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红楼梦》,如何看待程高本的“兰桂齐芳”

 读书工 2019-11-08

我们看《红楼梦》,很多人只看前八十回,对后四十回不屑一顾。有评论文章,也注明了只谈曹雪芹的原著,对高鹗的续作不做理会。

究其原因,是认为高鹗续作脱离了曹雪芹的创作原意,本来是家亡人散各奔腾,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却被高鹗写成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大悲剧变成了小悲剧。

其实程伟元、高鹗续作《红楼梦》,也可以说是整理,贡献是不小的。最起码是让这个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有头有尾,才便于流传,才便于让国内外的人认识。

如果只有脂评本八十回,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还正在进行,薛宝钗也没有做媳妇,贾母和王熙凤没有死,贾赦、贾珍等也没有得到惩处。整部书的前因后果都没有呈现出来,那还有多少人去关注它。

有人说程高本篡改了曹雪芹的本意,这当然是顺应当时政治的需要。文字狱那么盛行,不但不能出版,如果列为禁书那就面临着销毁的危险。所以为了保存全书,做适当的整理也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利于小说本身的。

有人反映,在贾府的抄家问题上,小说写的不是很彻底,不是置贾府于死地。而是先造一番舆论,后来却是皇上开恩,念及昔日荣宁二公的汗马功劳,退回所抄没的财产,恢复贾政原职,并赐予贾宝玉文妙真人的谥号,对贾赦、贾珍也是从轻发落。

这就是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意思。它是通过甄士隐与贾雨村的交谈具体进行交代的。甄士隐说,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这些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内容,虽是高鹗的手笔,但前头的李纨的判词里也是有所提及的。

判词里指出,贾府败落以后,贾兰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头戴簪缨,胸悬金印,当了大官。李纨也接受诰封,戴珠冠披凤袄。正所谓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是一盆兰。

这么说还有点迷糊,程高本的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到底是何用意呢?为便于理解,我简单地概括几点。

首先,程高等作为书商,是利益使然。这利益无非就是名利二字。在“名”字上,就是要使小说写完整,形成一部有头有尾的小说。你看,一部只有八十回的半拉子小说,是在这两个人手里才写完的,可见功劳不小,也算是《红楼梦》的大作家了。当然也不否认有为民族文化做贡献的成分。有了名,这利就在其中了,印书赚钱是无可非议的。

其次,适应当时政治的需要,反映皇上体恤民情,不忘旧臣。荣宁二公昔日帮助皇上打江山,是国家的有功之臣。小说既要体现皇上权威,又要体现皇上的恩典。二者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分。皇上关爱臣民,臣民忠心事君,这就是当时儒家的思想传统,也是程高等人的政治意识。

同时,程高所做的整理,让作品的内容从曹雪芹的过于隐晦曲折,过于偏激中摆脱出来,便于让主流社会认同它的存在价值。

第三,促成小说的小悲剧结局,适应人们大团圆的心理。人们的心理是趋利避害,都是盼望美满吉祥,害怕天灾人祸,生离死别。古今中外很多作品,包括战争,也都是以最后的胜利结束。所以程高的意思,就是在不改变曹雪芹基本原意的基础上,将大悲剧改成小悲剧,即在悲剧的后面续上一个喜剧的尾巴,给一些光明,让人们得到一点心理上的安慰。

第四,反映儒释道三教融合,劝人行善积德。小说中儒释道三教互相融合穿插于故事情节的全过程,也是一条重要的暗线。每每在重要的关节点,就会有和尚道士出现,救苦救难,或指点迷津。小说中让作恶者受到惩罚,如贾珍、贾赦、王熙凤等。让行善者得到回报,如李纨、刘姥姥。这也反映了曹雪芹和高鹗基本相同的宿命观和因果报应思想。

第五,就是为小说留下希望。《红楼梦》到此已写到贾府第五代人,而且第五代的故事只是有了一个影子,还来不及展开,就结尾了。至于贾兰、贾桂、贾巧姐他们后来怎样,贾府后来怎样,这有待后人去评说。

只是说留下这么个兰桂齐芳的结尾,表示贾府不会绝种,《红楼梦》也还有文章可做。不能把事做绝了,留下一个悬念,有兴趣的可以继续。就像人类世代繁衍一样,《红楼梦》也有继续下去的理由。

总之,我们能够对《红楼梦》前八十回百读不厌,对高鹗所整理的后四十回,也应该去认真对待。它对《红楼梦》这一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至于书中结尾所提出的兰桂齐芳,大家也可以展开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