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子情怀

 经典雪茄烟 2019-11-08

.城南絮语.

到今天这个年龄,才能更加感受到父亲的一些情怀。

想想自己很是对不起爸爸。特别是在他晚年的时候,我总是忙于工作,再就是感觉家中诸事安好,很少回家去探望,平时回去了也是蜻蜓点水,顶多住一两个晚上就走。即使是春节,也只能是不到一周的时间。这样来去匆匆,当然和爸爸也没有多少深入的交流。

爸爸是个比较讲究的人,很是注重自己的形象,无论是从他在家里还是在亲属面前,都是说一不二。而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他完全有权说自己干的是一个事业)里,也从来都是干得有声有色。

爸爸无论是在家族里面还是在社会之上,都可以说是一个能人。凭着私塾三年的文化,硬是以一个外人的身份,让一个家族势力比较强大的穷困生产小队,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在全大队十个生产队里脱颖而出,最后到大队里当了大队长。在家里,亲属之间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他帮忙,只要是能够帮得上的,他都会来者不拒,尽力帮忙。最后在亲属圈里确立了较高的地位。以至于一些人家中发生一些较大的事情,都要找他来帮忙拿主意。

对于自己唯一的儿子,他是寄予厚望的。虽然他对我不曾有太多的直接教诲,但是我能感受得到,他在我的身上怎样的心思。这不独是早早就为我结婚准备下了打家具的木材,也不表现在我放弃每月40多元的工资,去自己花钱上所谓的大学时的默许。我知道,他是希望我不要辱没了这个门庭,不要给他丢脸。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他是多么希望我能够以任何形式为这个家争得脸面。当然,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也曾经看到或者直接感受到,爸爸在说到自己的儿子在地区工作(尽管我在地区只是一个无名鼠辈)时,那种骄傲和自豪。

在我每年有限的回家的日子里,爸爸很少和我说起自己的情况,只是在后几年偶尔说起身体感觉不太好。我当时也没太在意,只是让妹妹带他去大庆医院检查一下。也没有发现什么大病。直到1997年秋天,接到妹妹的电话,说爸爸检查出病的时候,才感觉事情有些严重了。急忙赶回去了解到,大庆医院初步诊断是胃窦腺癌,急忙到哈市检查,确实如此。于是在那里做了手术。

今天我也老了,我直接尝到了老人的滋味。由此更是想到爸爸当年的一些事情,揣摸到他当时心底的真正想法。他想让我经常回去看看,能够多和他聊聊,聊什么都行。但是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我都没有让他满足。我总是觉得单位事情多,家里没什么急事,也不好贸然请假。而当我真正回到家里去看望爸爸的时候,他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只是用眼睛看着我而不能说话了。今天,我能想到,他如果说话,很可能会说我没事之类的话。而在他的心里,一定是希望我坐在身边,说点儿什么。哪怕不说话,让这个无限希望的儿子多和他坐一会儿。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究竟忙了些什么,至于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吗?而今,真正是子欲孝而养不待,逝者如斯,再也不可能有弥补的机会了。

有鉴于此,当我看到儿子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就更是知道自己该怎样做,其实更多的是该怎么想了。

时代变了,今天的社会已经不可能与我们的当年同日而语了,那种传统的养老观念已经过时了。我们的晚年生活是不可能指望孩子完全负责了。需要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筹划自己的晚年日月,以一种全新的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时光。

中国是个重视伦理道德的民族,风尚尊老爱幼。人老了,受到社会的关注,得到大家的尊重,是应当的。但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天经地义,没有绝对应该应份的事情。在养老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从根本上说,应当感谢社会的进步,感谢我们这个社会的良好风气。

在日常生活里,常常见到这样的镜头,一个老人,面对别人的过失,不依不饶。倚老卖老。甚至蛮不讲理,让人无可奈何。正如俗话所说,是豆腐掉灰堆,吹也吹不得,整个一惹不起。他们如此,一定有他们的无奈,但是这绝对不是我们应当效仿的。

想想我们的成长历程,想想我们的民族,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事实上,就这样,我们一代一代,用年轻来掩饰错误,用悔恨来原谅自己的过失,从此去演绎着一个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在无意中传承着一个难说优劣的种族习俗。

想到一句老话,叫老猫枕着屋檐睡,一辈传一辈,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