业项目列支一部分科技费用,用于对全县的重点农业科技项目开发,科技培训。但也因量小,范围小,收到的效果不明显。

企业自主的研发资金量小,加之政府对这方面又没有投入,致使研发滞后,后劲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问题分析

1.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弱。一是科技服务机构缺失。受县域经济、地理条件的限制,多层次、多形式、跨行业、跨地区,提供专业化、综合化科技服务的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不愿在县级城市落脚,从而导致企业在科技成果的评审、认定、评价,以及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和高新企业、科技项目、专利申报过程中未能得到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二是科技服务管理不协调。虽然全县各乡镇分别建立科普阅览室、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部分村级也建立有农村农业信息化县级站点,但县科技部门对这些站点在体制上没有管理能力,在经费上没有支持,因此总体调动和指导服务力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各站所的科技服务作用。三是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滞后。全县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资源整合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条件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科技推广服务大多停留在简单的牵线搭桥、粗浅的信息传递与发布、一般的技术交易与咨询等低层面上。 

2.创新意识不强。目前企业多是维持低价竞争的策略和低技术生产方式,缺乏大科技战略眼光和创新动力,对国家创新政策缺乏研究和有效把握。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各行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人才政策机制落实不到位,导致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困难,各类高层次、高学历的科技人员难以引进,加上本土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挖潜培育不够,科技人才的缺失制约了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3.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发展缓慢。一是财政投入不足。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政府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较大比例,由于县本级财政困难,很多地方科技经费投入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二是对企业投入不足。部分企业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的创业积累发展,周期长、速度慢,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4.创新能力弱,项目带动软。一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缺乏后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影响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二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企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模仿式和重复式研究较多,新技术、新品种等科研成果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发明专利拥有量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由于多种原因,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紧密结合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优质科技成果走向产业化在县级缺少承载平台,难以落地。三是重大项目缺乏载体。一些地方特色产品很难形成品牌推广出去,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具备技术研发中心和拥有科研团队少,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工艺和产品,科技专项缺乏载体。

三、对策及建议

1、科技培训方式要转变。建议有培训任务的部门,要在乡镇办班培训骨干的基地上,把培训班办到底,到田间、地头、小区、大棚、农户,请专家与农民近距离接触,面对面指导。让农民看得见、学得来、会应用、见实效。

2、科技培训要统一指挥和协调。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和乡镇特色产业做好筹划,由县科技管理部门(县科技局、县科协),统一调度,安排好时间、地点、技术人员下乡讲课。按照“按需施训,缺啥补啥”的原则对全县开展全方位的科技培训。

3、农村特色产业要重点培养中心示范户,每个小区都要有1—2个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带动小区的发展。特别注重培养自己身边的经纪人,既是示范户,又是技术员,又是经纪人,农民既看、既学,产品又能在家门口销售。使特色产业尽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产业优势。

4、继续开展科技共建活动。通过与省农科院对口帮扶工作对接,全面开展科技共建活动,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和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使示范项目变成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变成产业基地,产业基地变成产业优势。

5、开展科技特派工作。选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科技特派员下乡、下企业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活动。

(1)选派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特派组或特派员到乡镇去,根据乡镇的不同产业选择域内外的农业专家到乡镇,进行定点指导,定向服务,定期帮扶,制订工作目标,确定派住期限与乡镇签定协议,可实行有偿服务。下派人员享受原单位的一切待遇,并在晋职称评先进方面优先。

(2)选派机关事业单位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为特派员去企业挂职,企业制定规划,争取项目,研发新产品。可参照农业特派的办法下派人员一切待遇不变。

6、加强校企合作和强强联合。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成果、拓展新领域、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帮助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规模以上企业要逐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使企业由一般加工型转变为科技开发型、科技先导型、技术创新型企业。

7、切实增加对科技的投入。经济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技的投入是最好的投入。技术含量越高,经济效益越明显。科技发展越快,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因此,在增加各项投入的同时,建议县委、县政府逐年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实现科技项目经费逐年增长,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使试验、示范同步进行,推广、开发全面开展,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为农业产业化建设,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