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古典诗词,看苏轼怎样过中秋节

 读书工 2019-11-08

苏轼是“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他和大诗人李白一样都是豪放派,李白对月亮情有独钟,传说最后因下水捞月而死。而作为乐天派的苏东坡,更是对月亮忘乎所以,歌月咏月,一篇《赤壁赋》简直就是一篇明月赋。

他把中秋当做赏月的极佳节日,曾说过“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他有着“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超脱和潇洒。他把坎坷的仕途抛之于脑后,且行且乐,且乐且记录。翻看一下他的作品,诗2726首,词398阙,散文4000多篇,其中写中秋的诗词粗略统计就有二十多首。

今天我们尽量少谈他的什么文学成就,什么诗词歌赋,什么巅峰低谷,什么政治生涯的得意失意。我只从他的作品里,去看这样一个大文豪是怎么样过中秋的。

聚会畅饮

苏轼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人,可以说中秋佳节,聚朋唤友,饮酒作乐是应有之义。他广交朋友是尽人皆知的,可以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三教九流,僧道渔樵,贩夫走卒,无所不在他的范围之内。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平时结交的人多,中秋聚会虽然不可能都来,不可能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但依了他这个豪爽的性格,一定也是不缺人的。

我们来看看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小序里是这样说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中秋夜到了,月儿升起来,喝酒,一直到天亮,酩酊大醉。可见诗人的旷达,不拘小节。当然,像这样的长夜醉饮,绝不会人很多。不然,也写不出这么优秀的词作出来。

因为苏轼精通书法音乐,爱好美食,又喜欢礼佛参禅,所以这种聚会多数是雅集。几个知己,于明月之夜,或于室内案头,或于江上舟里,管弦丝竹,觥筹交错,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此乃人生之一大快事。

赏月怀远

中秋之夜赏月和饮酒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赏月的时候有拜月、祭月、邀月,有吃月饼、赏桂花,有猜灯谜等,有些地方还有捣糍粑、放孔明灯的习俗。但是苏轼为人狂放不羁,他除了饮酒赏月等一些雅趣,其他的估计是不怎么去做的。

但是提到赏月,他应该是天下第一之人。就像他《赤壁赋》里所讲的,“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所以他只要一见到月亮,他的思绪就势必要飞腾起来。

你看那个丙辰中秋的《水调歌头》,全词旨意都从问月生出。借赏月而神游月宫,借神游月宫而道出心中的愁绪。但是词人毕竟是思想敏锐者,即使袒露心绪也基本不着痕迹。一蓑烟雨任平生,仕途的坎坷在他这里简直算不了什么。他在进与退,即出世与入世之间稍作犹豫,马上就振作了起来。他说了高处不胜寒,就迅速转入到对亲人的怀念。

他多半的中秋诗词都是怀念兄弟子由,但是现在苏轼心胸更为豁达宽广了。最后他把笔锋一转,把范围无限扩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天下人平安久长,永远共同享用这蓝天下最美丽的月光。于是这个诗句就成了后来人们中秋祝福的美好语言。

作诗填词

酒也饮了,月也赏了,接下来就是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记下来。苏轼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中秋之夜,饮酒赏月之后,大多都有诗文传世。而且此时借着酒兴,趁着心头涌起的思绪,无论是作诗,还是填词,都能够表述的恰到好处。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为成功的作品,成了千百年来吟咏中秋的绝唱。其它的如《阳关曲。中秋月》,如《中秋见月和子由》,如《七绝。中秋月》,如《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等,都写得很有特色。

苏轼崇尚儒学,博通经史,所写作品,旷达俊逸,自然天成。中秋诸多佳作,或诗或词或文,绝无相似之处。他的洒脱、敏捷,与李白有得一比,令人佩服。从宋代开始,学习模仿者络绎不绝,但终难得皮毛。

他自己在《文说》里写道,“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他的这种创作天赋,令很多后来的人叹为观止。

苏轼以诗为词,风格豪放。胡寅《酒边词序》赞叹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手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是的,我们很少看到他有像柳永、秦观那样离愁别恨、儿女情长的作品。

难怪有人评价说,柳永的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个人认为,这个对比是恰如其分的。

苏东坡是怎样过中秋的,我们已经和他相处太远了,只能从他的诗文里,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总之,上面所说的三件事,即聚会畅饮,赏月怀远,作诗填词,这些肯定是少不了的。今天我们吟诵苏轼的中秋诗词,享受着他的成果,我们要怀着一种感激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节来了,借此机会,祝普天下的朋友们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